來源:濟南日報
2022-06-13 12:35:06
原標題:融媒出擊尋味濟南
來源:濟南日報
平陰孔村藍莓采摘園內藍莓迎來豐收。采摘園內的游客絡繹不絕。五峰櫻桃是當地農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村民在杏園里享受豐收的喜悅。樹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編者按 風吹麥浪遍地香,芒種農忙糧滿倉。藍莓、紅莓,“莓”好來襲;凱特杏、金太陽杏、珍珠油杏品種各異,咬一口下去,“杏”福的感覺頓時滿溢心間。本期融媒發布匯,精選融媒出擊尋味濟南,尋一方甘甜,綻放你的味蕾間。
小藍莓繪就鄉村振興
“莓”好藍圖
眼下正值藍莓成熟的季節。走進平陰縣孔村鎮孫莊村帝沃豐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株株藍莓樹隨風搖曳,一串串可愛的“藍精靈”綴滿枝頭,30余畝的藍莓已陸續成熟,個個顆粒飽滿,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果霜,形似藍色“瑪瑙”,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這段時間是采果高峰,很多平陰縣城及周邊地區的游客慕名而來摘藍莓,我們從早到晚都忙著接待?!泵磕甑奈辶路?,對于帝沃豐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松波來說,既是忙碌的時節,也是喜悅的收獲季。
為念活“藍莓經”,打開藍莓銷路,在孔村鎮政府的幫助下,楊松波探索“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將傳統農業與休閑旅游、優質農產品展銷等產業融為一體,通過舉辦藍莓休閑采摘、藍莓特產銷售等活動,實現了企業增效、村民增收“兩頭甜”。
靛青藍莓掛滿枝頭,美了鄉村,富了農家。今年,藍莓種植園預計能產藍莓3萬斤,產值達到150多萬元。談及藍莓的未來發展,楊松波充滿希望?!艾F在,藍莓不僅是我們村里的致富產業,還成了拉動村民家門口就業的重要項目。來這里工作的村民掙到了工資,流轉土地的村民也收到了租金,同時,這里的藍莓不僅可以現場采摘、線下各大商超銷售,我們還計劃依托電商平臺,帶貨直播,把小小藍莓銷往全國各地?!?/p>
隨著鄉村旅游的日益成熟,孔村鎮孫莊村依托發展黨建引領合作社產業,牢牢扭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不斷提高產業創新水平,專門成立了孫莊村奇異莓合作社,在藍莓基地種植了40余畝奇異莓,實現了土地變財富、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級跳”,讓鄉間顆顆“綠寶石”點燃致富“新引擎”。“今年的8月,奇異莓就會成熟,預計畝產可達2000斤?!?/p>
(本報記者馮經偉通訊員李飛)
約起,濟陽街道
凱特杏熟了!
眼下正是凱特杏成熟的季節,濟陽區濟陽街道羅家村開心農場內一片繁忙,滿園翠綠間,簇簇黃橙橙的杏子掛滿枝頭,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香甜的氣息。
果農羅殿亮種植凱特杏已有25個年頭了,近百畝的果園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種植范圍由凱特杏拓展至曙光油桃、李子等瓜果,年產量能達到80萬斤。目前,凱特杏進入最佳采摘時間,農場內的油桃、水蜜桃、李子也將依次成熟。
每年6月到7月中下旬,采摘園內的游客就開始絡繹不絕,天津、濱州、東營等地的商販也都慕名而來,很多游客專程開車前來采購水果,農場收入不斷攀升,每畝地年創收近一萬元。
為何農場的水果對游客這么有吸引力?原來,這里的瓜果因黃河水灌溉,綠色有機無農藥,陽光照射足,自然成熟,口感非常佳。尤其是種植出的凱特杏以肉厚核大、口感甜糯而遠近聞名。
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了帶領本村村民致富,農場主為羅家村部分中老年人提供了管理農場的工作,采取按小時計費,按效益結算,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致富。
同時,為了將該產業做大做強,羅家村將傳統林果業同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集旅游觀光、生態采摘于一體的特色農業旅游模式,吸引了周邊地區的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采摘,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濟陽融媒記者梁越)
長清區叫響“養生三寶”“三桃一杏”農業名片
作為長清農業的一張名片,“扁鵲故里、養生三寶”指的是長清茶、小米和中藥材。
在神秀谷田園綜合體中,放眼一片仲夏的嫩綠中,各個品種中草藥長勢良好。丹參、鐵皮石斛等60余個中草藥品種,約20萬株木本中藥材如杜仲、桑樹、花椒等遍布山麓,規模化中草藥種植面積已達5000余畝。
“谷道十八里,慈孝傳千年”,十八里谷道坐落于長清區孝里街道?!梆B生三寶”之一的小米,就產自這里。作為長清區重點打造的雜糧試驗示范基地,有谷子、綠豆、紅小豆等幾十個品種,尤其以長清小米最為出名。它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質粘味香,煮成的小米粥粘糯香醇,厚厚的米脂滋養著脾胃。
長清的另外一張農業名片是“四季長清、三桃一杏”。
“四季長清、三桃一杏”指的是五峰櫻桃、馬山雪桃、萬德獼猴桃和張夏玉杏,張夏玉杏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這些都是帶動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五月份是五峰櫻桃上市的季節。作為2021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櫻桃已成為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長清大櫻桃有紅燈、早大果、拉賓斯、薩米脫等20多個早、中、晚熟優質品種,采摘期長達40多天。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等工程,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先后成功舉辦了八屆大櫻桃采摘文化節,萬畝櫻桃谷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升。盛果期畝均收入1.2萬元以上,年總收入達到1.5億元,人均增收5000元,成為當地的“致富果”。(本報記者邵明紅)紅杏“一枝獨秀,不如眾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杏果飄香季。日前,在平陰縣東阿鎮東黑山村杏園,金黃的甜杏掛滿枝頭,隨風搖曳飄散出清甜誘人的香氣,村民們摘杏、裝箱的忙碌身影穿梭在杏樹間,臉上無一不露出豐收的喜悅,一派繁忙的收購景象。
東黑山村坐落在東阿鎮東部的群山之中,三面環山一面溝,因地理位置特殊,種出來的杏格外香甜?!拔覀兇宓男右戎苓叺貐^早成熟一個多星期,再加上這里土質優良、沒有污染,結出的杏個頭大、光澤度高,口感細膩,質量上乘?!睎|黑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學民介紹說。近到省內,遠到京津滬、東北三省,東黑山村的杏還未完全成熟就已全部被訂購。
林果種植是東黑山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基本家家戶戶都種植杏樹,村里500余畝的紅荷包杏、金太陽杏遠近聞名,更有“紅杏第一村”的美名。近年來,該村還先后成立了黑山紅杏種植合作社和黑山紅杏協會,內連農戶,外連市場,并開發、引進、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將“紅杏第一村”的牌子擦得更亮。
而東阿鎮賈莊村借助山區種植林果的優勢,適時引進“金太陽”杏,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壯大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帶領山區群眾走出了一條“杏”福脫貧路。聊起今年的收成,賈莊村黨支部書記賈光偉曬得通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止不住地高興了起來,“一戶農民半天時間即可采摘3000多斤,全村日采摘量達20萬斤。今年的交易量很大,每天都往外走20萬斤左右。今年是個豐收年,收成能達到100萬斤,比以往強一倍,收入能達到200萬元左右!”
“一枝獨秀,不如眾秀”。在東阿鎮西直溝村森卓生態農業基地,珍珠油杏掛滿枝頭,大片的綠葉襯托著青色泛黃的杏子,來自周邊的十多名農民正在忙著采摘油杏,一箱箱采摘好的油杏通過分揀、打包、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東阿鎮依托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農業資源,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力發展珍珠油杏、櫻桃、油桃等林果產業,在調整林果種植結構、擴大規模生產基地上打基礎,在提高果品檔次、爭創優質品牌上下功夫,在加大深加工力度、延長產業鏈條上求實效,特色林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一個新亮點。
(本報記者馮經偉通訊員程麗娟)
“紅莓花兒開”里赴龍山尋“莓”之約
鮮活的夏季伴隨著鳥語蟬鳴如約而至。近日,章丘區第四屆龍山樹莓文化旅游節在龍山街道龍山莓園舉行,至此拉開了樹莓采摘節的序幕。眼下,龍山莓園的樹莓已進入成熟期,錯過4月的草莓、5月的櫻桃,可千萬別錯過這6月的“黃金果”。
走進龍山樹莓采摘園,一眼望去,枝葉間掛滿了熟透了的紅莓、黑莓,肉嘟嘟、紫瑩瑩,掛在樹梢、藏在綠葉中,隨手摘下一顆送進嘴里,汁水爆漿令人回味無窮,整個人都倍加精神起來。
樹莓的吃法多樣,榨成果汁、生拌酸奶或制成果醬,每種吃法都是味蕾的享受。龍山莓園還推出與齊魯工業大學合作的深加工系列產品,果酒、果汁、果粉、果片等一系列衍生產品供游客們品嘗選擇。
除了鮮果采摘,莓園還開設了果醬制作課堂,利用示范基地優越的硬件設施和豐富的品種資源,向游客普及樹莓知識,集生態、休閑、科普于一體,上演“果園里的百科全書”。
果園負責人竇廣磊介紹,作為省內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樹莓示范園,龍山莓園不但吸引了眾多章丘本地人,而且輻射吸引周邊市區的游客、研學團隊前來游玩采摘。第四屆龍山樹莓文化旅游節的成功開幕,為龍山研學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注入了新活力,以點帶面推動旅游農業、休閑農業大融合、大發展。龍山街道將繼續圍繞弘揚發展龍山文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目標,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不斷推進龍山小米、龍山樹莓等產業與文旅研學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條獨具中國龍山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為建設“中國龍山泉韻章丘”增添更大動力。(章丘融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