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21 18:09:06
原標題:峰會面面觀丨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如何重構?中國機遇在哪?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青島報道
6月20至21日,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各項活動如期舉行。在本次峰會聚焦的6大主題中,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列首位。在19日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主題為“聚焦全球供應鏈重塑中的再選擇”。20日上午,本次峰會高峰對話活動之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高峰對話舉行,圍繞“多重沖擊下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主題,多位參會嘉賓進行了探討??v觀此次峰會,產業鏈、供應鏈是當之無愧的熱詞。
鏈之“?!?/strong>
“當前,全球供應鏈運行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挑戰和沖擊?!卑l言伊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就直指問題所在。他認為,目前全球供應鏈一些負效應開始外溢,造成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資源配置的不平等、技術與市場壟斷現象增加。
此外,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民粹主義的抬頭,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和自我修復能力,使人們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改善全球供應鏈的信心降低。新冠疫情的沖擊,更暴露了一些行業全球供應鏈過長,可靠性、穩定性不足的問題。
全球供應鏈的“?!?,中外企業家都有體會。瑞士歐瑞康中國區總裁王軍說,歐瑞康的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從今年2月開始,特別是4月,我們在中國的產能利潤率不超過50%?!?/p>
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政府事務及法務執行副總裁李潔說,疫情、芯片等因素對企業供應鏈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
富士康科技集團商務長、中國大陸區域總部負責人崔志成說,受多重事件影響,經濟全球化所構建的全球分工體系受到巨大沖擊,物流、人才流動等都面臨斷鏈風險,對企業經營來說很難規避。
鏈之“機”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這也正是展現人類智慧和治理能力的機會。疫情終會過去,在共同努力下,它給供應鏈的沖擊將逐漸得到修復?!睆埓笮l說。
他認為,要相信市場強大的調節機制有能力解決很多問題,同時,更多地發揮全球經濟治理機構、跨國公司、商會類行業組織、政府間多雙邊談判機制的作用。
感受到產業鏈、供應鏈的“?!?,中外企業紛紛尋求化解之道。王軍說,歐瑞康之前追求供應鏈的“單一的高效”,現在則提出柔性、合理的供應鏈策略?!熬褪俏覀兂杀静灰姷米畹?,效率不見得最高,但是要柔性合理,保證正常生產?!?/p>
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首席轉型官徐赫說,在數據研究機構Gartner2022年評選出的全球供應鏈25強名單中,聯想集團位列第九,首次躋身前十。徐赫說,在ICT產業(信息與通信技術),選擇外包形式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聯想采用混合型制造模式,即把自有制造和外包相結合,這也讓企業在供應鏈方面的壓力相對較低?!澳壳埃覀冊谌蛴?5間包含自有制造和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的工廠,其中50%以上的產量來自自有工廠?!?/p>
崔志成說,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2021年富士康全球產值再創新高,全球EMS(電子制造服務)產業市場占有率達到12.9%,這些成績,得益于我們整體供應鏈的順暢穩定。”崔志成說,富士康追求多元化的供應鏈體系,強調在地化、屬地化供應鏈替代。2021年,在國內實現了200多個電子料料號的國產替代,緩解了70%的供給壓力。
李潔說,面對芯片供應方面的挑戰,捷豹路虎力爭變被動為主動,采取了建立全球芯片采購部、與上游芯片供應商建立直接溝通窗口、成立本土資源采購和工程團隊提高本土化率等多項措施。
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面臨重構,為數字化、金融等領域的服務提供方帶來了發展新機遇。IBM大中華區總經理陳旭東說,技術正在改變全球企業的業務模式,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的大規模運用,使數字化、智能化的愿景正成為現實,供應鏈運營效率更加高效、敏捷、靈活。
本次峰會上,中國銀行副行長王志恒介紹了中行最新發布的“中銀智鏈·冷鏈物流鏈服務方案”。該方案可服務于從冷鏈物流產業鏈上游的設備制造業、技術供應商、到商品的生產企業、再到倉儲的環節,再到流通的環節的各個經營主體,為其提供包括貸款、應收賬款融資、反向保理、商業匯票等多項金融產品服務,支持冷鏈物流企業。
重構中的中國機遇
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中最關心什么?對此問題,王軍說,對歐瑞康來講,是可知、透明、可控。來自聯想集團的徐赫則更關注產業鏈在人才、體系、政策等各方面的成熟度。來自富士康的崔志成則給出了穩定可預期、明顯差異化兩個關鍵詞。威立雅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則更注重透明化和信息安全。
面對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中的新要求,作為全球供應鏈區域中心之一,中國的機遇在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在數字化、綠色化轉型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需求。此外,他認為中國將更重視進口、重視貿易平衡,這也將為世界創造需求。
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也有人表示擔憂。《報告》中提到,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占全行業利用外資比重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2018年的30.5%,下降到2021年19.4%。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隨著部分制造業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中國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對于制造業利用外資比重的下降,《報告》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三次產業結構升級的替代效應。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服務業快速發展,制造業服務化持續深化,加之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步伐不斷加大,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投向服務領域,對制造業利用外資占比形成了一定替代效應。二是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倒逼效應。隨著中國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以及中低端生產環節的外資制造企業退出或轉移到服務業領域,也一定程度上導致制造業利用外資占比下降。
來自中外各企業的嘉賓對中國在供應鏈、產業鏈發展方面普遍持積極態度。王軍認為,產業鏈并不是高端、低端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怎樣在全球進行合理配置。徐赫認為,對于產業鏈的遷移,應該把主動的決定和被動接受兩個層面分開。隨著中國越來越強調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一些不合適的產業分工本身就會遷移。崔志成認為,全球化需要根據各地優勢進行分工和調整。在此過程中,產業在全球流動是正?,F象。他認為,未來,中國要強調的是綜合市場環境的性價比,是綜合實力。這些都是中國具有韌性、有吸引力的地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