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2-06-23 17:57:06
原標題:“山東手造·煙臺好禮”——海陽銀壺:傳承人姜學齋 半生吟誦“銀與火”之歌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6月23日訊 (記者 湯萌 實習記者 江星雨 通訊員 周宏濤)煮水泡茶,銀壺為尊。明朝學者許次紓就曾在《茶疏》中講:“茶注以不受他氣者為良,故首銀次錫。”銀能改善水質,提升口感,入口“若絹水”。
在煙臺海陽,有一位銀壺匠人姜學齋,他心無旁騖地沉浸在銀壺的世界里,用世代傳承的打銀技巧,繁復至極的制銀工序,精心打造雕琢出一個個精美的銀壺。這不僅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更是他懷揣著傳承傳統技藝的初心。
放棄“鐵飯碗” 開啟壺匠之路
姜學齋告訴記者,自己的祖輩早在1909年就創下了吉紋齋,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家里不再吃手工藝這碗飯,做銀壺這份祖業也就被擱置了,自己一直覺得非常可惜。
“那是1988年,我意識到時代在變化,于是就想著重操祖業,把吉紋齋的牌子繼續做下去,重拾祖上制壺手藝。我當時不顧反對,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國有單位的‘鐵飯碗’,開始走上壺匠之路,到1989年我注冊了吉紋齋商標,我的第一個工作室成立了。”姜學齋說道。
重拾祖業,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句話,要把想法變成現實,這中間的付出超出常人的想象。
“我只有高中學歷,我和我的團隊在藝術上都是一片空白,因此只能去外面花錢請老師來教我們。當時,我們請了很多民間的工藝大師來教我們包括陰雕、浮雕、陽雕等各種工藝。我和我的團隊都很努力,我們用了八年的時間來學習,幾乎沒有一個晚上在12點以前睡過覺。”姜學齋追憶起往昔,“后來我們還請了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的教授給我們做輔導、做點評,同時還有幸邀請到中國造幣公司、沈陽造幣廠的趙顯明老師來給我們教課,可以說這幾年培育了我們基礎的審美能力,這段經歷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匪淺。”
天道酬勤,1991年,姜學齋和團隊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吉紋齋的產品錫鑲紫砂茶具就被國家外交部選為國賓禮品,并多次贈送給外國元首和國外友人。此后,姜學齋的銀壺相繼在國內外斬獲了多項大獎,他獨創的銀壺剔雕工藝也被列為海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在2017年9月吉紋齋還入選了山東老字號品牌,并成為中國黃金的銀壺指定生產商。
刻苦鉆研鑄就精湛技藝: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姜學齋為人隨和低調,但是在專業領域,他有自己的堅持。因此在選擇原材料時,他并沒有選擇市場上常用的AG990銀,而是選用含銀量更高的AG9999銀,也就是國標一號銀。然而高純度的銀在制作銀板時極易產生氣泡,為了解決這一核心技術難題,姜學齋又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可以說,我們是中國市場上乃至于包括亞洲市場上,唯一把銀做出銀的顏色的企業。”姜學齋自豪地說。
姜學齋告訴記者,自己用來學習的書可能半噸都不止,“在我的工作室里,各類專業書籍占到了一半的空間,很多都是我從國外背回來的。為了學習我可以說是不計成本。也許在外人看來這是在燒錢,但我卻從中不斷的提煉總結,提升了專業技能。”姜學齋說道。
“設計一把壺并不是僅僅畫一個圖那么簡單,你要懂工藝、后處理、制作處理、懂得空間的距離,同時,還要把握民眾的欣賞。你要做出一個好作品,從設計研發到出產,至少要五年才能出來。我常常說,研發要有依據,這個依據就是要讓廣大消費者接受。”姜學齋認真地說,“并且,你要知道,永遠沒有一本書能夠教給你到底怎樣去設計。我們做這件事,難度之低,三天入行;難度之高,終身為徒。像我一樣形成了習慣以后,你會發現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姜學齋說。
來到吉紋齋銀壺展廳,可以看到地上鋪了幾塊鋼板,那是姜學齋訓練徒弟雕刻基本功用的。其上雕龍畫鳳,還有名川大山。姜學齋對著鋼板一指:“你們沒有經歷過不知道,這地上的鋼板,都是我和我的徒弟蹲在那,一個晚上一個晚上手工鑿出來的。也許你們會看到展廳里哪把壺得了金獎,哪把壺在什么展會上展出過,但是對于我來說,這地上的幾塊鋼板,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三十年后再交接力棒 教導后輩:壺比天大
姜學齋的工作室非常樸素,只有十幾平米大,可以說,他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藝設計與研發制作上。在工作室的正中間,有一張桌子,一把銀壺靜靜地放在上面。
姜學齋用桌上的銀壺泡起茶來,一邊添茶一邊笑瞇瞇地給眾人介紹起來:“這把壺,就是我的兩個金獎之一,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你們看這個壺的形狀,我特意給它設計得特別卡通可愛,它有九個弧,你們可以數一數。可以說,目前中國做銀壺的能夠突破這把壺的人,還沒有。”
“做壺有快樂,也有不易。作為一名手藝人,做出一把大家認可的壺是一種純粹的快樂;同時,這也是一種針尖削鐵的生活,非常辛苦。但是我們真的要感謝現在這個時代,給我們創造機會、推動我們向前進,讓我們能把吉紋齋做好。我非常開心今年煙臺成立了工藝美術協會,并且舉辦了‘山東手造·煙臺好禮’的活動。我內心的感覺就像是流浪歌手漂泊多年,終于找到了一個戲劇園,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也可以走進去哼一個我們自己的小調。”姜學齋說。
“我為了尋找一把壺的魅力,可以從東亞走到歐洲,做壺,就是我的信念。我今年六十八歲,我從三十四歲那年開始做壺,到如今已是三十四年了,剛好用了我人生一半的時間。”姜學齋笑著說,“但我還沒打算交棒給下一代,我還得再干三十年,并且我希望告訴我的下一代人,壺比天大。”
匠人之大者,莫過于以心守護;匠心之大者,莫過于敬畏傳承。作為傳統技藝傳承者,姜學齋和他的團隊在銀壺技藝傳承的道路上,必將會越走越寬廣。
今年6月初,“山東手造·煙臺好禮”2022年“煙臺手造”創新創意大賽正式啟動,面向全社會征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標志性、代表性的“煙臺手造”產品。大賽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煙臺廣播電視臺主辦,膠東在線網站承辦,煙臺市總工會、煙臺市教育局、煙臺市輕工集體企業聯社協辦。該活動旨在推動“煙臺手造”行業創新發展,激發行業主體和從業人員創作熱情,促進非遺、文創、旅游商品等手造產品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實現傳統技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誠摯歡迎全煙臺的手造人踴躍報名!
詳情請掃描二維碼報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