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2-06-25 14:35:06
原標題:“我家門前有條河”助力聊城文旅高質量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在中國共產黨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被列為聊城未來五年七項重點工作之一;在聊城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凝心聚力推進文旅興市,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被列為九項重點工作之一。聊城市委、市政府對文旅事業的關注和重視前所未有,對實現文旅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前所未有。聊城,京杭大運河和黃河在此交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同步在這里實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相得益彰,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諸多機遇。
今年以來,聊城市搶抓機遇,通過加大對“兩河”文化深入挖掘、創新發展、業態培育、展示傳播,推動黃河文化、運河文化(以下簡稱“兩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意開展“我家門前有條河”系列活動
實現營銷品牌創新突破
2022年以來,聊城市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戰略,創意開展“我家門前有條河”文化旅游系列活動。以“24節氣”為創作主題,深入挖掘黃河、運河流域每個節氣的文化、習俗,以民歌、舞蹈、詩詞、書畫、攝影、餐飲等多種形式展示“24節氣”文化內涵。從年初開始,陸續啟動了“跟我二十四變”尋游24節氣新聊城系列活動、“山東手造·聊城有禮”旅游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河和之契”兩河書畫名家創作大展、“山東手造 聊城有禮”旅游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兩河之約XIN體驗”旅游創新線路產品設計大賽、“大河風華”文化旅游攝影展、“運河岸邊家鄉美”文旅短視頻大賽、“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黃河踏青主題游等活動。活動貫穿全年,將形成一首歌、兩本書、四場推介、十條線路、百幅書畫名作、百件文創產品、百幅優質圖片、百條短視頻,實現營銷品牌創新突破。
同時,推動中國(聊城)葫蘆文化藝術節、東阿艾山牡丹節等節慶活動優化升級,多面搭建文化展示平臺。以各級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場所為載體,開展“兩河”文化宣傳展示、藝術鑒賞、文藝展演等活動。依托高唐縣“苦禪故里、書畫高唐、海峽情緣”品牌,開展各類書畫展覽,創新開展“田園歡樂匯”文化活動。
6月份開始,陸續舉辦2022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啟動儀式、“暢行中國·兩河之約”——主題融媒聊城采訪活動。舉辦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兩山最近兩河最親”豫晉冀魯毗鄰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協作機制第二次聯席會議,組織“兩河之約”山東自駕游活動聊城啟動儀式,打造“兩河之約”旅游品牌。
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
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
在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方面,全面開展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普查,系統梳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兩河”文化遺產保護奠定堅實基礎。持續挖掘整理“兩河”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曲藝、傳統醫藥、傳統舞蹈、傳統戲曲、傳統體育與競技等類型民俗非遺,建立“兩河”文化相關書籍、檔案、影像、實物、人物等資料庫。現已調查文物點311處、新發現文物點37處,普查非遺項目390項、傳承人260名,制作市級非遺數字檔案短片150部,整理不可移動文物基礎信息1469條、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信息270條,出版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集成書籍《文脈遺馨》,收集老照片500余幅,發現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舊書籍23冊。同時,推動建設聊城市黃河文化展館,改造提升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豐富文化內容,創新展陳形式,增加互動性和體驗感。完善市縣兩級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體系建設。
在提升非遺展示水平方面,啟動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立法程序,構建更加合理科學的非遺保護體系。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扶持一批非遺工坊,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推出一批非遺特色產品,命名一批市級文化生態名鎮名村。創新非遺展示方式,重點打造東阿阿膠城、原地委行署辦公區等非遺集聚區,開展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商場、進劇場等七進活動。
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方面,出臺《聊城市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對中共冠縣王村支部舊址、趙健民故居、莘縣“平原紅色文化長廊”、中共冀魯豫(平原)分局舊址、陽谷九都楊黨支部舊址、東阿棗科楊革命遺址、高唐琉璃寺戰斗舊址望樓等鄉村革命舊址進行提檔升級。整合全市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研學游、紅色體驗游、紅色鄉村游。
加強“兩河”文化研究,與聊城大學、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成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在全省全國走在前列的“兩河”文化研究平臺。開展“兩河”文物考古、文獻古籍等專項研究,推出一批“兩河”文化研究成果。整合黃河流域紅色、文物、非遺、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研學旅游,開發設計研學課程,展示“兩河”文化。
打響“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
以傳統文化激發城市新活力
聊城立足自身豐厚的優勢,在“山東手造”品牌下,推出“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通過挖掘、包裝、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聊城特色、高品質的聊城有禮產品。
推進“聊城有禮”工程。對全市非遺項目、傳統手工藝、老字號等手造資源進行調研摸底、系統梳理,建成了“聊城有禮”項目庫,為“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打造提供資源支撐,并推薦優秀產品參加“山東手造”優選100評選。聯合高校和專業設計團隊,設計、開發文創產品和城市禮物,打造手造領軍品牌。加大對“山東手造·聊城有禮”產品展銷推廣力度,建設產品展示中心,推動手造產品進高速服務區、進景區、進酒店,形成集產銷研、宣傳展示體驗于一體的手造產業集群。
目前,聯合山東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院、濟南大學等高校和設計團隊,圍繞美術繪制類、織造印染類、雕刻工藝類、編織扎制類、燒制鍛造類、漆器繪制類、文房四寶類、美食消費類八大領域,對納入手造資源項目庫的產品進行全面提升和開發。重點扶持一批非遺工坊做大做強,實現“山東手造 聊城有禮”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推動產品進高速服務區、進旅游景區,打造集中展示中心。
立足“兩河”特色資源優勢
推動實施全域文旅產品建設工程
聊城市依托豐富的湖河城等水域資源,豐富水上旅游業態,優化東昌湖水秀產品,激活東昌湖夜間旅游。以東昌古城為核心,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建設古城文旅核心區,引入餐飲、民宿、演藝、休閑等消費業態,讓古城“火”起來。整合古城內豐富的博物館資源,推動活化利用,增加互動體驗,開發系列研學產品。圍繞運河商業文化、東昌市井文化,建設聊城京杭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陜會館片區,打造龍堤美食島、北關美食街等特色旅游休閑街區。
利用發展較為成熟的東阿阿膠、景陽岡酒文化、正信釀造博物館等工業旅游產品,打造文化體驗、親子研學、旅游購物等工業觀光體驗產品。依托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開發區國環生態園、冠縣香如默生態農場,創建創意農業品牌,引領周邊鄉村旅游、采摘休閑游發展,建設一批現代農業體驗公園、田園綜合體,推出具有體驗、研學、休閑度假功能的鄉村研學旅游產品。立足黃河、金堤河生態優勢,完善民宿、農家樂、補給站等設施,打造“休閑黃(河)金(堤河)廊道”,開發自駕游、騎行游、徒步游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同時,聊城市出臺了《大運河(聊城段)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實施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以東昌古城、臨清中洲古城、陽谷運河三鎮為核心片區,計劃對運河沿線古村古鎮古城全面提升,對部分河道疏浚治理,修舊如舊建設沿岸重點碼頭,實現分段水上游。暢通沿運河陸路交通,建設旅游驛站,實現沿運河兩岸自駕、騎行、徒步游。編制《黃河文化旅游體驗廊道策劃方案》,重點實施陽谷景陽岡酒文化旅游景區、東阿魚山曹植景區改造提升、東阿縣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等項目,謀劃位山黃河公園、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高唐清平森林公園修復項目建設。
接下來,聊城市將繼續以“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為目標,推動文旅興市培育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在藝術創作上,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提升國有院團發展活力,積極拓寬院團演出渠道。在遺產保護上,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強化資金保障。在公共服務上,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建好文化管理隊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在文旅產業上,堅持項目帶動,實施業態推動,擴大消費拉動。在品牌塑造上,構建宣傳矩陣,舉辦大型活動,融入區域聯盟,開發聊城禮品。在市場管理上,助力行業發展,嚴格執法檢查,守住安全底線。
①聊城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游購節
②“我家門前有條河”文旅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③“跟我二十四變”尋游24節氣新聊城新媒體營銷活動
④“兩河之約”2022聊城文旅產品創新設計座談會
⑤“山東手造·聊城有禮”2022旅游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專家座談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