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03 12:43:07
原標題:情系民生謀福祉 履職盡責促發展——省政協提案助推山東社會建設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責任擔當,把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履職盡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痛點,著力在如何落實好“雙減”政策、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進高質量醫養結合等民生實事上積極建言,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雙減”政策落地需多方協同合作
落實好“雙減”政策,不僅是緩解社會焦慮情緒、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必然要求。省政協委員、日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郇梅建議:
(一)強化學校內部教育。全鏈條打造高品質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要有精準的課堂目標,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確定教學目標,不超不偏。要有精細的教學策略,采用差異性的學習方式和動態評價方式,設計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要豐富教學互動模式,充分考慮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更新作業設計理念,學校制定作業管理相關辦法,建立標準的作業公示制度。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
(二)家校社協同育人。加強整個社會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認識,為家庭教育保駕護航。要以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等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對《家庭教育促進法》進行普及宣講,以增進整個社會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在家庭和學校之外的社區應當建設并運作為兒童和家庭提供支持的公共服務。在社區建立兒童成長站,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有利于兒童思維訓練的相關課程以及社區幫扶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剪紙、編織、草木染等傳統文化課程,增強兒童的家國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校內外相結合。將教學空間由靜態的課堂和教材轉換到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讓孩子“走出去”,到特色景點、田間地頭接受“再教育”,不僅“讀萬卷書”,還能“行萬里路”。在研學活動中,以體驗性和探究性的方式,改變傳統的理論灌輸和閉門讀書的方式,在實踐中不斷變化、生成、發展。學校開設紅色文化課程,將紅色文化教育加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來,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走入到紅色文化基地中去,學習紅色文化,增強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解決群眾“看病難”
目前,我省公立醫院的綜合實力在國內居中游水平,專科聲譽處于中下游水平。老百姓去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為此,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建議: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對已布局建設的省級綜合、專科區域醫療中心進行提檔升級,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打造優質醫療資源集群。爭創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以高水平醫院作為輸出醫院,支持其到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如魯西菏澤、魯北德州等)建設分支機構,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二)建設現代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標準化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快建設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專業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具有多院區的大型公立醫院在主院區以外,新建或改擴建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點加強疫情救治能力建設。縣域內依托縣級公立醫院,建設獨立感染樓、傳染樓,實現院區“平戰結合”。
(三)建設高水平醫聯(共)體。以市區為規劃單元,根據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將服務區域劃分為若干網格。由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牽頭,聯合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組建城市醫聯體(醫療集團)。以縣域為單元,推進縣級醫療機構組建緊密型縣域醫聯體,在中心鎮、特色鎮衛生院規劃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確保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在醫聯(共)體內部,組建共享中心,構建“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模式。
(四)建設高水平智慧醫院。加快建設5G醫療實驗網,推廣移動端健康咨詢等便民服務。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加快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研發應用。提高醫院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全面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盡快建成一批示范引領的智慧醫院,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推進高質量醫養結合 守護最美“夕陽紅”
推進高質量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創新,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最佳方案,有助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勢在必行且任重道遠。省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克文建議:
(一)完善醫養標準體系。相關部門應該組織力量建立統一的失能鑒定標準和護理服務標準,指導保險機構精準測算、建模,以鼓勵保險機構設立豐富的長期護理保險險種,完善保險體系。同時,建立和完善醫養相關規范、標準,加快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使醫養結合產業實施有依、考核有據。
(二)加強財政扶持。政府在醫養結合方面給予相關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制定統一的補貼標準并依規實行。同時,鼓勵開辦公建民營等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體,確保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醫養結合機構享有相同優惠政策。將有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保報銷體系,并完善監督機制,防止利用醫養便利套現。
(三)創新服務模式。積極調動各級、各層次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各自優勢,真正做到多層次醫養的有機結合。可以出臺政策,鼓勵成立無床位的醫養公司,結合可穿戴智能設備,實施智慧“居家醫養”的上門模式;可以鼓勵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社區醫養”的分散模式;可以鼓勵家庭采用“簽約醫生”的個性化養老模式等。
(四)加強專業人才保障。鼓勵高校或專業學校開設醫養結合的相關課程,并與學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和輸送計劃,形成穩定的人才培養與供給模式。鼓勵建立合理的收入調整機制和績效考核制度,將編制、職稱晉升、收入結構、評優評先等方面與醫養結合服務工作掛鉤,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獲得感。通過招募社會義工、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醫養事業中。
(五)構建信息平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信息化平臺,協調建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在機構之間實現老年人健康數據互通互用、信息共享,并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同時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和老年人信息數據庫,推動各行政部門實現電子信息的調閱與共享,實現實時監測、動態管理與服務。
(□通訊員 蔣琳瑋 記者 魏然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