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08-09 17:05:08
原標題:“學習困難”門診一號難求?家長的“教育困難”同樣需重視
來源:海報新聞
近日,一張“學習困難”科的門診叫號圖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驚嘆醫院竟然還有“學習困難”科,表示對其“相見恨晚”,更有網友調侃“有沒有‘上班困難’門診”。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據了解,該圖片拍攝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該醫院早在2020年9月就開設了“學習困難”診室,并在每周四下午開診。自開設以來,“學習困難”門診一直十分熱門。由于需要醫生耐心地與孩子和家長進行溝通,所以門診每天限號20人。截至目前,該門診累計接診幫助了1500多個孩子。
目前,“學習困難”門診的預約很緊俏,能夠網上預約的8月11日的號源均已告罄,可謂“一號難求”。
從全國來看,開設“學習困難”門診的醫院不在少數。公開報道顯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等多家兒童醫院均開辦了“學習困難”門診。
如此火爆的“學習困難”門診真的像網友理解的那樣神奇,能讓學習成績“一日千里”嗎?該門診對于“學習困難”又是怎樣醫治的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給出了回答。
“學習困難”是一種病嗎?
“學習困難”門診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屬于心理科,據該醫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介紹:一些家長、老師發現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并不能判定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因此醫院設立了一個通俗的學科名,先把這類孩子歸攏到這個門診,了解原因后再由不同細分領域的醫生治療。
“學習困難”指的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孩子學習狀態差、學習成績不良的現象。導致孩子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等。
首先是神經發育問題,具體包括“學習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精神發育遲緩”等,屬于存在生理缺陷。其中,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最為常見,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學習時容易分心、發呆、畏難。“學習障礙”情況也很常見,這類孩子在某項特定的學習能力上存在發育落后的現象,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其次是存在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比如“學校適應障礙”“焦慮抑郁”等,這類孩子往往對于學習焦慮緊張、情緒低落,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缺乏自信,從而不愛學、不肯學;第三種情況則是孩子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但由于家長的教育方式或學習環境不合適,從而學習狀態不理想,例如給孩子的壓力過大、不適應噪雜的學習環境等。
“學習困難”門診能讓“學渣”逆襲成“學霸”?
很多網友認為,治療“學習困難”后,成績可能會突飛猛進,從“學渣”變成“學霸”,真的存在這么神奇的功效嗎?
“學習困難”的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通過診治大部分孩子可以改善現狀,但并不是只要看過“學習困難”門診就可以成為“學霸”。
存在神經發育問題的孩子,在參加專業的康復訓練和輔助教學后,學習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經過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等,有提高學習成績的可能。
存在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的孩子,醫院會針對孩子的情緒問題進行綜合治療,動員家庭、學校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配合專業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和焦慮情緒,讓孩子的學習和心理重回正軌。
針對上述第三種情況,醫院則會指導家長調整教育方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發揮出最好的學習潛能。
總而言之,“學習困難”門診的目的在于找到孩子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愿學、學不好,從而和家長一起找到最佳“治療點”。在具體治療中,衡量孩子“學習困難”是否改善,并不取決于成績的改變,醫生更看重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系、精神狀態等。因此,不能將“學習困難”門診視作靈丹妙藥,寄希望于“藥到病除”。
家長的“教育困難”同樣值得重視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類存在生理缺陷的孩子更需要醫院治療外,其他兩類均需要家庭和學校給予支持,尤其是第三類,與家長的行為密不可分。
“學習困難”門診的爆火是一種趨勢,說明家長開始以更科學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而不是“一棒子打死”,認為學習不好就是“青春期叛逆”。
孩子出現病理性的“學習困難”固然要治,但有時候并不是孩子出現問題,而是家長出現了問題。武漢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負責人朱紅敏說,她7月初接診了一位二年級男生,檢查、評估其各項發育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只因幾次考試成績下滑,家長就認為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的癥狀,這樣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比起孩子的“學習困難”,家長的“教育困難”同樣值得重視。“有的家庭給孩子安排的學習負擔太重,沒有運動和玩耍的時間;有的家庭頻繁更換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孩子對新的輔導方式不太適應;有的家庭學習環境比較嘈雜,孩子很難安靜地投入學習。”朱大倩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耐心指導家長調整教育方式,反省其教育方法是否操之過急,給孩子造成了過大的心理壓力。
沒有什么藥包治百病,醫院也不可能包治“學習困難”。面對孩子學習不好、成績下滑等問題,不僅要尋求專業的科學建議,同時也要從自身尋找原因,不要讓自己陷入“雞娃式教育”的陷阱。十個指頭有長短,山中樹木有高低,充分認識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既減少家長的精神內耗,又能為孩子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學習困難”門診爆火的背景下,家長、學校仍要擔起責任,從系鈴處解鈴,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樂雙 實習生 劉春萌 綜合光明網、人民網、東方網、海報新聞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