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2-08-12 09:34:08
原標題:青島小黑麥 雪域高原初長成
來源:青島早報
韓新生
人物名片
年齡:46歲
身份:青島市援藏干部
小黑麥成功引種只是第一步,后面還要我們援藏干部一茬接著一茬干!
你有故事,請聯系我們
早報熱線:82888000
在雪域高原西藏日喀則,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惡劣。令人意外的是,去年的冬天與往年格外不同,在桑珠孜區邊雄鄉扎西崗村裸露的土地上,無數綠茸茸的“小腦袋”頂著寒風鉆了出來。更令人驚喜的是,今年6月上旬,這片小綠苗不僅戰勝了寒冬,還長成了平均身高都在1.8米以上的“大高個兒”。成功將小黑麥引種的使者,便是來自于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的援藏技術干部、青島市農技中心的韓新生。
成功將小黑麥從黃海之濱引種到雪域之巔,韓新生有著怎樣的故事?小黑麥的成長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成功引種對西藏農牧民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意義?近日,早報記者采訪到韓新生,了解這背后的故事。
/對話/
記者:此時的日喀則是怎樣的?
韓新生:人這一生,總得到過一次西藏,體驗一切仿佛都靜置的感覺,連清晨和日落都變得遲緩。這個季節的日喀則日出在早晨7時,日落在晚上9時30分許。
這里隨處可見山川溪流和牛羊,雨過之后雪山的身姿也變得清晰可見,險峻的盤山路盤旋在山與山谷間,是難以想象的險峻……這些都值得大家來看一看。
記者:如何看待援藏工作?
韓新生:一個人、一個地域的力量或許是微弱的,那14億人、56個民族的力量呢?援藏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是一場變“輸血”為“造血”的援助。這場來自全國各地援助的背后,靠的是我泱泱華夏一撇一捺的脊梁,奮力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還需要我們傳好接力棒!
記者:獲得了怎樣的收獲?
韓新生:一年半的援藏時光雖短暫,但在這里相識的朋友、在這里走過的路、在這里灑下的汗水,都將深深烙印進我的腦海,成為我今生最寶貴的記憶和最美的時光。
成活
青島小黑麥
長成2米高“大個”
夏日艷陽下,綠油油的小黑麥抽穗揚花,放眼望去,平均身高在1.8米到1.9米,有不少還長到了2米高的“大個子”,接連長成了一片“小樹林”。韓新生忙碌地穿梭其中,為前來觀摩學習的農技人員和農戶進行技術講解。“這些就是去年冬天光禿禿土地上那些綠苗長起來的?”“以后咱當地的牛羊嚴冬就能吃飽飯了!”前來觀摩學習的農牧人眼里滿是掩蓋不住的驚喜。這是今年6月上旬發生在西藏日喀則邊雄鄉扎西崗村小黑麥新品種試驗示范田里的一番熱鬧景象。
來自青島的第九批援藏技術干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技中心韓新生,由他主持實施的小黑麥新品種創新試驗獲得了成功。這意味著為當地牧民探索出“草糧兼收”的冬春閑田利用新模式,將真正改變日喀則傳統的“一年一作”種植模式,使“一年兩作”變為了可能,將有效解決當地草糧爭地矛盾,實現草糧雙豐收,助力農牧民實現增收。
經專家鑒定,首次引種試驗初步表明,引種的飼用小黑麥品種適應性好,能夠適應當地嚴酷的自然資源條件,根系發達,分蘗多,莖葉生長旺盛,拔節-抽穗階段生長極為迅速,5月底株高可以達到1.5米以上。
“西藏這邊冬季特別冷,干旱又少雨,真沒想到引種過來的小黑麥不僅活了,最后還能長得這么好。”韓新生介紹,據初步測產,灌漿期一次性收割鮮草每畝產量可達2噸以上,為畜牧業生產提供優質營養的青飼料。秋季種植小黑麥,翌年春季收割后再種植青稞,這樣下來,既不影響下茬作物種植,又能充分利用西藏冬春閑田,有效改善日喀則地區種植結構,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成功
青島經驗
嫁接雪域高原
說起怎么想到要在冬季的雪域高原上種小黑麥的,韓新生覺得這件事仿佛跟上天安排好了似的。
韓新生告訴記者,去年3月份他來到西藏,走訪過程中發現,當地農牧民家中的牛羊都很瘦,起初他懷疑是不是牛羊得了什么病,后來經過了解才弄清楚,原來這里由于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影響,冬春屬于撂荒時節,當地十分缺乏營養豐富的新鮮飼料。這里的牛羊多以喂養干青稞秸稈為主,普遍生長緩慢、長勢瘦弱,制約了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在桑珠孜區畜牧業是重要支柱產業,牛羊等牲畜存欄量常年穩定在31萬頭以上,畜牧業發展質量事關農牧民的增收致富,關系著全區鄉村振興的成色。
冬季種不了青稞,難不成別的也種不了?韓新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找到了青島市農技中心的同事孫旭亮,恰巧孫旭亮正在研究小黑麥。小黑麥作為一種重要的冬春飼料作物,是小麥與黑麥的屬間雜交種,適應性廣,特別適合低溫生長,在枯草季節可為家畜提供優質寶貴的青綠飼料。“這樣珍貴的飼草不正好適合種在日喀則嘛。”說干就干,韓新生決定試一把。他克服高原反應的不適和兩地時差的不便等困難,與當地農技人員深入交流并廣泛查閱資料,多方了解桑珠孜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種植習慣,并結合自己多年的農技工作經驗,認為種植飼用小黑麥可有效應對桑珠孜區冬季氣溫低、干旱少雨等不利氣象條件,發展較有前景。于是,他讓青島市農技中心的同事從青島寄來40公斤的7個小黑麥新品種,決定將青島冬春閑田利用技術經驗嫁接到雪域高原,通過引進特色品種和技術創新,對當地傳統耕作剩余的水熱光田資源進行再利用,開啟了小黑麥新品種在雪域高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
去年10月下旬,雪域高原一片枯黃。韓新生與團隊成員來到小黑麥種植試驗田,吃住都在田里,他們圍起柵欄,翻地、播種、覆土……周圍農牧民看見了都紛紛投來質疑的目光,這個季節了還能種活嗎?去年11月中下旬,小黑麥出苗了。今年二三月,幾場春雪、春雨后,地里綠茵茵一片。5月,小黑麥“噌噌”地往上躥個兒,5月底基本就長到了1.5米高。
“考慮到農牧民的技術經驗有限,此次引種的小黑麥種植管理都較為簡單,非常適合在當地大面積推廣擴種。通常越冬前視墑情給小黑麥澆一次凍水,春季3月底至4月初澆一次返青水。”韓新生介紹。
成就
同心戮力
全域推廣種植
韓新生告訴記者,通常來說,小黑麥有三種收割方式。一是在它拔節生長后期或長到30厘米左右時刈割一部分,新鮮莖葉可以用作青飼料,直接喂養牛羊,剩余部分加以施肥可以繼續生長。二是可以等到小黑麥開花時,采用機械一次性刈割后加工成青貯飼料,以備冬季飼喂。三是完全不刈割,等到小黑麥完全成熟后,9月份留種,進一步擴種。對于這來之不易的小黑麥,韓新生和當地的農牧民心里都寶貝得很。經過商量,他們決定采用第三種留種的方式。
“小黑麥成功引種到雪域高原來,只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后面的路還要我們援藏干部一茬接著一茬干!”韓新生介紹,后續還要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順利實現擴種后,就要在日喀則乃至西藏其他地區全面推廣小黑麥種植。在韓新生看來,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援藏農業工作者,有幸在小黑麥引種的第一階段,成為了站在最前面的那個人。能成功引種小黑麥,靠的是來自整個青島農技人“智囊團”的強力支撐,還有當地科技特派員、農牧人、援藏同事的支持與努力。如今小黑麥夢的種子已經發了芽,如何讓小黑麥更加茁壯地成長,覆蓋起整個冬季的雪域高原?韓新生表示,農業生產是長期投入才能見成效的工作,讓小黑麥接連成片、高高屹立于雪域之巔,這就好比一場接力賽。
而今,韓新生雖然已經返回了青島,但小黑麥依然高高矗立在雪域高原之上,他的同事業已接過這一接力棒,繼續遠征雪域高原。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孫晶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建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