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8-21 14:49:08
原標題:望岳談 | 山東藍色國土,何以長出6個市的經濟總量
來源:大眾網
□王紅軍 于新悅
8月20日,記者從“中國這十年·山東”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山東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49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66.1%,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6.5%。
單看這個數據,似乎看不出特別。但是,細細翻閱歷史,就會發現這個數據背后的波瀾壯闊。
2011年山東實現生產總值約4.54萬億元。1.49萬億元的海洋生產總值,放在十年前,相當于當時山東經濟總量的1/3。
1.49萬億元的海洋生產總值,接近于2021年棗莊、東營、泰安、日照、聊城、濱州6市的GDP總量。
藍色國土,長出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2位,靠的是什么?
山東頭枕著渤海、黃海,坐擁3300多公里黃金海岸線,膠州灣、威海灣等港灣似項鏈上的珍珠,養馬島、劉公島等島嶼如星辰散落。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今的山東,正在重新定義“靠海吃海”: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山東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細看這份成績單,“游”在“近海”,面向“遠海”,挺進“深海”,這是山東藍色國土的別樣風景。
(千里山海自駕路成為中外游客心中的“頂流”,圖源:威海日報。)
——“游”在“近海”,背后是“美麗海灣”。建設人海和諧美麗海洋,讓水清灘凈、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人向往。
今年,在威海市,有這樣一條“現象級”自駕路,單日最高客流突破40萬人次。這條1001公里山海自駕線路,像項鏈一樣將威海的寶藏風景、風土人情、主題驛站一一串起,吸引四面八方游客。
這條自駕路上有一家孫家疃·哈雷驛站,其負責人賈春林坦言:“以前,很多游客就是為了國際海水浴場等景點來的。現在,游客們多是為了深度游威海而來,我們驛站平均入住時間達到了3晚,不少都超過1周。”數據顯示,今年7月,來威游總人數比2019年疫情前增長20.10%。日均持證住宿人數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長2.5%。疫情以來,山東海邊再現“一房難求”。游客的青睞,就是最好的風景。
人海和諧的美麗場景如何造就?山東把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當作頭等大事。近年來,近年來山東不斷保護修復海洋生態,整治修復濱海濕地4675公頃、岸線62.82公里,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2.3%。
2022年新年第一天,西海岸新區靈山島上的2000多名居民歡呼雀躍,他們剛剛收到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的認證,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以-1333噸二氧化碳當量成為全國首個自主“負碳海島”。
這是全島居民35年來不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的結果。靈山島進行全島改革:實施煤改電、控制燃油車增量、動態清理存量,在島內進行山羊清理、繼續退耕還林。環境改善,靈山島的文旅事業穩步提升,年輕人也紛紛回島創業。目前,島上已建成165家特色民宿、2家海洋牧場,形成了旅游業態集聚效應。
山東提出,到2025年,山東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將超過91.6%,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建成5個以上國家級“美麗海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8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包括推進青島等地郵輪旅游發展,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郵輪旅游特色目的地;支持青島、威海等濱海城市創新游艇業發展,建設一批適合大眾消費的游艇示范項目,鼓勵和引導開展各類游艇賽事活動等。此前,青島市啟動萬人航海計劃,擬常年組織青少年、大學生、社會各界及老年群體參加帆船體驗活動,拉動游艇帆船租賃、水上運動、航海培訓等海洋旅游產業發展,力爭3到5年內將“萬人航海”打造成為全國海洋旅游知名品牌。
(如今靈山灣處處灘凈景美。)
——面向“遠海”,建設國際先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優質海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海洋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山東海工”領跑海洋經濟。
盛夏,沿著海岸線開設的餐廳、飯館里,餐位很是緊俏。三文魚、黑鲪魚、花鱸魚等高端水產品,在廚師的烹調中碰撞出火花。吸引人們“到山東一游”的,不只海洋美景,還有海味獨一份的“鮮”。
即使是伏季休漁期,水產品仍然源源不斷上市,充實著百姓“菜籃子”。這背后是龐大的海洋漁業在支撐。
海洋牧場是“藍色糧倉”建設的主戰場,也是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占全國近40%。
長島南隍城島海域,這里集結了首批亞洲最大量產型深海智能網箱平臺——“經海001號”“經海002號”“經海003號”“經海004號”等,它們呈“田”字形分布,分立于黃海海面。站在船頭遙望,眼見肥美的魚兒在網箱中不時浮出水面覓食,翻騰出一派波光粼粼的景象。
傳統養殖,即在陸地上建造養殖池,占地面積大,養殖規模難以提升。而將智能網箱應用到深遠海養殖后,一個網箱就可養殖約70萬尾經濟魚類。借助外海水深流大、餌料資源豐富的優勢,“經海”系列網箱以人工和天然雙重餌料配以清潔水質,實現了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類野生”養殖。
在陸地上“一眼望不見”的藍色海洋里,一條條產業鏈正在拉起: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在2021年9月迎來體內植入用超純海藻酸鈉的CDE登記備案。十幾年前,我國的超純度海藻酸鈉有標準無產品。想要大規模使用只能依靠進口,而經過一系列科技攻關,終于開啟國產化之路;
今年6月21日,隨著最后一根風機葉片與輪轂在近130米高空精準對接,山東首臺平價海上風機在山東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成功完成吊裝。將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一次性建成的智慧化、數字化風場,每年可提供綠色電量16.98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51.9萬噸。
……
從近岸駛向遠海,山東建設國際先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積極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智慧海洋、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基地。目前,山東海上風電基地已完成規劃布局,總規模3500萬千瓦,力爭2030年邁入全國海上風電發展第一方陣。
(圖為“國信1號”,一座移動的海洋牧場。)
——挺進“深海”,堅持海洋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激發海洋科技力量新活力。
2012年6月,中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標志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蛟龍號深潛器的“老家”,正是青島國家深海基地。從那時起到現在,“大國重器”,少不了山東身影。
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一周年,累計生產天然氣已突破20億立方米,累計外輸凝析油超20萬立方米。“深海一號”核心裝備為全球首例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去年,能源站在青島、煙臺制造,在煙臺合攏,這是中國海洋工程裝備領域集大成之作。
(圖為藍鯨2號)
同樣在南海海面上的,還有“藍鯨1號”和“藍鯨2號”,這是目前全球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鉆井平臺,由山東企業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
科技創新,是海洋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十三五”以來,山東承擔了全國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實施“透明海洋”“問海計劃”等重大工程,研發了智能浮標、深海浮標、水下無人航行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并得到了應用。
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可下五洋捉鱉”夙愿得以實現。
這背后少不了體制機制創新的支持。例如,去年7月,山東發起成立首期規模2億元的海洋共同體基金,聚焦海洋硬科技,重點支持原始創新、海洋成果轉化和高端海洋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為打通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新時代十年,山東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扎實探索“科技引領、陸海統籌、改革推動、合作共贏、人海和諧”的海洋特色發展路子。藍色國土,正在長出更多綠色澎湃能量;依海而立,山東未來因海而興因海而強。
記者 王紅軍 于新悅
策劃 婁和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