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09-14 20:06:09
原標題:十六地市匯聚文旅盛宴,“山東手造”為博覽會賦能增色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十六地市匯聚文旅盛宴,“山東手造”為博覽會賦能增色
來源: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狀,頭微昂,虎虎生威的精氣神和孩子般的天真稚愛,《東寅布老虎》不禁讓人為之一贊。
以“海洋貝瓷”瓶、盤等器型為載體,創新釉下水墨七彩,經兩次高溫燒制,呈現水墨暈染的國畫藝術韻味,手繪海瓷藝術釋放獨特魅力。
使用本地黃泥,歷經和泥,做坯,按哨,打孔,脫坯,修光,晾坯,制粉,粉坯,彩繪等幾十道工序,小郭泥塑惟妙惟肖。
9月15日至19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將在濟南開幕。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山東十六地市將攜帶眾多特色手造產品一展風采,展現“好客山東”“好品山東”豐厚的文化底蘊,訴說純正的“山東手造”故事。
雕刻在牛骨上的文化,手繪在海瓷上的藝術
此次博覽會上,濱州展館將以“智者智城·志在濱州”為主題,集中展示濱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就以及品牌影響力,突出魯北地域特色手造與文化消費相結合,線下與線上、指尖與創意聯通互動,激活濱州文化創新驅動力。
牛骨雕刻,是以牛骨為原料雕制的藝術品。牛骨經過蒸煮脫脂、去污除臭處理、切割、磨光、拼嵌、雕刻、粘貼,再通過特殊的工藝加工制作,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創造出牛骨家具、牛骨飾品,牛骨拐杖,牛骨相框等工藝品。
有人說它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有人說它細膩高雅、渾然天成。手繪海瓷藝術品,充分利用瓷器繪畫、燒制的傳統技術,通過不斷創新,改進原料配比和燒制工藝,歷經無數次實驗后,終于生產出了藍白和諧統一、頗具中國傳統水墨畫神韻的海瓷藝術珍品。
《濱州志?風俗篇》記載:“夕貼春聯彩勝,易門神桃符。”由此可見剪紙藝術在這里與民眾生息相伴已有長久的歷史了。濱州人民自古習慣用剪紙藝術美化生活。剪裁制作工具主要是剪刀和紙張,多是花鳥蟲魚、瓜果菜蔬、吉祥紋樣和人物故事,很大一部分是做刺繡的底樣,如鞋花、枕頂花、門簾花、帽花、荷包花等,還有用于裝飾的窗花、墻圍花、燈花等。
布老虎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傳承過程中體現著民眾的創造力。布老虎色彩單純,外表多用紅、黃、青、白、黑五色棉布作底色,腹用白布,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調。虎身紋飾有牡丹、蓮花、石榴、等傳統文化題材,蘊涵祥瑞祛邪的審美訴求,呈現著鮮明的地方民俗特征。
濱州惠民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故里,為了紀念孫武,孫武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及生產了竹簡、絲綢書、剪紙、炭雕、銅像、桃木像、擺件等共計上百余種的孫武文化文創產品,此次將在濱州展館進行部分展示。
蘭陵陶笛、小郭泥人、木影花燈,“山東手造”顏值與內涵并存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臨沂市蘭陵縣地處蘇魯交界,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博覽會上,蘭陵展館主要從儒學蘭陵、詩酒蘭陵、山水蘭陵、紅色蘭陵等多個方面,向大家展示蘭陵縣古今輝映的文旅資源。包括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的蘭陵陶笛,蘭陵非遺文創產品小郭泥人、木影花燈等30余種,蘭陵特產20余種。
陶笛和陶塤是中國傳統的陶土樂器,擁有7000年的制作歷史。陶笛的生產工藝是傳統樂器制作技藝、現代陶瓷生產工藝、傳統手繪技藝、傳統大漆技藝、傳統熏燒技藝等傳統工藝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的成果。博覽會現場,游客們能享受到陶笛曲《沂蒙山小調》《賽馬》以及塤曲《憶江南》的展演。
小郭泥塑起源于清咸豐年間,發源地為小郭東村。使用本地黃泥,歷經和泥,做坯,按哨,打孔,脫坯,修光,晾坯,制粉,粉坯,彩繪等幾十道工序,才有了“小郭泥塑”這個名號。小小的泥制玩具不僅是這里村民們謀生的方式,更是大家對生活的藝術化創造。
木影人最初稱作“彩繪木削人”,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手工木制工藝品技藝。最早的木影人是皮影藝人在中國傳統皮影戲人物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的一種“打斗”玩具。它保留了皮影戲人物的結構和形態,所以在民間,人們也稱他為木影、單手影人。為了和皮影區分開,后來人們又叫它“木影人”。
兩天之后,9月15日,承載滿滿期盼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將在濟南如約而至,邀請眾人博覽中華手造,共享文旅盛會。
審核:張 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