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2-09-18 14:53:09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
來源:青島日報
柳賓 呂紹勛 蔡文琴
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是青島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大舉措。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整個城市更新的動力和亮點所在。在實施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過程中,應立足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在彰顯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品牌、激發發展活力、增強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青島經驗”和“青島模式”。
以整體保護理念推動歷史城區有機更新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山、海、城、島”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特色。青島歷史城區特指28平方公里的老城區范圍,此范圍內聚集了大量單體文物建筑、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等。據統計,目前我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4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45處。青島歷史城區及各級各類文物既是這座城市發展歷程的見證,也是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因此,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必須有新的邏輯和新的解決方案,應在保護的基礎上,嚴格遵循歷史客觀性、生活真實性和風貌完整性原則,使其成為煥新城市活力和經濟繁榮的新引擎。
在西方發達國家,整體性保護理念已是歷史城區保護的普遍共識。所謂“整體性保護”,就是在保護歷史城區、歷史建筑的同時保護城市功能與社會結構。其中,意大利博洛尼亞是整體性保護思想的發源地和典范城市。立足維持和發揮傳統的社區結構和經濟活力,博洛尼亞堅持“老建筑物和居住在其中的人同時保護”的原則,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護”的理念,保護對象和范圍不僅是歷史建筑及周邊環境,而且擴大到整個社區生活,在不破壞歷史城區空間特征的前提下,適當配備現代化設施,為市民營造歷史氣息濃厚、市政設施完備的生活環境;街區改造中,要求“原來的人住原來的地方”,改造完成后留下近90%的原住民,從而保護歷史城區的原始風貌和原住民的固有生活狀態。
青島應借鑒西方先進經驗,牢固樹立整體保護理念,努力尋求城市更新、文化遺產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需要的最佳平衡點。對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應因地制宜采取以整飭修繕和保護整治為主的更新方式,在增加不可或缺的現代元素和功能基礎上,切實保護城市發展進程中積淀下來的各種文化遺產。同時,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必須接地氣、聚人氣。更新過程中,應了解市民需求,呼應市民關切,切實完善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能力,以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尤其應注重保護原住民的生活狀態、生活環境與社會結構,實現保留集體記憶和維持既有社會肌理的目的。
以數字化手段提高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水平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的重要動力,數字化在城市更新中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數字化手段,城市更新將更好地實現綠色、低碳、開放、包容。因此,應通過加大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的應用,不斷提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詳細的歷史城區數字化檔案。通過建立數字化檔案,可全面提升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和管理維護能力。應在繼續做好“青島市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建設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歷史城區的“數字孿生城市”工作。一方面采用先進的傾斜數字航空攝影技術,對歷史城區進行數字攝影和地理場景實景三維建模,形成完整詳細的歷史城區數字檔案,全方位展示和保護歷史城區的前世和今生;另一方面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保護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和老建筑等進行數字掃描,獲取精準的三維數據并制作精細化的三維模型,從而實現歷史建筑在數字世界中的精準記錄和三維重建,為后續開展保護修繕、防災減災、安全評估等各項工作提供堅實準確的數據支撐。
二是完善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管理信息系統。青島已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多項先進技術搭建起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管理信息系統,為提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數字化管控水平奠定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涉及多部門、多專業,工作復雜性及專業性極強,應建立多部門、多專業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管理制度、技術平臺體系等配套建設,打通各部門和各專業之間的壁壘,將前期調查整理的各類建筑檔案以及歷史城區傾斜實景三維模型與全景影像數據等成果資料信息統一集成,實現各部門共享,促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各項工作的高效開展。此外,還應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歷史城區信息瀏覽查詢與互動功能,全面提高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的公眾參與度。
三是提高歷史城區更新后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應堅持“三分建、七分管”理念,以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結合“實景三維青島建設”,通過實景三維來反映歷史城區各街區和歷史建筑的風貌肌理變化,建立動態變化監測的時空三維一張圖,將歷史城區物理世界映射為數字世界,同時結合物聯視頻感知信息,創新數字孿生下歷史城區更新的后續管理模式,為實現歷史城區精細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利條件。
以新興產業業態激活歷史城區發展動力
城市的產生和發展大都依賴于產業的繁榮,而城市更新又可以推動原有產業的變革和新興業態的衍生。青島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應根據不同區域承擔的不同功能,選擇產城融合度較高、輕量化和產值高等特點的產業或者業態,為更新后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傳承歷史文脈,打造具有現代氣質的風情街區。消費時代,人們對文化產品及其帶來的身份、團體歸屬感的需求,成為社會的主流消費需求,特別是對體驗式消費、休閑消費的需求不斷增長。因此,應對中山路、館陶路、黃臺路、四方路、上海路—武定路、無棣路等傳統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街區,通過風貌復原、場景還原等方式,將其打造成為像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鑼鼓巷、成都寬窄巷子等那樣的“城市名片”,為植入和發展新興產業業態奠定基礎。
二是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應按照“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要求,從不同區域、不同文化遺產的實際情況出發,創新活化利用機制,在充分挖掘其傳統功能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快融入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功能。對優秀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等,應繼續深化實施“閱讀建筑”工程,將其發展歷程、特色價值、歷史地位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融入其中,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與教育、科普、研學等深度融合,讓城市歷史文化真正“活”起來;對歷史文化厚重的歷史城區和文化街區,應通過風貌復原、場景還原等方式,輔之以傳統美食、民俗風情、特色旅游紀念品等,吸引外地游客,實現文化與旅游的完美融合。
三是活化文化遺產,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創意產業以創造力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為主體,獨有的文化屬性和藝術屬性使文創產業與城市更新具有高度融合性。北京798藝術區、上海1933老場坊等都是利用老廠房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成功案例。青島應該借鑒這些成功經驗,對歷史城區內承載著近現代商業、工業發展歷程的商店倉庫、廠房車間、公用建筑等,在保護原址和歷史文化記憶的基礎上,結合文化產業發展,融入工業設計、時尚藝術、現代文創、文藝休閑等新興產業業態,實現特色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相互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和品牌。
四是堅持數字賦能,不斷提高服務業數字化水平。服務業數字化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趨勢,一方面,應不斷探索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數字形態,通過開發數字參觀、數字展覽、數字旅游和數字購物等功能,將歷史城區、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承載的文化信息向公眾進行展示、傳播,以增進訪客在虛擬空間中對青島特有歷史文化的感受和體驗,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應立足青島“電影之都”“音樂之島”、海洋文化、歷史文化等傳統優勢文化資源及創意設計、工藝美術、出版傳媒等現代文化服務業,加快數字賦能,培育引進一批以數字創意、網絡通訊、數字展覽、數字演藝、數字出版等符合歷史城區發展需要的新興服務業產業業態。此外,還應結合歷史城區原有的商圈、服務業老字號企業等傳統服務業態和建筑,通過數字化改造提升,融入時尚購物、網紅經濟、特色餐飲、康體休閑等豐富多元的新興消費業態,以現代化、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滿足人們需求,同時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關注和參與。
(作者單位:青島市社會科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