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2-12-29 11:45:12
原標題:建設韌性城市 濟南劍指何方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建設韌性城市 濟南劍指何方
來源:齊魯晚報
2023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韌性”一詞提了四次。這是近五年濟南首次反復出現這個詞。
從“建設韌性城市”到“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多個方面來講,濟南已經開始圍繞“韌性”布局。報告四次提及“韌性”,對省城來說有何意味?
記者 夏侯鳳超 于悅
從基礎設施到經濟產業
“韌性”覆蓋方方面面
“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韌性有待提高,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在2023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問題,這也是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安全韌性有待提升”后,又一次出現。
“韌性”不僅體現在安全上,還體現在產業體系上。在202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中,提出“加快建設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近些年來濟南首次對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韌性”要求。
報告還對此展開了進一步說明。在“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又一次提出“依托頭部企業,集聚政策、資源,著力構建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創新鏈緊密銜接、更具韌性的產業組織形式,打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空天信息、透明質酸、生物質材料等產業共同體。”
另外,報告還專門提到了“全力建設韌性城市,抓好城市體檢”,這也是從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方面來進行的布局。
“韌性城市”是什么概念?在近期公布的《濟南市韌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22-2025)》草案中,對“韌性”的定義為,能夠應對、吸收、適應風險并及時有效的從災害影響中得到恢復的能力。而“韌性城市”是指能夠有效抵御和應對外部重大突發風險與沖擊、在風險沖擊打壓下快速恢復正常運行、通過學習與創新提升整體功能和運行水平的城市。
相關人士認為,韌性城市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是城市系統要調整自己并具備抵御外來打擊的能力;二是城市系統要擁有將機遇轉化為優勢的能力。
“城市韌性綜合評價維度主要包括經濟、生態、社會、基建和制度等。”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彥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總體上看,城市群韌性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韌性帶動,經濟、社會、生態和制度韌性強力支撐,各維度韌性的聯動性很強。
“扛得住”“快恢復”
是韌性城市重要命題
“韌性城市”的說法并不新鮮。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韌性城市”還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這也是國家層面對于韌性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韌性城市成為關注重點。相關人士認為,這也是在大環境下所面臨的選擇。全球疫情之下,城市按下“暫停鍵”;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后,城市如何第一時間恢復活力;火災等災難之后,快速展開救援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等等,在面對天災人禍等不可預見的重大影響時,擁有千萬人口的城市能否有更堅強的承受能力和更快速的恢復能力,這是對城市韌性能力的一次考驗。
“在發生重大災害之時,城市的各個方面如何應對、發生后怎么過度、如何重新建設,這是一個城市應該提前準備的考題。”濟南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稱,此前發布的《濟南市韌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22-2025)》,也是基于此而做出的準備,讓城市能夠像彈簧一樣,從容面對外界壓力,進一步防范風險。以洪澇災害為例,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在遇到緊急問題時,需要提前制定針對性的提升措施。
對于韌性的理解不局限在災害問題上,正如相關人士所指出的,韌性城市體現在基礎設施、生態等,但同時也在經濟上。濟南所提出的“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則放眼在城市經濟和產業結構的正常運轉上。譬如在面臨疫情大考之時,濟南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經濟,保持穩定的產業體系和結構,將影響降到最小,讓城市“扛得住”“快恢復”,就成了關于韌性的命題。
“韌性是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角度來說的,一個地方打造產業集群,最終還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相對穩定。”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汲佩德表示,現在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其中供給沖擊主要就是供應鏈和產業鏈不穩定的問題,而這也是濟南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體系的重要原因。
“韌性”成為未來城市
發展的重要指標
“‘韌性’指的是一種支撐城市發展的能力,反映出城市發展的底蘊和基礎。”在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吳學軍看來,一個城市要具備發展的后勁和潛力,首先必須具備韌性。
面對新變局和新挑戰,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已經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因此,打造韌性城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命題。在相關人士看來,韌性城市代表著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來說,也成為逐漸有力的競爭因素。
北京對韌性城市的關注相對較早。2017年9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提高城市韌性”的要求。2021年11月,北京市進一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突發事件為牽引,立足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等公共安全領域,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謀劃提升北京城市整體韌性。
鄭州作為發展中的特大城市、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治理任務艱巨。2022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韌性城市建設,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的基層基礎和現代化水平,讓我們的人民更幸福、城市更宜居。”
山東也沒有落下。在《山東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中,專門提到建設韌性城市。濟南“十四五”規劃中也指出,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開展城市韌性評價,加強城市免疫性、冗余性建設。
吳學軍認為,濟南有發展的優勢條件,一旦獲得機遇之后,會很快把這種能力和底蘊發揮出來。無論是面對重大事件時的應對,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濟南都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吳學軍認為:“濟南的改革熱度指數排在全國前列,就充分說明它能夠迅速地適應形勢的變化,無論是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還是自己迅速作出反應,都體現出很強的城市活力,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的基本需要,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能夠走在前列。”
打造韌性城市
要把握機遇發揮優勢
相關人士認為,對于濟南來說,打造韌性城市,在基礎設施和經濟產業結構等多個方面都要做好提前保障,也要抓住機遇和優勢。“濟南應當充分借助自身改革激發出來的活力,借助國家戰略賦予的機遇,緊緊抓好落實環節,把自己的優勢、后勁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這樣就能夠充分體現出城市的‘韌性’。”吳學軍認為。
在打造韌性的產業體系上,也需要發揮優勢。濟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要打造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進一步集聚政策、資源、要素,構建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培育產業共同體。同時還要增創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2020年濟南市開始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濟南也具備發展工業強市的基礎,盡管有些產業可能在調整過程中失去了部分機遇,但是這個城市能夠把這些基礎轉化成能力,就能夠支撐這個城市迅速崛起。”吳學軍認為,在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借助外力也好,搶抓機遇也好,能夠把已有的能力發揮出來,形成一些特殊的優勢,就能夠展現出進一步發展的“韌性”。
專家表示,韌性城市的眼光還應該放長遠,除了看到眼前的,還要看到區域及未來。“濟南打造韌性城市不僅僅局限于區域內,要放眼全國和兩個市場,來打通產業鏈的痛點和堵點,圍繞產業鏈的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四個環節,來發揮濟南的產業優勢,從而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體系。”汲佩德認為。
在相關人士看來,一方面濟南要將韌性思維貫穿在城市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等各個環節,進行合理規劃;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做好“城市體檢”,提前診脈,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舉措,這樣才能讓城市更具保障,市民更有安全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