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1-02 10:58:01
原標題:山東竹泉水利風景區:石屋竹間藏 水美富山鄉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竹泉水利風景區:石屋竹間藏 水美富山鄉
來源:中國文化報
泉依山出,竹傍泉生,清流汩汩,屋舍隱現……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竹泉村,一幅幅美景宛若水鄉江南,被游客攝入了相機、放到了心上。
竹泉村坐落在沂南縣寨子水庫東側,是一個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中的茂密竹林、清泉活水都是大自然饋贈。但尚在十幾年前,竹泉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心村”“貧困村”,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只剩下部分老人留守。每逢雨季,洪水流入村子,溝滿河平,道路被淹,泥濘不堪。水,亦為村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
2007年起,當地聘請專業機構依托水庫及古村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并引入山東龍騰竹泉旅游發展集團進行旅游開發,通過改造水系,寨子水庫及上下游河道煥然一新,竹泉村雨季大量積水的痼疾也得以解決。按照“生態優先、守護一庫清水,原汁原味、保護一處古村落”的理念,竹泉村一方面在村西建立新居,實現村民整體搬遷,與此同時,保留舊村原有風貌,突出“竹”“泉”元素,對村巷進行保護性改造,并利用工程手段使泉水環村潺流,成就“一古一新”風貌和“水美鄉村”樣板。
竹泉村景觀 孫叢叢/攝
憑借“沂蒙特色、泉鄉個性、竹鄉景觀、農家風情”,竹泉村逐步發展為集觀光、度假、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目的地,2009年開業當年即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成為水利景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鮮活范例。該村還先后獲評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及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標桿景區等,發展模式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在“靠水吃水”開發鄉村旅游的同時,竹泉村堅持文化賦能,以原生態古村石頭房院落為展廳設立“鄉村記憶博物館”,為竹編、釀酒、織布等民間技藝設立工坊,為弦子戲、手指畫、沂蒙烙畫等傳統項目展示提供舞臺;另外,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或演藝場景,讓靜態景致“動”起來、古村落“活”起來。
歡快的嗩吶吹起來,叮咚的鑼鼓敲起來,在媒婆的攙扶下,一身大紅嫁衣的新娘子坐上獨輪推車,在鼓樂齊鳴中,送親隊伍浩浩蕩蕩……在竹泉村,“十里紅妝相送”傳統婚嫁表演便是一個“網紅”項目,許多游客坐上小推車親身體驗,感受別具特色的沂蒙風俗。在讓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同時,竹泉村近年來還策劃舉辦了“最美鄉村攝影大賽”“千人露營節”等一系列時尚范兒十足的文化活動,并通過線上營銷推廣、線下品牌打造共同拉流蓄客,為景區匯聚了蓬勃人氣。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如今,竹泉村文創店鋪、特色餐飲、民宿、酒店等業態集聚,一步一景,一店一品,而隨著游客不斷增多,在景區創業或參與旅游服務的周邊村民越來越多,依靠“旅游+”,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今年70多歲的竹泉村村民高壽會說,憑著編竹筐的手藝,他被聘到景區工作,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展示竹編技藝。除景區每個月為其發放800元保底工資外,他靠工藝品銷售每月還能再掙2000多塊錢。竹泉村第一個返鄉大學生高強10多年來見證了村子的蛻變,如今,他一家幾口都在景區就業,并有固定的收入?!斑@幾年村里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鄉經營起商鋪、農家樂,在家門口過上了幸福日子。”他說。
據介紹,目前,竹泉村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80%的村民家庭收入來源于鄉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由2007年的不足3000元增長至現今4萬余元,走出了一條變生態資源為可持續發展資源的“竹泉路徑”,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山東龍騰竹泉旅游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水而生、依水發展是竹泉村的獨特之處,在提升水景觀、弘揚水文化的同時,景區將持續推動山水生態與沂蒙歷史文化、紅色資源聯動賦能,促進旅游業與創意、休閑、康養等鄉村業態更大范圍融合,在模式創新和產品迭代上下功夫,不斷滿足游客高品質、精致化文旅消費要求,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