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3-02-28 13:26:02
原標題:黃河見證濟南鐵路水路聯運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黃河見證濟南鐵路水路聯運
來源:齊魯晚報
□周車
清中葉之前,南北商貨往來大都通過運河運輸。1855年后因黃河改道灌入運河,致使河道淤塞,航運受阻。鐵路開通前的傳統黃河商路,貨物一般是從河南開封府與懷慶府、山西澤州府與潞安府、河北大名府等地往來山東,包括運抵通商口岸的草辮、繭絲、花生等出口土貨,大都由黃河水路運至濼口,然后再從濼口轉往各需求市場,或者從黃臺橋轉裝小清河民船,由小清河運抵羊角溝,海運出境。
沿黃水路的主要集散市場有菏澤、鄆城、東阿、平陰、長清、濟陽、惠民、濱州、利津等,運載貨物的汴梁船、鹽花子船、揚碼頭船等民船,最大的可載重10萬斤,普通船只一般載重1萬至5萬斤,主要運送的貨物為鹽、糧食、砂糖、煤油、火柴、棉紗、棉布、牛羊皮、藥材、紙張、海產品以及各種雜貨等。
20世紀初,膠濟、津浦兩條鐵路在濟南相繼通車,鐵路連接河運融入山東傳統商路。兩條鐵路還簽訂了《膠濟津浦兩路貨物及乘客轉運章程》,載貨車輛在兩路之間不再需要轉裝貨物。濟南作為兩條河流和兩條鐵路的交會點,隨之成為山東最大的集散市場。
膠濟與津浦兩條鐵路為了方便貨物集散,先后在黃臺橋、濼口修建了三個貨運車站。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小清河黃臺橋至濼口的清濼鐵路竣工。1913年6月30日達成《津浦鐵路黃臺橋至濼口暨濼口碼頭岔道允認膠濟鐵路過車條件》,通過軌線相互連通,實現了黃河、小清河、膠濟鐵路、津浦鐵路在濟南的交匯,連接起了山東水運和鐵路兩大運輸系統,鐵路運輸與山東傳統的河運商路成功“鏈接”,極大方便了周邊省份商品在濟南的集散,濟南成為山東內地市場系統的核心。時人評論:“凡山東西部及山西、河南等省之土貨,欲輸往外洋者,先集中于濟南,再運集于青島,故濟南為魯晉豫三省出口土貨最初集中市場,青島為其出口之商埠,洋貨欲運入我國中部者,先集于青島而后集于濟南,故濟南為中部洋貨散布之商埠。”
民國初年,山東形成德州、濟南、兗州三個大的集散市場,沿著津浦鐵路這條商路,北與天津相通,南與徐州、蚌埠、南京相連,并可通過滬寧線與上海相接。津浦路在濟南與膠濟路連接,貨物運輸由南京、天津可直達青島,不僅加強了整個華北地區與青島港的貿易聯系,使蘇北、皖北的部分地區也納入青島市場的影響范圍之內,而且溝通了沿海城市與廣大內地之間及各個商路之間的聯系。過去魯南地區的土貨大都經由運河到鎮江輸出,鐵路建成后,越來越多的貨物由南運改為北運。由此,在黃河下游形成了全新的交通格局和經濟活躍區域。津浦鐵路由北而南將山東境內的德州、平原、禹城、濟南、泰安、曲阜、兗州、濟寧、鄒縣、滕縣、嶧縣等地通過鐵路連接在一起,取代了傳統的京杭大運河運輸。膠濟鐵路形成了腹地中心與海港城市共生的“濟南——青島雙核結構”,密切了整個華北地區與山東的貿易,溝通了沿海城市與廣大內地之間的聯系,更使整個山東融入世界貿易的網絡之中。
(本文選自濟南市檔案館編《照片里的黃河故事》一書,山東齊魯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出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