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3-17 09:54:03
原標題:《梅根》今天上映,人工智能,好萊塢多年的“夢魘”!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由好萊塢華裔名導溫子仁監制并編劇的影片《梅根》17日在中國上映,作為曾經風靡一時、但銀幕上并不多見的科幻驚悚片,該片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和擔憂,正好契合現實中AI繪畫和ChatGPT引發的熱潮。人類對這種超級電腦和類人型機器人的“又愛又怕”,是各種科幻作品一再挖掘的主題。
同齡玩伴?殺戮機器?
早年靠《電鋸驚魂》《死寂》等低成本恐怖片打出聲望的溫子仁,如今憑借《潛伏》《招魂》系列在好萊塢站穩腳跟,之后還接手超英大片《海王》成為主流導演,但恐怖片一直是他的“看家本領”。《梅根》則加入時下最火爆的科幻元素,講述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梅根”,原本是同齡女孩的玩伴,卻在對女孩的過度保護中逐漸失控,繼而演變成一場場殺戮,讓身邊人陷入危險和恐懼。
作為首次國內正式上映的“溫子仁恐怖片”,《梅根》在“血漿殘肢”等恐怖刺激畫面上有所收斂,溫子仁和導演熱拉爾·約翰斯通更傾向于挖掘“AI失控”引發的人類恐慌,而機器人梅根的大眼無表情造型,成為對“孤兒怨”“鬼娃”等經典恐怖系列的致敬,讓許多恐怖片影迷頗為關注。
據專業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統計,《梅根》1月6日在美國上映,頗受年輕觀眾追捧,票房一度僅次于《阿凡達2》,目前本土入賬9503萬美元,暫列票房榜第五,全球票房1.72億美元,算是2023年好萊塢第一部熱賣的恐怖片。口碑方面,《梅根》獲得93%的爛番茄新鮮度和78%的爆米花指數,Metacritic網站均分達72。
美國廣播公司評價《梅根》是“觀眾一直期待的殺人玩偶驚悚片,充滿趣味和恐懼感”,英國《每日電訊報》則認為《梅根》是向Z時代觀眾的精準推銷,本質上是部“反女主恐怖片”,且劇情發展并不是傳統的恐怖渲染,而是逐漸滑向“滑稽有趣的方向”。
美國“羅杰艾伯特”網站則表示,“劇情中有缺陷和未能闡明的線索,暴力和血腥場面被限制”,美國《每日銀幕》則批評影片“未能有效區分恐怖和有趣,雖然(梅根)對人類造成威脅,但整體設定非常做作。”
“機器叛亂”
《梅根》去年12月28日在法國提前上映,法國影評網站的綜合評分為2.9星(滿分5星)。《世界報》認為“影片在恐怖元素之外,更多是堆積焦慮,形成情感上的戲劇發展,最后從感傷轉變為病態暴力的宣泄”,《大銀幕》則認為《梅根》的劇情陷入“精神錯亂,愚蠢萬分又毫無保留”。
目前《梅根》豆瓣評分只有6.0,觀眾肯定人工智能主題的同時,也吐槽女主角凱蒂的性格轉變太生硬:“前一秒還舍不得離開梅根,后一秒就暴起撕碎了她”,也有恐怖片影迷認為該片“不夠恐怖”,并質疑影片的商業成功更多是因為營銷宣傳到位——北美上映前借助“梅根女團舞”在網絡上形成病毒式傳播,該舞蹈也在中國首映禮上出現。
除了對片中的恐怖和喜劇元素的好惡,也有專業媒體和科學家關注《梅根》描述的“人工智能”,在現實世界中是否會對人類造成毀滅性威脅。
美國“反轉”網站認為,從兒童伴侶到殺人機器,《梅根》的恐怖元素揭示人類對“機器叛亂”的擔憂。如今人工智能在人類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隨之而來的是潛在的危險后果:隨著新式的人工智能逐漸被接受,從社交媒體監控到醫療管理都脫離人類,這也給生活帶來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風險。
麻省理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員湯姆·西爾弗表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人員正在認真對待AI可能會變得‘超智能’并造成破壞的情況。”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資深教授羅納德·阿金則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產生新變化,人類面臨的更大危險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是非常強大的工具,正在產生有趣的結果,而目前因為它還不夠透明,因此具備一些普通人目前還難以理解的能力”。
科幻作品的“夢魘”
正是AI難以理解的強大能力讓“梅根”這一陪伴型機器人在深度學習后,發展成肆意攻擊人類的“自主意識武器”,這也是之前許多科幻作品中的“夢魘”。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半個多世紀前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除非違背第一定律,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定律,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機器人》中已被突破。而在《機械姬》中,男發明家對女性AI機器人的“奴役”最終引發惡果。
被許多科幻迷津津樂道的《銀翼殺手》則對機器人、生化人和克隆人存在的倫理價值提出質疑,35年后的《銀翼殺手2059》予以回應。早期科幻類恐怖片中,對人類造成威脅的更多是侵略性外星人或各種變異怪物,例如經典恐怖片《異形》和《鐵血戰士》系列,人類無法抵御外星人的屠殺。
《異形》中,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開創性地加入生化人角色,成為該系列的傳統,到2012年的《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兩部續集時,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的生化人大衛已然成為人類和宇宙中其他生命體的最大威脅。
無論是《梅根》《終結者》《異形》還是《流浪地球2》,這些科幻作品紛紛觸及這一個充滿野心的假設:當人工智能通過自我學習和迭代,擁有無所不能的科技實力時,誰能保證它們能夠一直滿足于被人類控制,而不是完成從“機器保姆”到“造物主”的升級僭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