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3-03-24 09:19:03
原標題:蹲點調查 | “兩高”企業趕考記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蹲點調查 | “兩高”企業趕考記
來源:大眾日報
能耗、規模、碳排放……一個個指標,為“兩高”企業劃出了“及格線”。如果不及時提升,這條“及格線”就會成為“生死線”。
行業不同,資源稟賦不同,面對同一考題,相關企業、相關地方交出了什么樣的答卷?
技改越早紅利越足
春分時節,記者來到山東臨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這座綠化面積達到69000平方米的“花園式工廠”,經歷了冬季的錯峰生產,兩條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回轉窯熟料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行。而同在臨朐的另三家水泥企業,在2022年已經關停整合產能。
2022年,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和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面關停退出。而對于已經越過“及格線”的水泥企業,承受的壓力也并不輕松。
除了關停整合產能,去年市場波動給生產商帶來的影響也比較大。“水泥行業通過技術改造降本增效是唯一的出路。”臨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乃勇告訴記者,他們先后投資近億元,完成多個技改項目,企業才重新煥發活力。
投資5000萬元更換熱效率較高的篦式冷卻機、投資1301萬元將窯頭電收塵改布袋收塵器、投資812萬元密封全公司皮帶長廊……劉乃勇給記者列了一張技改清單。
技改帶來的結果是,氮氧化物排放由原來的82毫克/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43毫克/立方米,煙塵由原來的7毫克/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2毫克/立方米;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煤矸石、鐵礦選礦粉末、粉煤灰等一一變廢為寶。
臨朐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許美新說,臨朐縣每年拿出2000萬元技改專項資金,對企業技術改造進行補貼獎勵,“山水水泥技改項目,已連續兩年拿到了補貼”。
在東平湖畔,坐落著山東最大的尿素生產企業——山東瑞星集團。這家企業提前完成了固定床氣化爐淘汰任務,實現了先進產能覆蓋。2021年底,隨著粉煤日處理量世界最大的航天爐(3500噸)投入使用,徹底告別了老技術。
越早進行技術改造,越能吃到技術紅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除了節能環保,最大的效益是原料煤的低階化。公司負責人回憶,升級第一套設備時,更換煤種后原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隨著高端裝備在全國化肥企業的逐漸普及,“粗糧”和“細糧”之間的差價逐漸變小。目前,該公司新技術仍然能降低30%左右的綜合成本,但如果現在才進行改造,效益方面的壓力就比較大。
在東營,濱海化工和齊發化工則走出了一條聯手轉型的路。
兩家公司聯合投資9.88億元,創立盈科化學,在利津濱海新區化工產業園內建立新廠,合力向精細化工轉型。
甲基丙烯酸甲酯簡稱MMA,是生產有機玻璃、高檔油漆和LED面板的重要材料。MMA的生產多采用丙酮氰醇法,但這種方式產生大量廢水和大量酸殘液,且生產原料之一的氫氰酸有劇毒,運輸過程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新建廠區后,盈科化學選擇異丁烯氧化清潔工藝進行生產,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不產生有毒的副產物,少量的廢水通過生化處理即可將化學需氧量降至300mg/L以下,廢氣可通過催化焚燒處理,在低污染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后續凈化成本。盈科化學副總經理王榮海說,“原本企業面臨著生死考驗,通過轉型升級,企業走上了一條正規精細化工產業路線。”
拿好“附加分”
“兩高”企業增加產能受限,有的企業把轉型方向集中在產業鏈向下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拿好“附加分”上。
基于對煉油行業產能過剩的判斷,東營的利華益集團向高端化工和新材料方向轉變,培育起七條產業鏈,產品應用于汽車制造、高鐵、航天、醫療、光學、電子儀表等領域。同時投資60億元,建設可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特種工程樹脂項目,在高分子新材料、鋰電池等領域培育新生長點。
加快推進自主研發創新,關鍵要引進培育高精尖人才。利華益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與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化學會等院所機構合作,加速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改性的基礎性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加強對光伏、鋰電、儲能、5G通信等領域新材料的自主研發。
靠自身力量延伸產業鏈,考驗的是技術創新的“內功”。而與上下游企業合作,發揮“鏈主”優勢加速產業鏈延伸,更加考驗判斷市場走向的眼力。
一墻之隔,一條公共管道直接“鏈”接上下游企業,從“一塊煤”做到“一匹布”。在滕州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山東能源魯南化工“鏈”出了“藍海”——聚酰胺-6。
“依托現在的指標,弄清自己一年能用多少原料煤,一年能用多少動力煤,一年的能耗是多少,盡可能地做到終端,因為產業鏈每延長一步,它的附加值就會大大提升。”山東能源魯南化工公司總經理李志遠,用2022年的數據算了筆賬:“一噸液氨價格在3000元到4000元,延長一步做到己內酰胺,一噸約為12000元,把它聚合以后再做到聚酰胺-6,平均價格在15000元。”
山東能源魯南化工公司年產3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正在滿負荷生產。
得益于公共管廊的設計,山東能源魯南化工的液體原料通過管道就能夠運送到隔壁山東聚合順魯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在這里聚合成聚酰胺-6切片,每年可節省運輸成本8000萬元以上。
“鏈主”為園區引來了企業。企業來得能有多快,園區的相關配套服務至關重要。
“從我們拿地到投產,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這么快能完成公共配套建設還是有難度的。”杭州聚合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袁建忠說,“滕州市木石鎮及園區工作專班幫我們解決了不少頭痛的問題。”
“今年5月份,我們二期項目22萬噸聚酰胺-6切片的生產線即將開工。”袁建忠還告訴記者,聚合順決定將原定于2025年動工的項目提前到今年建設。
在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鏈主”聚攏高水平的細分領域配套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下起了功夫。
該園區內天弘化學的丙烷脫氫裝置建成后,生產的丙烯通過為隔墻科魯爾化學26萬噸/年丙烯腈裝置提供原料,科魯爾化學的丙烯腈為一路之隔的藍灣新材料58萬噸/年聚丙烯酰胺裝置提供原料,副產的氫氰酸隔墻供應給宏旭公司用以生產MMA;宏旭公司的MMA管輸到僅一路之隔的啟恒高分子材料項目用以生產PMMA、ASA等高端材料,鏈條明晰、協同互利。
“區內現有丙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3家,形成了以煉廠丙烯、丙烷脫氫等多元化原料路線為龍頭,以丙烯酸、丙烯腈方向為重點,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功能性產品為特色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濤介紹。
產品越豐富,產業鏈就越有韌性。山東海化氯堿樹脂公司從今年3月份開始,利用智慧調度中心每天測算一次各產品效益情況,依據測算結果及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3月20日,記者在山東海化氯堿樹脂公司看到,調度中心值長下達調度令,中央控制室操作人員在后臺調整電壓和流量后,氯堿樹脂公司生產線的自調閥根據指令轉動,副產品鹽酸和次氯酸鈉的產量隨即發生相應變化。
“今年是海化集團降本增效提質年,我們氯堿樹脂公司定了降本增效一千萬元的目標,現在每天都要算一個成本賬。”氯堿樹脂公司黨總支書記郝宏亮說,公司20萬噸/年雙氧水及10萬噸/年過碳酸鈉項目建成后,產業鏈更加豐富。“在智能物流系統的加持下,我們建立了產銷聯動機制,現在銷售人員每天依據產品的價格,預判第二天的市場走勢,并形成各產品的產量計劃。”
郝宏亮告訴記者,接下來將繼續進行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實現數據自動抓取、自動分析,替代人工實現產量的實時自動調整。
碳排放的“加減法”
廣饒縣是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產制造和出口基地,子午胎綜合產能達到1.76億條,約占山東省的一半、全國的近四分之一。在華盛橡膠集團,記者見到了負責中高端乘用車輪胎品牌銷售與運營的副總經理張靜。張靜剛從香港、深圳等地調研回來。張靜告訴記者,在市場的驅動下,研發綠色低碳產品越來越重要,“對于一些外貿客戶來說,產品必須要達到他們的低滾動阻力要求”。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是降低輪胎滾阻,有的國家對于輪胎滾阻有分級,相對應的輪胎價格不同。“可以說,滾動阻力也是輪胎行業的碳指標。”張靜表示。
填料用炭黑,收尾環節需要硫化,廢棄輪胎難以處置……輪胎行業去“兩高”面臨不少難題。
破題的關鍵,在于技術的突破。華盛橡膠投入1.2億元,先后建立研發中心與測試中心,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技術交流平臺,研發低碳生產技藝,集團有研發人員1000多人。華盛橡膠集團總經理趙瑞青說,華盛橡膠在密煉環節中,調整原有生產配方,用稻殼制備的白炭黑作為生產原材料,代替了大部分炭黑的使用。“白炭黑生產出的‘綠色’輪胎抓地能力和安全性大大增強,滾動阻力可降低30%,減少汽車油耗的同時,輪胎壽命也明顯延長。”
液態煉膠、氮氣硫化替代高壓蒸汽、廢舊輪胎回收等一系列新工藝的應用,也有效減少了輪胎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
在高端輪胎領域,華盛橡膠的缺氣保用輪胎規格已做到國內最全,雪地胎連續四年成為全國銷冠,旗下路博輪胎持續為中國賽車運動提供高品質的專業賽事輪胎。
為推廣減碳的好辦法,廣饒縣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培育旗艦型企業集團,集中產能進行工藝升級。廣饒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全縣已完成兼并重組12起,形成了以昌豐輪胎、華盛橡膠為代表的‘5+3’骨干企業發展集群,占全縣總產能80%以上,全縣橡膠輪胎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顯著提升,2022年全縣有6家企業進入全球輪胎75強。”
石油化工基礎雄厚的東營,一直推進“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在利津縣的利華益維遠化學綠色低碳高性能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全省首套從丙烷到鋰電池電解液溶劑一體化生產項目正在施工。這里將建設國內單套規模最大的直接氧化法環氧丙烷裝置、鋰電池電解液溶劑裝置,構建“丙烷—丙烯—環氧丙烷—鋰電池電解液溶劑”新能源產業鏈。
該項目利用現有化工裝置副產的富二氧化碳尾氣等為原料,與上游環氧丙烷裝置生產的環氧丙烷生產電子級的碳酸酯溶劑產品,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計劃2023年12月建成投產,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3萬噸。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聯合開發了鍋爐煙氣CO2捕集并同步制氮工藝技術。項目一期試點年捕集能力超過10萬噸,同時每小時副產氮氣16000立方米;項目二期進一步完善技術和建設方案,正在加快推進。在煉化企業海科瑞林有限公司的甲醇制氫裝置上開展試點,捕集能力達到15萬噸/年。
陳濤告訴記者,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高效煙氣CO2捕集技術可以與勝利油田的CO2長距離安全輸送技術、驅油與封存油藏工程技術、CO2驅注采輸系統配套技術、CO2地層封存安全評價技術、CO2封存安全監測方法相結合,形成CCUS全流程技術。
“據測算,僅開發區內4家煉化企業的制氫裝置年產CO2尾氣就達到180萬噸,開展碳捕集的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在魯北鹽堿灘涂,“風光”綠電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濰坊濱海區利用當地廣闊的鹽堿地資源開展新能源綜合利用,通過做加法換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來到山東海化集團投資開發的濰坊濱海風光儲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了解到今年年初并網的100MW項目正高效運轉,第二批200MW項目正全力推進。
山東濱海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立偉介紹,目前現場支架安裝已完成98.5%,預計4月上旬并網。
這僅是山東海化集團“鹽光”互補新能源規劃的十分之一。海化集團依托38平方公里制鹵區,投資約140億元,采用鹽光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開發方式和模式建設2.9GW集中式光伏和0.1GW風力發電,配套建設海水淡化、生態觀光等設施產業。項目建成后,年生產清潔能源電量約40億千瓦時。
濰坊濱海區從能源供給側調結構。目前,全區規劃總裝機容量5830兆瓦,其中光伏5710兆瓦,風電120兆瓦。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約71億千瓦時,年銷售收入約28億元。
“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建成后,可抵頂能耗指標215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10萬噸。”濱海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強說,這是濱海區后續產業發展的底氣。(張楠 陳巨慧 趙佳樂)(楊學瑩 李明 曹儒峰 參與采寫)(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