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4-11 08:45:04
原標題:馬克龍呼吁歐洲勿做附庸,建議減少對美國依賴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歐洲必須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9日報道,在結束為期3天的訪華之行后,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返回法國的專機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歐洲必須加強戰略自主性,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對抗。馬克龍表示,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其陷入“并非屬于我們的危機當中”,這些危機阻礙歐洲建構戰略自主性。他呼吁歐洲在防務等領域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馬克龍的相關表態獲得許多歐洲主流媒體積極評價。法蘭西24小時電視臺稱,多年來,歐洲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戰略參與者的崛起一直是馬克龍的目標,這可以追溯到第五共和國開國總統戴高樂開創的外交傳統。不過,愛沙尼亞等國一些政客不認可馬克龍的主張,并宣稱歐洲應與美國站在一起對抗中國。“針砭歐洲”新聞網認為,華盛頓總是試圖以“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和“民主教育”的名義在全球經濟中攫取更多份額,但隨著歐盟各大經濟體紛紛打破“反華壁壘”,恢復并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歐盟最終將不得不軟化態度。
“歐洲人必須醒來”
據法國《回聲報》9日報道,馬克龍結束訪華行程在總統專機上接受訪問時表示, 歐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建立起戰略自主性。他認為,建立戰略自主性對于防止歐洲國家成為附庸國來說至關重要,歐洲可以成為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第三極”力量。
“戰略自主權必須是歐洲的斗爭。我們不想在關鍵問題上依賴他人,”馬克龍表示,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其陷入“并非屬于我們的危機當中”,這些危機阻礙歐洲建構戰略自主性。他呼吁歐洲人“必須醒來”,其首要任務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議程上配合其他國家;歐洲不應陷入陣營對抗。
談及臺灣問題時,馬克龍表示:“歐洲人需要回答的問題是,臺灣問題的危機加劇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矛盾加劇,我們將沒有時間或手段來提升戰略自主權。我們將成為附庸。”“作為歐洲人,我們關心的是我們的團結。”馬克龍說,“中國人也關心他們的統一,從他們的角度來看,臺灣是(統一的)一個組成部分。”
《回聲報》記者在采訪中提及美國對歐洲的控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馬克龍表示,俄烏沖突讓歐洲在能源和防務上更加依賴美國,這是我們“付出的代價”,現在歐洲必須專注于提升自身的國防工業。馬克龍還建議歐洲減少對“美元治外法權”的依賴。報道稱,一些國家因遭到美國制裁而難以進入美元計價占主導地位的全球金融體系,這迫使歐洲企業不得不切斷與第三國之間的業務往來和聯系,否則將面臨美國嚴厲的二級制裁。目前,歐洲已有不少人對美元的“武器化”頗為不滿。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孫恪勤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馬克龍強調戰略自主的言外之意是歐洲和美國的關系是盟友關系,但是美歐在哪些方面合作、哪些地方不合作,應該由歐洲來作主,而不是一味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另一方面,歐洲不是美國的仆從,是否發展和俄羅斯、中國的關系應該由歐洲決定。馬克龍的這番話代表歐洲的利益,也代表歐洲理性的聲音。在臺灣問題上,馬克龍意識到,中國大陸是極為重要的貿易伙伴,跟著美國跑不符合歐洲的利益,歐洲不應該也沒有能力干預中國的臺海政策。他的表態也是講給所有歐洲國家聽的。
歐盟內部存在認知差異
“馬克龍再次捍衛他對舊大陸世界地位的愿景”,法國《費加羅報》10日稱,在上述采訪中,法國國家元首至少9次提及“戰略自主”一詞,在他看來,歐洲不應偏離自己的路線。法蘭西24小時電視臺評論稱,多年來,歐洲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戰略參與者的崛起一直是馬克龍的目標,這可以追溯到第五共和國開國總統戴高樂開創的外交傳統,主張政策制定獨立于美國。
“馬克龍希望歐洲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德國《明鏡》周刊10日稱,法國總統發出“歐洲人是否變成美國的過度追隨者”的疑問。在社交媒體上,許多德國學者支持馬克龍的相關表態。德國經濟學教授哈桑·阿爾卡斯在推特上寫道:“馬克龍呼吁歐洲戰略自主,成為‘第三極力量’。(盡管)美國和北約不會喜歡這樣,但它仍然是正確的!”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馬丁·索恩伯恩則借此質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您的(訪華)旅伴馬克龍剛剛表態支持歐盟的戰略自主權,并認為簡單地追隨美國的立場存在巨大危險。4年前,您不是向我們承諾過‘地緣戰略自主權’嗎?現在開始吧,女士!”
歐洲媒體認為,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對戰略自主有了更加急迫和全面的認識,這集中體現在2022年3月歐洲理事會通過的《凡爾賽宣言》中。宣言稱,要在國防、能源供應和經濟方面加強歐盟戰略自主。但另一方面,俄烏沖突也導致歐盟在安全上進一步增加對美國和北約的依賴。
“德國之聲”稱,中東歐及北歐一些國家原本就與法德在歐洲防務方面存在認知差異,在不同的安全壓力下,它們對歐盟自主防務能力缺乏信心,傾向于繼續躺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在馬克龍做出上述“歐洲戰略自主”的表態后,最先跳出來批評馬克龍的一些政客正是來自這些國家。波蘭內部安全局發言人札倫聲稱:“北約必須團結一致,對抗未來威脅和挑戰。讓歐洲與美國相斗是死路一條。”愛沙尼亞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米克爾森稱,“歐洲應該和美國站在一起,抗衡中國”。芬蘭駐比利時大使館參贊英莎麗則宣稱,馬克龍“無權代表整個歐盟”。
孫恪勤表示,雖然在美歐對中國和俄羅斯妖魔化敘事的攪動下,歐洲一些勢力放大對馬克龍這番言論的批評聲,但可以看到,跟著美國走的歐洲國家政府和企業界出現“脫鉤”,許多民眾和政府的訴求差距越來越大。歐洲戰略自主的基礎正變得越來越扎實,支持戰略自主的力量也將越來越強大。
“美國從內部崩潰之際,或許我們不應再做歐洲保姆了”
“在美國的強大控制權下,歐盟的‘戰略自主’在哪?”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分析稱,華盛頓有多個渠道對歐盟眾多外交政策參與者施加控制。美國能夠讓歐洲保持分裂、沖突,而且似乎無法尋求任何真正符合歐洲利益但違背美國利益的外交政策。這甚至達到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并散布烏克蘭是罪魁禍首錯誤說法的程度。
馬克龍發出加強歐洲戰略自主的呼吁后,美國反華議員盧比奧氣急敗壞地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質問馬克龍“究竟是不是代表歐洲”。盧比奧聲稱,如果馬克龍代表歐洲,認為不該在臺灣議題上選邊站,美國大可讓歐洲自己對付俄羅斯。此話一出,引得網友爭相吐槽。有網友留言稱:“聽起來你可以決定誰代表歐洲。”還有網友表示:“你的說法已經證明馬克龍是對的。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包括法國人,但不包括美國人。停止干涉法國和歐洲!”還有網友提醒美國先管好自己的“爛攤子”,“與其浪費時間弄清楚歐洲是否真的站在美國一邊,不如花更多時間做對美國最有利的事情,在美國從內部崩潰之際,或許我們不應該再做歐洲的保姆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過去一年俄烏沖突中歐洲的應對來看,歐洲安全嚴重依賴美國,歐洲尋求戰略自主在短期內將受挫。但從長期來看,歐美的安全利益是相互疏離的,安全領域的戰略自主能夠改變歐洲硬實力不足的現狀,重新平衡美歐關系。而在經濟等其他領域,歐洲實現戰略自主的可能性更大。
【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董銘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于超凡 丁雅梔 甄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