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3-05-30 10:48:05
原標題:科技托穩“菜籃子”——山東壽光市蔬菜產業調查
來源:舜網
原標題:科技托穩“菜籃子”——山東壽光市蔬菜產業調查
來源:舜網
工廠化葉菜種植模式、垂直農場、蔬菜樹營養液調控技術、立體管道栽培、傳動式立體軌道栽培、數字網絡控制技術……5月30日,第24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將落下帷幕,400多個新品種、80多種種植模式、100多項新技術令人目不暇接。在這個渤海灣畔的“蔬菜之鄉”,科技讓“菜籃子”更加豐盈,讓現代農業更有奔頭。
蔬菜可以長在樹上?集裝箱里也能種菜?行走在壽光菜博會各個展館,就如同走進了一條條綠色科技長廊,植物工廠、垂直農場、魚菜共生、物聯網監測系統等各種新技術,讓觀眾在看菜又看景的同時,近距離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一項項蔬菜科技描繪著現代農業的美好前景,一些前沿技術已經應用到現實生產中。今年歷時1個多月的菜博會恢復大規模線下活動,全國各地游客和農業人士蜂擁而至,僅“五一”假期參觀人次就超過45萬。
地處渤海灣畔的山東省壽光市是全國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被譽為“蔬菜之鄉”。依托壽光蔬菜產業優勢,菜博會向世人展示了國內外蔬菜產業領域的先進技術、種植模式。壽光究竟裝著多少科技“密碼”?它們如何推動農業生產面貌煥然一新?
蔬菜科技不斷更新
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位于壽光洛城街道,在這里既能看到當下農業現代化的精彩場景,也能通過多種新科技、新產品暢想未來農業發展。
示范園的展館內集中展示農業生產領域的多項前沿科技,有的已經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有的則處于試驗推廣階段。
5號館內,各種蔬菜通過不同形式的園藝廊架進行栽培。為了讓各種蔬菜在同一時間達到最佳展示效果,工作人員充分利用水肥一體化、人工補光、蚯蚓酶施肥等多項標準化實用技術開展管理,根據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和廊架設計因材施種,實現各個品種同時上架、結果,各類奇瓜異果爭奇斗艷,展示著立體種植、垂直農業的發展潛力。這種種植模式對于耕地分散、面積有限的地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10號館,魚菜共生系統、葉菜工廠化生產、特大西紅柿樹、空中紅薯、巨人南瓜、垂直農場、多層栽培、氣霧栽培、潮汐式栽培等多種前沿科技讓人目不暇接。展館里還展示著太空模型栽培模式,該模式利用人工補光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環境智能控制技術等模擬作物生長所需的水、陽光、溫度等,展示在太空極端條件下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的環境種植蔬菜的真實場景。通過航天育種技術培育出來的茄子、辣椒和西紅柿等蔬菜作物長勢旺盛。
無土栽培、水培蔬菜、生態農業……這些創新技術、理念在壽光已成為農業產業化的一部分,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記者來到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內的水培葉菜工廠,只見一個個長方形種植槽內栽植著生菜、油菜等多種葉菜。壽光市方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敬開介紹,“相比傳統種植,工廠化水培蔬菜技術有很多優點:第一是產品品質穩定。水培蔬菜生長在營養液中,從播種、水肥到環境控制、病蟲害防控等全生產流程實現了標準化。第二是持續供應能力強。傳統蔬菜種植易受土壤、天氣等因素影響出現斷茬歇茬,但水培蔬菜受自然因素影響小,可全年種植、不間斷生產,且生長周期短,能最大限度減少氣候變化對蔬菜生長的影響,非常適合訂單化、規模化市場需求。第三是產品安全性高。在環境可控的前提下,水培蔬菜病蟲害少,基本不使用農藥,安全性更高”。孫敬開說,工廠化水培蔬菜可以實現全面蔬菜種植,對于保障“菜籃子”安全、穩產保供具有重要作用。
方艙種植近年來可謂是行業熱點,不少企業都在開發、推廣相關產品和模式。在壽光菜博會現場的一個集裝箱引起了記者注意。步入其中,兩側是分層擺放的生菜和韭菜。壽光市潤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桑超介紹,這個集裝箱是一座全環境移動式植物工廠,可以通過立體栽培、無土栽培模式種植蔬菜,還可隨時移動,不受地域限制。集裝箱栽培通過模擬日光條件、營養液自動循環等技術,能應用于高寒高冷地區,可種植生菜、西紅柿、黃瓜等30多種葉菜和果菜,一個集裝箱的蔬菜產量可滿足七八個人一年的需求。集裝箱植物工廠采用一體化設計,光伏供電低碳節能,箱體配備物聯網種植環境控制、一體化智能營養灌溉、溫濕度控制、數字補光燈控制、種植營養成分監測等系統,只需按幾個鍵,就可輕松操作,持續高效生產蔬菜。由于保溫性能良好,還能實現反季節種植。
蔬菜種業全球競技
種業是現代農業的基石,作為蔬菜產業鏈的起點,種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小小的一粒種子,卻曾經卡住壽光蔬菜產業的脖子。壽光市三木種苗有限公司在1998年成立時主要從事進口種子代理銷售。“當時代理的國外辣椒種子一粒賣1元,一畝地得花4000多元買種苗。”董事長劉樹森說,企業發展到后期,開始自主培育種子,例如用“寶祿”粉番茄替代荷蘭種子,讓農戶一畝地的種苗成本從1000元降到240元。
為了突破“種業命門”,近年來,壽光借力蔬菜產業優勢,深入實施蔬菜種子工程攻堅行動,支持種業創新,通過“內培、外引+扶持”,現代蔬菜種業得到迅猛發展。如今,一所所“國字號”種子種苗科研中心在壽光相繼落戶,一批批種子種苗企業在壽光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蔬菜種子裝上了優質的“中國芯”。
化龍鎮李家莊村菜農李維鵬一大早摘完辣椒后,來到村頭的收購點售賣。因為辣椒品質好,被收購商列為一類果,每斤價格高出幾毛錢。“我種的品種是‘樂迪’,個頭大、果形方正、收益高。”李維鵬表示,他從2002年開始種植蔬菜大棚,一直用國外種子。
2019年,他看到村里有人用國產種子,種出的辣椒品質好,很受客商青睞,于是也跟著種了一年。“該品種不僅上市早、產量高,而且種子的價格比國外種子便宜近一半。”和李維鵬一樣,嘗到國產種子的甜頭后,李家莊村的菜農基本都換成了國產種子。
在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內,坐落著不少高科技農企、科研機構的試驗基地,在這里進行新品種繁育。記者走進一處試驗棚,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帶領學生們對培育的蔬菜新品種進行登記、比對。與試驗棚相鄰的就是壽光蔬菜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與壽光合作共建的國家級蔬菜科技研發平臺,目標定位是打造國際一流的蔬菜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蔬生物科技(壽光)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鐵敏介紹,自落戶壽光以來,研發中心積極探索科技深度合作機制,搭建了多個學科蔬菜研發隊伍,建立了現代育種企業發展架構,培育了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今年,研發中心將加快推進蔬菜育種創新攻關和成果轉化,推進蔬菜智能分子設計育種創新。
2021年,壽光被納入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國家級蔬菜種業創新基地建設布局。圍繞國家級蔬菜種業創新基地建設,壽光以培育重點種子龍頭企業為核心,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蔬菜種子產業體系,計劃到2025年,壽光自主研發蔬菜品種300個以上、突破性品種10個以上,建成全國蔬菜新品種的展示推廣和交易平臺。
截至2022年年底,已有30多家國內外頭部種子公司進駐壽光,12家國字號種業研發機構相繼落戶;壽光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達178個,種苗年繁育能力18億株,產值10億多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種苗繁育基地之一。在壽光市場上,國產蔬菜種子占有率已由2010年的54%提升到現在的70%以上。
如今的壽光,已經成為國內外“種業奧林匹克競技場”,誰的新品種在壽光站穩了腳跟,誰就在同行業中拔得了頭籌。壽光菜博會開幕當天,同步舉辦了壽光國際蔬菜種業博覽會,參展種類涵蓋名優新特蔬菜品種4164個,共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種業企業和國內科研院所、知名種企等405家單位參加,搭建起蔬菜種業展示交流、示范推廣平臺。
壽光模式走向全國
一項新技術想被認可,首先要讓大家看到它的實際效果,感受其對生產管理帶來的變化。壽光是許多新技術的應用基地,農業新技術、新設備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壽光有相對完善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體系,在轉化和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清晨天色微明,壽光洛城街道東斟灌村的彩椒市場上已是人聲鼎沸,一輛輛貨車從市場駛向全國各地。菜農李保先把當天采摘的新鮮彩椒送到市場后,返回大棚繼續忙碌起來。他的大棚全長260米,種植了1.5萬棵彩椒。作為彩椒專業種植村,在東斟灌村像這種兩三百米長的高標準大規模溫室大棚隨處可見。
溫室規模擴大了,如何科學管理就變得更為關鍵。原先的老式大棚靠一家人就能管理妥當,而新式大棚如同一座小型廠房,如何能在不增加人手的情況下管理好?
在大棚內的一個小鐵盒旁邊,李保先向記者介紹,這是智能物聯網系統,能自動收集棚內空氣濕度、溫度等信息,直接顯示在與系統相連接的手機上。“你看,我只需要動動手指點擊屏幕,系統就會按照指令調節風口大小。”李保先說,原先大棚卷簾放風等工作需要一家人忙活很長時間,如今配備上自動卷簾機、智能物聯網系統等設備,農活變得更簡單了,一兩個人管理幾百米的大棚完全不成問題。
目前,壽光蔬菜大棚已從第1代的小土棚升級迭代到第7代的智能物聯網“云棚”。第7代大棚應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裝備,包括自動溫控、智能霧化、臭氧消殺、水肥一體機等,物聯網應用率達80%以上,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農民在家用手機就可以遠程操控。各種新型設備的應用,不僅使蔬菜生產管理變得更加簡單便捷,也打消了菜農們的顧慮,讓他們有信心去擴大生產經營。原來一對青壯年夫婦能種植2個70米的大棚,現在可以管理2個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成了“綠色車間”,蔬菜園區成了“綠色工廠”。
如今,壽光擁有大棚蔬菜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因為種植規模大,菜農們對機械化、智能化設備接受度高,個個都“玩得轉”。通過規模化、智慧化、標準化生產,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蔬菜產量與質量越來越好,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也有更多機會進入產業鏈的其他環節。
來到位于丹河河畔的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只見大型玻璃溫室內種植著一排排不同果型、不同顏色的番茄。這里既是各種番茄品種的展示中心,也是多種現代化農業科技的示范中心。一株株番茄植株高懸于溫室棚頂之上,距離地面有3米高,番茄的根系沒有長在地上,而是深扎于一袋袋基質中。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番茄采用無土栽培、立體栽培的形式,植株所需要的營養由每一個根系處的導管提供。導管內的營養物質完全可以滿足番茄生長的需求。而這些導管的起點便是位于西側的一臺大型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溫室配備的智能化灌溉設備,根據植株各個生長時期所需的灌溉需求實施最佳灌溉模式,確保植株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工作人員說。
壽光不但在當地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還將先進技術、生產標準及設施蔬菜解決方案推向全國。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壽光模式”融入當地農業發展的影子。
立足實踐引領創新
如今的壽光是眾多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試驗田”。蔬菜產業出現的一項項創新,幾乎都能在壽光找到,它們在走向市場之前,都會來壽光闖一闖。
壽光古城街道近年來一直在打造“番茄小鎮”。這里是各種番茄的集中種植區,也是新品種試驗基地。在野虎村的一處基地內,建有兩排溫室大棚。每個溫室前或豎立著標識牌,或張貼著宣傳畫,記錄著棚內種植著何種番茄新品種。村黨支部書記張樹銘介紹,由于野虎村菜農種植番茄技術水平高,所以許多國內外種子企業、科研院校都會選擇來野虎村開辟試驗田。每年,野虎村都會舉辦多場新品種觀摩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種子經銷商齊聚野虎,探討新品種的市場前景。今年菜博會期間,野虎村還舉辦了口感番茄品鑒會,有41家企業的73個番茄品種參加,展示了番茄育種的最新成果。
我國設施蔬菜大規模種植從壽光發端,30年過去了,壽光依然站在設施蔬菜種植技術的最前沿。“中國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位于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科技園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規劃設計,應用了120多項專利技術,在冬暖式大棚盛行的壽光,一經投用便引來社會各方關注。它解決了智能溫室冬季生產能耗大的問題,并且實現整個基地生產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遠程操控。
壽光市把數字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抓手,依托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大力實施“數字+”工程,全方位推動理念創新、技術革新、模式更新,加快推動蔬菜產業全鏈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在智慧農業科技園中,通過智慧化設備的應用,實現了對溫室環境的嚴格控制,讓蔬菜生長得更好、品質更高。通過智慧農業科技園展示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推動壽光蔬菜產業向智能化方向進一步發展。
在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內有20多個機器人,可實現授粉、運輸、噴藥、巡檢以及分揀自動化,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化程度與工作效率。中心機器人“小金”負責收集匯總來自園區內所有機器人的數據信息,并在數據處理后生成指令反饋給其他機器人,實現無人操作、智慧生產。這臺機器人就是中心大腦,也叫控制中心。當溫度過高時,它會下達指令,啟動溫室的風機系統或外遮陽系統。如果巡檢機器人巡檢到葉片病斑或需葉面追肥時,它會自動下達指令,讓噴藥或噴肥的機器人去進行操作。
壽光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引入數字農業龍頭企業,開發應用“壽光蔬菜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在一批智能化園區覆蓋大型水肥一體機、智能溫控、自動補光等新技術和區塊鏈全程追溯系統;堅持用數字改造提升流通體系,成功發布“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開發農業智慧監管平臺和農產品生鮮溯源平臺,將每一個蔬菜大棚、每一個批發市場、每一家農資門店都納入監管,利用平臺對農資交易信息全部進行自動采集,對蔬菜生產所有環節做到全鏈條追溯、全流程監控,實現質量服務“一張網”、分析預警“一張圖”,構建起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監管服務體系。
除了輸出蔬菜,壽光還在輸出人才。壽光人才發展集團農業部經理趙新宇介紹,從去年開始,壽光聚焦蔬菜產業人才資源優勢,創新實施了“賈思勰·新農人行動”,開展農業人才社會化服務,提供“建種產管銷”一站式人才支持,為各地發展蔬菜產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壽光依托8000多名常年在外的蔬菜技術員和114家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圍繞蔬菜產前、產中、產后全周期服務,全力打造了一批蔬菜產業全程服務商。”壽光人才發展集團董事長劉子興介紹,目前,3102人的專業人才技術團隊在西藏白朗、新疆和田、海南樂東、河北雄安新區等29個地區,為當地設施蔬菜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原標題:科技托穩“菜籃子”——山東壽光市蔬菜產業調查
作者:王金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