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6-09 09:34:06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灘區新村麥收見聞:30萬畝地有了托管服務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灘區新村麥收見聞:30萬畝地有了托管服務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眼下,東明縣黃河灘區30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風吹麥浪,索索作響,田間地頭盡是一派繁忙景象。而此時,東明縣焦園鄉富源新村村民張效民,正在青島的一處建筑工地打工。“往年到了麥收季,都得頂著烈日在田間‘截和’收割機。”張效民說,去年他把家中的15畝地流轉出去了,從此告別了麥收季。
“流轉土地的想法,早在搬進村臺前就有了,但一直不落忍。”今年40歲出頭的張效民,是家中的頂梁柱,主要收入來源是家里的15畝地,年頭忙到年尾,仍是捉襟見肘。張效民便跟隨村里人外出打工,逢農忙時再請假回家收糧。“一來一回就是一個多星期,10多畝地的糧食沒多賣錢不說,還少掙不少工錢。”
2021年,張效民搬到了村臺上的新家,住進了嶄新的二層樓房,眼瞅著一同搬來的村民紛紛將土地流轉出去,他也著急了。
去年秋收以后,張效民下定了決心,把土地全部流轉給了村里的種糧大戶張朋立。“一畝地的承包費為850元,15畝地就是12750元,再加上每畝120元的小麥補貼,一年14550元穩穩拿在手了。”習慣精打細算的張效民把這筆明面賬算得很清楚。
“老張終于想通了,為了這點地來回跑,的確不值得。”地壟間,種糧大戶張朋立彎腰順手掐下一根麥穗,用手一搓,輕輕吹去麥皮,放進嘴里,嘎嘣作響。“前段時間的兩輪降雨,確實給小麥收獲帶來一定影響,但比我想象中好一些。”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張朋立,自去年春節回來后,便沒再出去,籌得數十萬元,承包了村里的200余畝地,重新干起了“老本行”。怎奈天公不作美,小麥收獲前下了兩場雨,讓張朋立這個“新手”的情緒跌入谷底。
一輛輛收割機返回放糧稱重,最后算得畝產1100斤。“說實話,直到剛才估算完產量,我一直懸著的心才放下。”張朋立臉上的愁容,漸漸舒展。“今年多虧采用了東明縣供銷社提供的‘半托’服務,我購買了他們的‘一噴三防’服務以及抗倒伏、抗霉變的中麥578優質麥種,最大程度減少了損失。”張朋立說,“按照畝產1100斤的產量來算,我這200余畝地能收近30萬斤糧。目前,糧價不穩定,我打算先儲存起來,等有好價錢再賣。”
“收完這茬小麥后,我準備種植玉米,粗略算下,刨去成本后,一年純收入能有20多萬元。”重拾信心的張朋立準備今年擴大承包面積,在黃河灘“鬧”出點動靜。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東明縣是山東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主戰場,全省28個村臺安置社區中,東明縣占24個,安置人口近12萬人。
為解決灘區群眾搬入村臺新居后“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東明縣供銷社在24個村臺上建設了24個為農服務社,因地制宜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在耕種、澆地、施肥、收割、銷售等關鍵環節為灘區群眾提供全鏈條、全過程服務。
“具體可分為‘半托’和‘全托’兩種服務模式。”東明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所屬的中社智慧農業(山東)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艷民說,“半托”是種植戶根據需要,自行選擇供銷社提供的“菜單”服務,選一項交一項的錢;“全托”則是農戶將土地完全交由供銷社管理,從種到收都不用操心。張朋立就是“半托”服務的受益者。
“金建,我家的地就交給你了,年紀大了,忙不過來了。”在東明縣長興集鄉高臺新村,70歲的王夢秋,將自己種了大半輩子的20畝地,流轉給了36歲的種糧大戶劉金建。
劉金建今年不到40歲,在灘區承包土地已有3年多,從最初的10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多畝,憑借的就是腦子活、思路清、有見識、懂變通。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劉金建對此深信不疑。從2022年開始,他就將流轉來的300多畝地交由東明縣供銷社“全托”,一條龍的服務,讓劉金建從播種、管理、收割再到銷售,都不用操心。
“地里使用的種子、農藥、肥料,都是出廠價,每畝地的成本一季就能省100元。”劉金建說,“此外,按照托管合同,待收獲完畢后,縣供銷社會根據小麥品質,以高出市場價5分至1毛的價格進行托底回收,規避了風險,讓我獲得了更高收益。”
劉金建給記者算了筆賬,“我300畝地用的都是供銷社推薦的中麥578優質麥種,今年畝產1200斤,300多畝就是36萬斤,按照高于目前市場價1毛的價格進行收購,我就多掙3萬多塊。”
土地交由東明縣供銷社全權管理后,劉金建當起“甩手掌柜”,還與他人合伙在城區承包起裝飾裝修工程,這兩年干得也是風生水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