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菏澤日報
2023-07-28 09:48:07
原標題:透過文化“兩創”看菏澤
來源:菏澤日報
原標題:透過文化“兩創”看菏澤
來源:菏澤日報
菏澤,伏羲桑梓,堯舜故里,被稱為“中國牡丹之都”。在這里,每個縣區都有著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立足傳統文化沃土,承載深厚文化底蘊,菏澤不斷守正創新,從歷史內涵中,不斷汲取營養和動力,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從2023年菏澤國際牡丹節開幕式到世界國際論壇,從陳集堆繡到馬嶺崗鎮面塑,從巨野工筆畫到曹縣漢服,優秀傳統文化逐步由“守護”“傳承”到“創新”“創造”。
靜止的文明,其涸必然;常新的文明,方有前景。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和而不同 ”,如今,人類文明倡議“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是“過去”與“未來”對文化共識的認同,是全面激活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中國牡丹之都”,菏澤不僅是中國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和觀賞基地,以“牡丹”為首的牡丹刻瓷、牡丹面塑、牡丹工筆畫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文化產業,滿足眾人欣賞的同時,更有效帶動了人員就業、經濟發展。在位于丹陽街道的菏澤特教中心, 一捻、一提、一勾……一塊塊土坯,在學生的手指間一番操作后,變成了一片片牡丹花瓣,經捻制調整出牡丹花般的折痕,然后將一片片花瓣組裝,燒制,上釉,一朵色彩鮮艷亮麗、層次感極強的牡丹花便呈現眼前。該項手工藝品作為學校的學校課程,賦予了學生手工技藝,為今后校外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國內外重大場所大放異彩的巨野工筆牡丹畫,一幅作品從千元到萬元不等,全縣擁有農民畫師1.1萬人,建有集創作、培訓、展覽、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書畫藝術工作機構,實現了“想學畫有人教、想畫畫有地方、想賣花有人收”。 還有各類文化旅游節上都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漢服,從傳統版樣到私人訂制,從手工繡花到數碼印花,不僅保留了原有文化元素的古典美,更增添了幾分飄逸美,古韻今風的交融碰撞,滿足了眾人對傳統漢服的渴望需求。目前,曹縣漢服上下游相關企業已達到2000多家,演出服銷量約占全國份額的70%。今年一季度訂單火爆,銷售額超10億元。
隨著數字時代席卷而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數字賦能文化“兩創”,不僅為傳統文化提供了智力支撐和精神動力,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2023年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絢麗多彩的煙花、水火、燈光,與戲曲、武術、舞蹈、雜技等多種傳統文化特色表演融為一體,加以百米投影、霧森、VR高科技等藝術展現手法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盛世芳華·牡丹頌》,為國內外游客打造了一場震撼視聽藝術盛宴。菏澤國際牡丹論壇,從成果展覽、主旨演講到圓桌研討,以“牡丹”為媒,搭建了一座溝通國內外的“牡丹橋”。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上說,數字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文明的引導,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聚力優化數字社會新環境,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數字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
當下的菏澤,無論是堆繡還是面塑,無論是漢服還是工筆畫,一個個優秀的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實現共促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文/圖 通訊員 孫安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