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7-28 15:17:07
原標題:濟南市造血干細胞最小捐獻者 有軍旅夢的大男生 “疼 但很興奮”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濟南市造血干細胞最小捐獻者 有軍旅夢的大男生 “疼 但很興奮”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鄭昊 濟南報道
“正是有您這樣救人的英雄,讓我們的家庭得到了完整!”——一位患者的妻子,一個孩子的媽媽。
“7月27日,恰逢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紀念日,我一直有當兵的愿望,今天我做的這件事,也是以特別的形式向英雄前輩們致敬!”——王兆智。
這名名叫王兆智的男孩,成為了濟南市最年輕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英雄夢與“中獎了”
每一個男生的心里,都住著一個英雄夢。
王兆智的夢想,是投筆從戎,穿上迷彩綠,做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進入大學后,他嘗試過應征入伍,失敗了。
他知道,是自己還不夠優秀,要在大學里繼續打磨。
夢想揣在心里,他勇毅前行。
一名優秀的戰士,要有一副好身板。王兆智1米83個子,體型修長,陽光帥氣。他深知,單靠體型顏值還不夠,得有真實力。他加入“工大炫跑團”,跟著小伙伴們使勁兒跑,10公里跑進47分,半馬跑到140分,參加全國高校百英里比賽,越跑越從容。健身房里,也時常見到他擼鐵的身影。
王兆智在“擼鐵”(受訪者提供)
一名優秀的戰士,要有一副好心腸。王兆智是濟寧鄒城人,來自孔孟大地的他,打入學起就加入了經濟管理學部紅心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團,入校兩年來,經常參加陪伴孤兒、照顧老人、救助困難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已捐獻全血兩次。
每位獻血者都是英雄,800毫升熱血,能幫助到兩三位患者延續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王兆智已經做了兩回英雄。
英雄的夢想不會止步,正是因為無償獻血,他又主動領受了另一項救人的使命--捐獻造血干細胞。
2021年12月,他第一次獻血時,聽到獻血車的工作人員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他當即決定留下10毫升血樣,正式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員。
“我在學校聽過多次無償獻血宣講,我來獻血是為了救人,我也聽說有些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細胞救命,我愿意幫助他們。”
非親緣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是特別小概率的事件,有些志愿者等了一輩子都沒有等到,沒想到剛剛一年半,王兆智就等到了這一天。
捐獻中的王兆智
今年6月,王兆智接到長清區紅十字會電話通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高分配型成功,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向他征詢是否愿意捐獻。
“簡直是中大獎了!只有我的血能救他,這種感覺很特別,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感,我一定會為他捐獻的!”
肯定疼與很興奮
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征得家人同意,王兆智把這個自認為的大好消息告訴了爸爸媽媽,沒想到,爸爸媽媽不同意。“電視上說要抽骨髓的,把你弄殘廢了怎么辦?”
“媽媽,那都是老黃歷了,現在抽骨髓血了,是通過機器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細胞,很安全。”
得到捐獻告知后,王兆智惡補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
一番推心置腹的開導之后,爸爸媽媽漸漸打消了顧慮,“這是救人的好事,當然支持你!”
接下來是查體,假期仍堅持鍛煉的王兆智,身體沒一丁點兒問題。
7月21日,在媽媽和志愿者的陪伴下,王兆智入院,做捐獻前的準備。
為了能成功采集外周造血干細胞,7月23日起,王兆智需要連續4天接受注射動員劑,動員劑的作用是促進造血干細胞大量生長并釋放到外周血中,以便于采集,但可能產生全身困乏、酸痛、骨痛等副作用。
四天下來,王兆智沒什么特別的感覺,“這可能與我經常鍛煉身體有關”。但是當記者聯系到王兆智時,捐獻完畢的王兆智坦言承認:“疼,肯定疼。”
聽到他要捐獻的消息,很多人給他送來關心和問候。
省市區紅十字會天天安排志愿者專程陪伴。
濟南市第140位捐獻者蔡楊,第143例捐獻者李豪楓,接續為王兆智送去關懷與鼓勵。
學校的師生前往醫院看望他,送上暖心的問候。
炫跑團的伙伴們為他送來一雙碳板跑鞋,鼓勵他開心跑下去,熱心獻下去。
學部黨委書記姜洪雷作為山東省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宣傳大使,也是一名三獻志愿者,每天都與王兆智進行線上交流。
醫院為他準備了單獨的病房,血液科主任親自問診。
爸爸媽媽、濟南市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學校老師、醫務人員與王兆智在一起
捐獻的日子馬上到了,26日上午,醫院安排王兆智完成了捐獻前的設備調試,一切準備就緒,王兆智已經按捺不住迫不及待的心情,“我感覺良好,隨時準備捐獻!”
27日上午,爸爸媽媽陪伴在身邊,省市區三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學校的老師到場見證,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經過3個多小時的采集,324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從王兆智體內聚集到采集袋中。
采集造血干細胞要雙臂扎針,三個多小時不能動手臂,喝水也要別人幫忙。“這個滋味不太好受,但值得!也是一份難得的人生經歷。”
王兆智手持著一份帶著他體溫的熱血,媽媽抱著他獲得的證書,母子倆一起開心地合影留念。
王兆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歷史上的第一例,也是長清區第8例,濟南市第144例,山東省第1311例,中華骨髓庫第15699例。
同時他以20周歲零2個月刷新濟南市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年齡最小紀錄。
患者妻子通過紅十字會志愿者送來了感謝信。信中說:
茫茫人海中,你我素不相識,但你卻拯救了我們一個家庭,我和我老公再次代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給你深深的鞠一躬,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疼是肯定的,但是真的很興奮。”
審核:馮世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