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3-07-29 13:35:07
原標題: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審批貸款超百億元支持鹽堿地綜合治理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審批貸款超百億元支持鹽堿地綜合治理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山東省鹽堿地面積約890萬畝,涉及11市47個縣區,如果能喚醒這一“沉睡”的后備耕地資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時提高土地增量,將顯著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扎實服務鹽堿地綜合治理,上半年累計審批鹽堿地綜合治理項目110億元,截至6月末,該類貸款余額51億元,進一步擦亮農發行“農地銀行”特色品牌形象,描繪出一幅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以土地整治為突破口,鹽堿荒地變良田。鹽堿化被稱為土地的“頑疾”,土壤含鹽量高使農作物低產或難以生長,重度鹽堿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這是造成生態環境脆弱的主要因素,但也是具有開發潛力的寶貴耕地后備資源。濱州、東營等市存在很大部分零星分散、水資源條件差的鹽堿未利用地,難以開發利用。面對機遇和挑戰,該行不等不靠,深入分析形勢,搶抓發展時機,加強頂層設計,全力謀劃農地文章。通過開展“百日營銷攻堅”活動和“農地銀行”專項營銷行動,全面推進未利用地開發、農地綜合整治等業務開展,集中支持了利津北部黃河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等鹽堿地土地整治項目。突破濱海鹽堿地鹽、板、瘦等障礙性因子,推動鹽堿地改土降鹽新技術應用,在土地綜合整治的基礎上,配套完善農田水利、田間道路、防護林網等農田基礎設施,昔日鹽堿地改造為新良田。該行已累計支持整理鹽堿土地38萬畝,新增耕地36萬畝,貸款4.8億元支持的沾化區城北沿河片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改造1萬畝鹽堿化未利用土地,昔日鹽堿地和荒地變為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橋涵相配套的穩產高產農田。
以地力提升為著力點,打造黃渤海“新糧倉”。該行始終把服務“藏糧于地”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扎實推進耕地質量整治提升,加大對中低產田改造、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該行積極支持地方統籌實施淋鹽壓堿、降鹽蓄墑、科學選種、測土配施、起壟覆膜等多項技術措施,圍繞“田、土、水、路、電、技、管”綜合配套,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上,實施推廣抗旱品種、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建設水肥一體化和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貸款3億元支持的濰坊寒亭區北部灌溉項目,以鹽堿地改良為切入點,支持海水稻種植1.6萬畝,平均畝產超600公斤,構建“海水稻+”新型農旅綜合體和產業生態圈,促進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可持續增長。
以改良種子為創新力,主攻鹽堿地治理新方向。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創新是武器。該行積極支持推進鹽堿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支持建設旱堿麥等優質農產品育繁推示范區,構建種子、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支持引進推廣適應不同鹽堿梯度的植物新品種,讓昔日白花花的鹽堿灘涂變為花鄉果巷,努力在鹽堿地上種出“新糧倉”“果蔬倉”。通過生態化利用和種業創新,昔日“十年九不收”的鹽堿地展露新顏,長出產量高、品種好的多種耐鹽堿作物。貸款16億元支持的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項目,是由國家科技部批復設立,位于國家級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對加速全國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以產業嵌入為支撐面,培育可持續發展動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因地制宜,發展鹽堿地特色產業,是推動鹽堿地綜合利用向優質化、多樣化和特色化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山東各地根據鹽堿地資源稟賦、地域特點,持續挖掘鹽堿地潛力,宜糧則糧,宜漁則漁,在鹽堿地上種下新希望。該行依托各地優勢特色產業,與鹽堿地改良有機結合,促進當地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先后支持黃河口大閘蟹、渤海對蝦等產業發展。貸款9500萬元支持的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借助灘涂鹽堿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支持灘涂鹽堿地養殖,建設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基地2460畝,助力破解育苗難題,培育壯大“黃河口大閘蟹”品牌。
“向鹽堿地要食物”,這曾經是看似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如今鹽堿地已告別貧瘠、迎來豐收。在該行支持下,一系列農地類項目的實施,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為支持山東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貢獻了政策性金融力量。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新蕾 通訊員 袁長鵬 報道)
責任編輯: 李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