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3-08-31 11:08:08
原標題:聊城人為何成了“慢牽牛”?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聊城人為何成了“慢牽牛”?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盧昱
山東聊城人有個“慢牽牛”的稱謂,意思大致是凡事沉得住氣,慢慢騰騰。這有什么來歷,目前已沒有確切的說法,但這一稱謂和大運河相關,應是確定無疑的。
歷史上,大運河承載南北物資流通,兩岸衍生出了許多商業重鎮。聊城(東昌府、臨清)是大運河山東段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運河經濟也就成了其時聊城繁榮的重要基石。
“慢牽牛”的直接來源,是一句俗語“三個臨清猴,不如一個莘縣慢牽牛”。因此解析聊城“慢牽牛”,就要從“臨清猴”入手。在北方,大運河船只動力靠的是纖夫,而聊城的纖夫多以莘縣人為主。為了便于控制商船,臨清鈔關的地勢比上下河段更高,纖夫拉起來格外艱難。這樣,商人們在臨清等船到完稅,覺得船慢,就忍不住大罵“莘縣慢牽牛”;而船家們看到貨主站在高處指手畫腳、抓耳撓腮,就以“臨清猴”反嘲。最終商人再罵也是徒勞,于是有了“臨清猴不如慢牽牛”這樣直觀的結論。
這也許只是斗嘴打趣。但實際上,在運河上討生活,不管是商旅還是本地人,“慢”是必須的:商船經過聊城,那時沒有審批事項壓減,需要填寫船單、貨單,經鈔關胥吏核實并計價定稅,填寫稅單,審核后再到大堂繳納商稅,而后拿到“印票”,憑票過關;船主呈交船單,差役核實后發給“小票”,而后赴船廠房寫單,赴錢柜繳納船料鈔,根據船的類型、梁頭發給木箸,作為出關憑證,鈔關一日兩次收稅放關。如此繁復的手續,一套程序走下來,短則三五天,長則十天左右。既然急也是白急,所以商人及相關從業者,索性喝茶飲酒、消遣玩樂,享受起慢生活,隨之帶動整個城市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城市的獨特經歷,決定城市的特別風貌。聊城“慢牽牛”與很多例子可相映成趣:廈門是中國大城市中“慢生活”的代表之一,與當年延續的炮戰關系很大:雖沒有高強度的炮戰,但畢竟動輒就會響起防空警報,人們哪怕手頭再急的事情,也只能先躲進防空洞里再說,至于何時能出來就說不準了。長此以往,對“急”與“緩”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不免讓外人覺得是拿著磨嘰當沉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