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3-09-15 11:14:09
原標題:產業觀察|"蔬菜皇后",煙臺人舌尖上的新寵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產業觀察|"蔬菜皇后",煙臺人舌尖上的新寵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菜用地瓜長勢喜人。
菜用地瓜葉莖尖柔嫩、滑爽、漿汁多、粗纖維含量少,經過熟化后,顏色翠綠、無苦澀異味、清香可口,適合多種食法。
地瓜是膠東地區最常見的農作物。以往,吃地瓜時,或烤著吃,或蒸著吃。但現在,人們正在“解鎖”地瓜新吃法:地瓜葉。
“種少了,種少了!”9月8日,在海陽市旭耕農場,農場經理宋磊搖頭直嘆,早知道地瓜葉這么暢銷,說啥也要多種點。
在農場的大棚里,一棵棵地瓜秧長勢旺盛,葉片青翠,招人喜歡。而在旭耕農場,這樣的地瓜葉以500克為單位,每份價格高達24.9元。
“跟老輩兒吃的地瓜葉不同,這種菜用地瓜是專門作為蔬菜來選育、改良的,不吃地瓜只吃葉,口感很不一樣,正成為市場新寵。”山東省薯類產業技術體系育種崗位專家、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商麗麗說。
她認為,示范、推廣菜用地瓜,不僅能豐富市民餐桌,也能彌補本地6-9月綠葉蔬菜的伏缺期,未來前景廣闊。
專吃葉子的地瓜
菜用地瓜,聽起來很陌生,但實際上在國內早就開始種植了。近年來,菜用地瓜在南方已大面積種植,但北方種植面積較小,目前尚處于示范、推廣階段。
那么,什么是菜用地瓜,和普通地瓜有什么不同呢?
普通地瓜主要吃地下塊根,以塊根產量和質量來決定其商品價值和效益高低。而菜用地瓜是指以地上部莖尖為食用目的的地瓜品種類型,食用部分一般為蔓莖生長點以下長15厘米左右的鮮嫩組織。通俗講,就是葉、嫩莖、葉柄等。
“也就是說,菜用地瓜莖葉旺盛,不結薯或少量結薯,營養主要集中在莖葉上。”商麗麗說。
至于兩者的不同,她介紹說,首先是株型不同。普通地瓜呈匍匐狀,拖蔓2-4米;而菜用地瓜呈直立或半直立生長,拖蔓一般不太長。
其次,普通地瓜葉顏色發暗,莖和葉面上有絨毛,手感粗糙。而菜用地瓜葉片較厚,顏色翠綠,背部無絨毛,葉片較嫩,莖尖產量高。
在栽培上,兩者各有不同。普通地瓜適宜種在沙壤土中,如山坡、丘陵地上,土壤疏松,透氣性好、易排水,能控制莖葉生長,這樣地瓜才能薯形好、品質高。菜用地瓜正好相反,要用種植蔬菜的方法管理,需要勤澆水、多施肥,促進莖葉生長。
一種多收填補空檔
“投入低,一次種植可以多次采收。”提起菜用地瓜,旭耕農場技術負責人董倩滿口稱贊。
正如她所說,相較于一年只能收獲一次的普通地瓜,菜用地瓜可以實現多次采收。如果能控制好大棚溫度,甚至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
商麗麗介紹說,菜用地瓜從栽植到收獲莖尖,只需要45天左右。夏天栽植的話,則在30天左右。其分叉多,繁殖快,每隔10-15天可采收1次。在大田種植下,菜用地瓜可連續采摘至9月下旬,大棚種植更可采摘至11月中下旬。
“菜用地瓜的收獲間隔期短,剪完一茬,下一茬很快就長出來了。”商麗麗說,當采收完一茬莖尖后,施上水肥,7-10天就可以采收第二茬。采收3-4次之后,整一下枝,剪一下空桿,7-10天就會發出新枝來,和新栽的一樣。這也意味著,莖尖掐了以后很快就會長出來,長勢特別強。
“菜用地瓜還有一個比較好的特點,它抗病性比較強,病蟲害防治難度低,基本上不用打藥。即便有了蟲子,用生物藥劑就能防控住。”董倩說。
菜用地瓜具有良好的生長特性,對市民的“菜籃子”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商麗麗說,6-9月份是北方地區綠葉菜的“空窗期”,因為溫度高、病蟲害多,綠葉菜較少。菜用地瓜的出現,正好可以填補這段空缺,讓市民可以吃上新鮮營養的綠葉菜。
營養豐富口感細膩
那么,菜用地瓜營養程度怎么樣,好不好吃呢?
商麗麗介紹說,菜用地瓜的鮮莖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鐵、鈣等,營養價值極高。研究表明,每100克莖葉中含水分82%-85%,粗蛋白2.7克,比大白菜高1倍以上;胡蘿卜素5.58毫克,比胡蘿卜高1倍;維生素B 23.5毫克,比菠菜和莧菜高2倍;維生素C 86.3毫克,比大白菜和芹菜高1.5倍;粗纖維含量是健康食品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含量為1.96克,比米、面的含量高10倍。同時,菜用地瓜莖葉還含有鉀、鎂、磷、鈉、錳、鍶等微量元素。
因此,菜用地瓜莖葉也被稱為“長壽蔬菜”“蔬菜皇后”。
在口感上,與普通地瓜葉相比,菜用地瓜葉莖尖柔嫩、滑爽、漿汁多、粗纖維含量少,經過熟化后,顏色翠綠、無苦澀異味、清香可口,適合多種食法。比如熱炒、涼拌、火鍋、蒸食,還可以加工制作面條、蛋糕等。
“這么好吃的薯菜,希望能端到北方的餐桌上,讓大家都嘗嘗這種舌尖上的美味。”商麗麗說。
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