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12-18 09:08:12
原標題:村村有好戲 | 青島:抓住產業“牛鼻子”,走好鄉村“特色路”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村村有好戲 | 青島:抓住產業“牛鼻子”,走好鄉村“特色路”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抓住產業“牛鼻子”,走好鄉村“特色路”
青島今明兩年將開工建設過億元農業大項目80個,特色產業鏈式發展,農民增收致富、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路子越走越寬
近年來,青島打造出農產品加工業、畜牧業2條千億級集群產業鏈,油料、果蔬、飼料等8條百億級優勢產業鏈,藍莓、茶葉、葡萄等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鏈。
眼下正值丹參豐收季節。即墨區靈山街道的中藥種植基地里,大型機械來回穿梭,200多名工人忙著分裝丹參。“今年雨水適宜,一顆就有兩斤多,每畝地能多產1000斤,畝產達到3000—4000斤。”基地負責人王濤說,這些丹參在收獲前已被廠家早早預訂。
眼下正值即墨靈山街道丹參豐收季節。王濤 攝
依靠中草藥種植,曾經的經濟薄弱鎮闖出了一條土地規模化、產業園區化、人口社區化的振興之路。如今,靈山中藥材基地面積已近2萬畝,種植有丹參、黃芩、金銀花、防風、板藍根、決明子等中藥材,年產值突破億元,帶動12個村集體增收400余萬元,2000余名工人年均增收3萬余元。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目標,青島牽牢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不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再上新臺階,“產業興鄉村旺”的“青島劇本”不斷涌現。
項目引領產業振興“加速度”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青島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基生物技術項目是基地的一個產業鏈項目,專注于飼料添加劑和中藥飼料原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位于平度市南村鎮西部的生態循環農牧產業園內,新落戶的山東根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已批量投產,基地負責人朱會杰稱該項目為養殖板塊服務拉長了產業鏈。
南村鎮高標準打造生態循環農牧產業園,規劃面積2萬畝,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現已落戶寶祺生態農業養殖、純點年產12000頭SPF豬項目、純派10萬套SPF種雞項目等6個農業投資大項目。
位于即墨區移風店鎮的青島育苗中心項目園區,一根根鋼架縱橫交錯,工人們分工合作,一座育苗大棚逐漸搭建成型。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5億元,占地930畝,智能玻璃溫室、日光溫室、連棟薄膜溫室等現代化育苗硬件設施一應俱全,還引進最先進的自動化育苗系統與育苗技術,實現現代化育苗、有土栽培、無土栽培等多種生產方式綜合運用。
即墨區移風店鎮先后引進23個現代種業產業鏈項目。圖為荷蘭瑞克斯旺公司中國總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青島市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聚力打造“國際種都”。作為國際種都核心區,移風店鎮先后引進荷蘭瑞克斯旺、韓國農友、青島碩豐源等現代種業產業鏈項目23個,扶持德龍種子研發中心、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等本土種業研究,對智能化育苗中心、資源昆蟲繁育基地等4個產業項目實施建設更新,全域具備500余種蔬菜種子產能,170個種子品種在農業農村部登記,年銷售額達6億元。
當下,預制菜產業已成為發展新風口,青島正抓住這個“風口”加速布局。位于即墨區陸港藍村區域的萬和春食品供應鏈產業園一片繁忙,項目一期工程主體已經完工。項目投產后,萬和春門店餐飲端的食品供應鏈年產值預計可達6億元,預制菜產品可向社會提供2億元產值規模,團餐端可向青島本地提供日3萬份的營養餐食,著力打造集食品研發檢測、餐飲文創體驗、食品冷鏈倉儲、食材供應鏈金融平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
青島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堅持大抓項目,持續發起農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攻勢。今明兩年,全市將開工建設過億元農業大項目80個,計劃總投資688億元,年度總投資156億元。
鄉村特色產業“鏈式”發展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每到藍莓成熟的季節,就會有大量游客涌入西海岸新區。這里是全國縣域內最大的藍莓規模化種植基地和產業化基地,被譽為“中國北方藍莓產業化的搖籃”。
2000年,西海岸新區金溝村栽植藍莓600畝,開創了國內藍莓規模化種植的先河。經過近20年發展,全區已形成以寶山鎮、張家樓街道和六汪鎮為核心的藍莓產業集聚區,共有藍莓企業130余家、藍莓合作社60余家,面積500畝以上的藍莓企業31家、合作社22家。
其中,張家樓街道將藍莓種植作為農業主導產業,建成萬畝藍莓產業園和全國最大的藍莓全產業鏈基地,通過發展藍莓產業,每年帶動1.1萬名農民就近就業,人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體每年可增收15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從弱到強的轉變。
這只是青島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茶產業是嶗山區的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嶗山區聚焦茶農增收、茶產業轉型升級、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以西山村為例,現有茶園300余畝,占耕地面積的92%,已建成西山新村(濱仰路)綜合商貿一條街,形成茶葉的種植、炒制、銷售一條龍服務。不僅如此,該村還深度挖掘生態旅游資源,創建特色旅游品牌,發展茶文化農家旅游經濟,打造特色民宿、精品民宿。
茶農在茶園內采摘嶗山茶。資料照片
在平度,小小假睫毛發展成強村富民大產業。經過40多年默默耕耘,全球假睫毛有70%產自這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被譽為“中國睫毛第一縣”的平度,一年生產1.2億副假睫毛,帶動6萬余人就業。
近年來,青島鄉村特色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打造出農產品加工業、畜牧業2條千億級集群產業鏈,油料、果蔬、飼料等8條百億級優勢產業鏈,藍莓、茶葉、葡萄等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鏈,有力推動了全市鄉村產業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
探索“村強民富”發展新路子
鄉村振興,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
走進即墨區移風店鎮雙塔村張王莊豆腐工廠,空氣里彌漫著濃濃的豆香,制作豆腐、裝車外送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前來提貨的村民絡繹不絕。張王莊是遠近聞名的“豆腐村”,最多時有100多戶經營豆腐。但由于加工點小而散,產量不足,加上衛生等問題,小作坊式經營模式遇到發展瓶頸。
“在鎮黨委的幫助下,我們爭取市級扶持資金,通過開展公共資源清收行動,利用清收的20畝閑置土地,以‘組織引導集體參與村民入股’的共富發展模式,注入資金300萬元,成立了共富公司。”雙塔村黨委書記張華衛說。
在共富公司規模化運作下,張王莊豆腐的產量、質量實現雙提高,現有鹵水豆腐、豆腐泡、干豆皮等多個特色產品,日產豆制品2500余公斤;銷售渠道也不斷擴大,除了周邊的市集,更多豆制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大型商超,村集體年利潤分紅達90萬元。“現在不用外出打工了,一個月光基本工資就有6000塊錢,不僅如此,還有10%的村民分紅。”村民王紅巖說。
即墨只是一個縮影。圍繞鄉村振興,青島走出了“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產業單一,底子薄、基礎差,年輕人常年外出打工,這是萊西產芝湖新村曾經的真實寫照。“我們將茂芝場、中莊扶、北莊扶、產芝、小夼、寨莊、譚家莊7個自然村優化調整為1個產芝湖新村,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找準產業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新路子。”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主任孫進利說。
萊西產芝村民宿經濟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產芝湖新村成立共富公司,探索“鎮級資本村級資源專業運營”的模式,注冊“產芝老家”旅游品牌,打造開心農場、泥塑館、民俗博物館等旅游景點。同時,采取“房屋入股、免費打造、五年后分紅”形式,帶領村民發展民宿經濟,各類鄉村旅游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和群眾增收100多萬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