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wǎng)
2024-01-18 12:37:01
原標題:在山東,Citywalk的盡頭,是“大集walk”
來源:舜網(wǎng)
原標題:在山東,Citywalk的盡頭,是“大集walk”
來源:舜網(wǎng)
“這就是citywalk的盡頭,就到這來!”
誰懂啊,春節(jié)將至,山東人的心就飛到了大集上。
“買年貨,趕大集”這可是咱們山東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上到80歲老人,下到3歲小兒,多多少少都有趕大集的經(jīng)歷。愛趕集,刻進了山東人的DNA里。
攤連著攤、人擠著人,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討價還價的大嗓門、不斷沖擊味蕾的年味兒……紅紅火火,包羅萬象,治愈人心。
今天,2024春節(jié)山東鄉(xiāng)村文化旅游節(jié)正式啟動,帶著濃濃年味的“黃河大集”再次精彩亮相,給人們的生活添上了一抹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色彩。在山東趕年集的壯觀景象,也頻繁登上熱搜。那么,為什么山東人如此鐘愛趕集?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山東大集究竟有什么吸引人心的神秘力量?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人們對人間煙火氣的追隨是一種天性,大集是最能提供這種氣息的代表性場所。走在熱鬧的人群中,淳樸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透著鄉(xiāng)村的質樸和渾厚。當代人樂此不疲地涌入集市,渴望在人間煙火中享受一場反emo的“精神按摩”。
德國人海因里希曾在《山東德邑村鎮(zhèn)志》中描述舊時青島李村大集的熱鬧景象:“人們去趕集不僅僅是買賣貨物,而是過節(jié),與朋友數(shù)人一起吃頓飯,聊聊天,談談新聞。在集市上可以聽到各種事。甚至還有說書人,講述長久在民間流傳的故事和神話?!?/p>
現(xiàn)如今的大集不僅僅是商品交換的場所,更是一處人際交往的場域、排解壓力的空間。大集上,賣東西的星羅棋布,攤挨著攤;買東西的摩肩接踵,人連著人。自由自在是大集與生俱來的標簽,人們在這里不拘謹、不造作,人在大集上都會高聲砍價、盡情逛吃、釋放壓力。即使不買賣東西,人們也喜歡去趕集,去看看人,看看熱鬧,也算得上是樂事一樁。
熱情、好客、真誠、慷慨,大集給足情緒價值。山東人民熱情好客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當你來山東大集上,你會發(fā)現(xiàn)山東人的熱情好客比大家想象中的略勝一籌。來山東大集,不僅不讓你空著手走,還能提供給你滿滿的情緒價值。
“抹個零”“添把蔥”,這絕對是山東大集上商販們的常規(guī)操作。網(wǎng)友評論說:“山東人的熱情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來山東吧,絕對不會讓你空著手走”……在山東的大集上,一個個重情好客、實誠厚道的山東人,用自己的行動擦亮著“好客山東”“好人山東”等“金字招牌”。
在“精致感”大行其道的社交平臺中,人們被美食博主們的“摁頭安利”了好多口味不足、噱頭有余的網(wǎng)紅店。人們逐漸察覺到,相比起排上數(shù)小時的隊只為在網(wǎng)紅店拍照打卡,尋得半日時光驅車來到郊區(qū)大集走走看看,或許是更為經(jīng)濟實惠的休閑選擇。
青島泊里大集已有300多年歷史,這個始于清朝的“青島全年齡游客場”,每逢農(nóng)歷四九開張,遠近八方的人都來此趕集。
來泊里,吃的東西有講究。
入場,先來一袋熱乎出鍋的脂渣,好比看電影配爆米花,脂渣是青島人逛泊里的標配,肥瘦相間的肉條下了鍋,白煙漸起,誘人的油香和肉香,讓人忍不住夾起一片冒著晶亮油珠兒的肉脂渣塞進嘴里,一邊呼氣一邊咀嚼……
但要說泊里吃食的“頂流”,還得是入選了西海岸新區(qū)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的海鮮燴餅。早期這道美食是用冷水面做成鍋貼,然后切成絲,再弄點白菜、豬肉一起燴。慢慢地,大集上的人們開始往燴餅里加入各種海鮮,讓這道傳統(tǒng)美食具有了獨特的鮮味。
濟南仲宮大集具有千年歷史,各種年貨一應俱全,原生態(tài)的農(nóng)產(chǎn)品尤其多,來這里擺攤的基本是自產(chǎn)自銷的農(nóng)民,新鮮又便宜的農(nóng)產(chǎn)品,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買買買!逛累了來碗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小米茶,搭配熱氣騰騰的黃面窩窩,好不愜意!還有時不時“砰”的一聲爆響的爆米花,一秒把我們帶回小時候。
威海橋頭鎮(zhèn)大集的橋頭羊湯,幾乎無人不知。寒冷的冬天,一碗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羊湯讓人渾身都舒服。逛年集,除了買年貨,也是跟街坊四鄰聯(lián)絡感情的好契機,碰到熟人,嘮著逛著,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彼此的“飯搭子”,在路邊圍桌而坐,叫上一碗羊湯,來上兩根剛出鍋的油條,湯里撒上蔥花香菜胡椒粉,喝得滿頭大汗,暢快淋漓,為冬日平添了幾分帶著煙火氣的溫暖。
山東大集就是一臺美食的盛典。青島王哥莊大集的王哥莊大饅頭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嶗山水、手工揉、鐵鍋蒸、木柴燒,造就了鮮甜緊實的口感,加之各種造型的巧思,妥妥像一幅年畫;著名小吃朝天鍋最早叫雜碎鍋子,誕生在早年濰縣大集上,至今還有不少人保留著去大集上吃一頓朝天鍋的習慣;德州寧津有一句婦孺皆知的順口溜,對應著三個大集和遠近聞名的三種地方名吃:長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驢肉上保店;淄博周村大集的周村燒餅每張都布滿了3000多粒芝麻,酥脆噴香……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核心地區(qū),孕育了河湟、關中、三晉、河洛、齊魯?shù)鹊赜蛭幕?,誕生了《詩經(jīng)》《老子》《史記》等經(jīng)典著作。九曲黃河,奔騰向前,黃河在山東流經(jīng)9市25區(qū)縣,綿延628公里入海,滋養(yǎng)了濰坊、煙臺、青島、威海和日照等沿海城市。在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過程中,山東的“黃河大集”成為重要載體,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藝術來源于生活,發(fā)軔于大集。山東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集市上有各種民間文藝活動與演出,地方戲呂劇,早期就流行于鄉(xiāng)村集市;山東快書,曾經(jīng)多在集市上表演,名段《武松趕會》直接取材于大集:“這估衣棚里吆喝的賣,刀山馬戲亂嚷嚷,我變戲法的兼打鼓,賣膏藥的扎花槍……”;柳腔戲是群眾喜愛的小戲,拉洋片、變戲法、打漁鼓、打蓮花落、練把式賣藝的也可偶見。這些大集是山東集市歷史的“活化石”,記錄著山東各個地方的民俗風情,是傳承與發(fā)揚非遺文化的根據(jù)地。
許多民間技藝之所以能傳承千百年,往往可以在大集上找到答案。青島泊里紅席與泊里麥草畫,是泊里大集上的“常青樹”,手藝人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工藝相結合,有多家攤位在售賣;德州艾家坊大集成為大學生“新寵”之后,“非遺進大集”受到年輕人追捧,黑陶、木刻刀筆畫、泥彩塑制作、漆畫與彩貼繡等擺攤亮相,傳承人現(xiàn)場制作,吸引了不少大學生體驗和學習,各種“山東手造”紛紛出圈。
大集是地方文化的縮影,凝聚了一個區(qū)域的歷史與當下,是集中展示風俗、物產(chǎn)、經(jīng)濟、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內容的“櫥窗”。而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農(nóng)耕文明發(fā)祥地,山東大集蘊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并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弘揚。
市集是悠久民族文化的界碑,更是一種延續(xù)生活的鄉(xiāng)土風情,小時候趕集是一種期盼,長大后趕集是一種回憶。
走啊,
一起去趕集,
感受那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氣。
原標題:在山東,Citywalk的盡頭,是“大集walk”
作者:呂繼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