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2-03 18:32:02
原標題:海報觀潮|民俗與年味,“年”在一起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海報觀潮|民俗與年味,“年”在一起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評論員 張靜寧
過年,無法脫離開腳下的土地,一個地區的風物氣息、歷史的文化沉淀、代代相傳的生活習性,這些共同匯聚起一種味道,我們稱之為“年味”。
過去,年味最先從故鄉獨特的民俗中飄來。
在山東,過年的民俗有很多,貼春聯、掛年畫、蒸饅頭、吃餃子、逛廟會,這些習俗都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春節這幾天,短短的相聚,家人們歡聲笑語同這些年俗記憶“年”在一起,成為一種獨特的“年味”。
民俗里的生命力
面食,幾乎是全國各個地區共同的飲食語言,它在提供能量的同時,也在裝點著這些平平淡淡的日子,山東的花饃饃,是春節前夕網絡熱搜榜的常客。隨著時代的發展,山東的花饃饃“蒸”得越來越“潮”,不僅將一個地區的歷史傳承揉進了面里,也將新時代的新故事藏進了手藝中。
2024年1月31日,濟南,萊蕪高新區一家饅頭工作室內,在面團中加入南瓜汁、菠菜汁等調色后,創作的龍年造型饅頭與面藝。
讓山東花饃饃出圈的,是它萬物皆可“蒸”的多變造型,但其實,山東的花饃饃制作工藝也非常考究。發面、戧面、蒸面,每一步都需要嫻熟的手藝,摸起來瓷實,吃起來勁道,入口香甜。這兩年,花饃饃一度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新國潮”,有人用它做新年禮物,還有人用它設計了很多文創產品。
與花饃饃一樣不斷與時俱進的,還有山東民間的木版年畫,木版年畫迄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由于木版年畫的工藝復雜,很多經典的年畫作品,需要耗費手工藝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在這些年畫作品中,藏著一個地區傳承而來的歷史故事、地域審美和文化內核。
2023年12月20日,山東日照,新春臨近,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李相奪抓緊制作年畫,為新春市場做準備
山東的新年民俗之所以能夠不斷傳承,延綿不絕,正是在于它與時代脈搏共同起伏的生命力,這些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年民俗,一方面承載了來自民間的人文情懷和歷史氣息,另一方面它們也在默默講述著新時代的山東故事。
年味里的鄉愁記憶
年味到底是什么,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當還未被風干的春聯貼在家門口,當剛剪好的窗花爬上了窗戶,當熱鬧的廟會撲面而來時,年味就被這些熟悉的記憶喚醒了。
這時的年味是一抹鄉愁,孩提時期,大部分山東兒童的新年記憶是在一個個大集的人潮中,買著年貨,吃著花饃饃過來的。年長離鄉后,這些習俗離日常忙碌的生活很遠,只有在一年新春時刻,才又記起這些習俗。時間與距離仿佛隔開了游子與故鄉的牽連,這些帶有故鄉味道的民俗,一下子將鄉愁送上了心頭。
這年味還是一根脈絡,民間的習俗,大多有著自己傳承而來的工藝和技巧,比如在山東廟會上常見的吹糖人、拉洋片、皮影戲等,它們傳承著具有齊魯特色的傳統文化,在一年又一年的變遷中不斷發展,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的工作生活中,成為一個城市或者地區特殊的文化符號。
這年味還是一股味道,花饃饃、水餃、酥鍋......這些充滿了年味的菜肴,在新年走親訪友的餐桌上“躺著”,卻蘊藏著悠悠歲月,這些來自童年的熟悉味道,成為了山東特殊的“年味”。其實,人們尋找年味,找的是來自故鄉的這一方水土,和在這土地上發生過的童年故事。
生活里的活態傳承
年味越來越淡了,是這幾年網絡熱議的話題,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審美發生變化,很多過年習俗也在發生著改變,如何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繼續傳承,不斷煥發活力呢?這幾年,山東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民俗文化不只是對一個個單一文化項目的保護,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兩個連接。
一個是民俗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連接。為了讓更多民間習俗離人們生活更近一點,山東創新性地推出了“黃河大集”這張文化新名片,冬季“年貨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豐收大集”,在大集的現場,很多手工藝人現場制作,這讓更多民俗走進人們日常的生活里,特色民俗不僅成為一種新時尚,也實現了各地游客與齊魯傳統文化的近距離接觸。
另一個連接是民俗文化與文化產業的連接。打好“特色牌”,也要唱好“產業戲”,讓更多民俗成為山東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正是對民俗的活態傳承。對此山東推出了山東手造、山東好品等文化品牌,助力山東的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去、傳下去,其中山東的大饃饃、木版年畫、濰坊風箏等,收獲了各地網友的關注,這關注的背后是他們對山東文化的喜愛和認同。
當民俗與年味相互交融,這些經歷了時光流傳下來的文化脈絡,和新年一起,融成一種特殊的感受,這“年味”變成了新一年生活里的一種情結、一份寄托、一片期待。
審簽:單蘊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