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24-02-10 09:34:02
原標題:“常”與“變”間見“品重煙臺”
來源:煙臺日報
原標題:“常”與“變”間見“品重煙臺”
來源:煙臺日報
煙臺:
你好!
2024年,對于煙臺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回望1984年,煙臺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設立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開通了民航,創辦了煙臺大學。40年過去了。這個城市發生了巨大變化。
工作與生活在煙臺,我一直在觀察和思考這個城市的“常”與“變”,覺得越是處在迅疾變化中,越是要有一種不變的東西作為底色。就像風箏不管飛得有多高,都要有一根線始終牽在手中,這根線不但不會對“風箏”造成制約和牽絆,反而讓它飛得更高更遠更為穩健。這根線,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文化。文化上的認同,更利于凝聚人心,更利于激發創造性,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組織,比如那些生存上百年的老店或跨國企業,大多有著獨特的經過市場和歷史檢驗的文化理念。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必將歸結為一種文化。關于煙臺的文化描述有很多,我更認同“品重煙臺”這個提法。
當我們談論一座城市時,常會談到它的歷史如何悠久。其實,所謂“悠久”通常屬于一個共有的時間概念,關鍵要看在時光中這個城市究竟留下了什么積淀,保持了哪些不同于別處的“個性”。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開辟了從東萊北部沿海起航,東通朝鮮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秦代徐福率領龐大船隊東渡朝鮮半島和日本,是中日韓第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東萊沿海至朝鮮和日本的海上航線,是歷史上著名的“循海岸水行”的黃金通道;到了盛唐時期,從登萊沿海進出中國大陸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達到空前繁榮。煙臺開埠后,先后有17個國家設立領事館,大量外國商人和商行涌入,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理念,直接推動了煙臺的發展,民族企業、新式教育、城市規模以及海港建設,都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本埠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形成了煙臺獨特的文化現象。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中,這種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參與、見證和留存了煙臺這個城市的歷史,同時也拓展與豐富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傳統。海洋文化、仙道文化、海防文化、開埠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各種文化不同而并立,相互包容,相互拓展和豐富,成為煙臺這座城市的人文底蘊。
仙境海岸、品重煙臺。這是關于煙臺的最具個性和闡釋空間的描述。
黃海與渤海在這里相遇。沿著海岸行走,可以感知歷史的脈絡,現實的變遷,以及一座現代化濱海城市的發展歷程。再加上蓬萊神話的世代流傳,讓這片土地充滿了亦夢亦幻的色彩。
2024年,我將出版《黃渤海記》,這是一部海洋題材的文學專著。這些年,從《漁燈》到《煙臺傳》再到《海上書》,我一直在致力于膠東半島海洋題材的創作。從2021年《煙臺傳》出版之后,我就投入到了《黃渤海記》的創作中,我把這本書視為《煙臺傳》的續篇,也是向這個城市的2024年致敬的一部作品。
市民王月鵬
甲辰龍年大年初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