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3-07 08:39:03
原標題:青島:發力擴內需,持續優化動力機制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發力擴內需,持續優化動力機制
來源:青島日報
發力擴內需,持續優化動力機制
青島的內需活力,從今年開年的兩個場景正初步顯現——
2月26日,一汽年產40萬件發動機高端部件青島基地項目、阿斯利康吸入氣霧劑生產基地項目等19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全年青島確定省、市重點建設類項目440個,計劃總投資1.04萬億元。
2月29日,青島郵輪復航后首艘訪問港郵輪——“歐羅巴”號停靠青島郵輪母港,開啟了新一年郵輪經濟“熱起來”的序章,全年在青運營郵輪航次已經確定的達20余個。
消費是最終需求,投資是中間需求,兩者共同構成了內需,構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青島在消費與投資領域的這些新的變化,讓人看到這座城市以內需為支點重構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努力。
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方式要走出依賴要素投入驅動的模式,內需就必須成長為驅動發展的“主動力”。3月5日李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再一次指明,擴大內需不是穩增長的一時之策,而必須成為提升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的主動選擇。換言之,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誰率先形成這一新的動力機制,就意味著誰抓住了贏在未來的先機。
引領服務提質
消費是一切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經濟循環的終點,同時也是新的起點。
2023年,青島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6300億元、同比增長7.3%,總量居北方城市第二位。
從消費的動力結構來看,傳統消費正在煥發新生機,新消費也在逐漸擴圍,形成更多對于消費的有力支撐:全市限上批發、零售、餐飲業分別增長13.1%、12.3%、28.1%,限上批發、零售業增速分別高于全省6.7、0.1個百分點;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0.1%和11.4%;網絡消費規模不斷擴大,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16.1億元,增長12.0%,拉動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3.6個百分點。
消費需求牽引下,青島服務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3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近萬億元、增長6.1%,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63.4%,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2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商貿業占GDP比重為19.7%,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超30%;文化旅游業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9%。
進入新一年,青島將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回歸供需的本質,消費提質擴容的“突破口”在于服務消費的創新供給。一部分增量來自原有的需求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消費升級,產生了很多新的服務消費需求;另一部分增量來自原有的供給水平不能很好滿足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就需要服務經濟的創新發展。
以新晉“萬億消費城市”成都為例。作為繼廣州后第二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的省會城市,成都擁有數量龐大的文化和商業配套設施,并通過不斷優化經營手段與內容,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
作為目的地城市,青島在擴消費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要在城市稟賦的基礎上推動融合創新,聚焦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豐富文旅融合新業態,激活文旅消費新模式,開創屬于凸顯青島特質的消費場景,打造一張張更加亮眼的“青島名片”。
形成良性循環
消費和投資本質是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從“量”的角度看,消費的增長給投資指明方向,使得投資朝著更有回報的賽道發展,從而有效帶動生產規模的擴大,繼而拉動經濟增長;從“質”的角度看,好的投資不斷去引領和創造新的消費熱點,消費的升級可以倒逼生產端工藝設計的改進、質量的提升以及效率的提升,并有效促進產業升級——憑借對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趨勢的敏銳嗅覺,在消費和投資之間不斷尋找新的結合點,就可以在二者的良性循環中,整體帶動內需提升到新的水平。
在直達市場的消費品工業領域,青島有著長久以來積淀的產業優勢。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都是這座城市的優勢產業鏈。領跑在這些賽道上的領軍企業也在用創新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向終端市場的供給能力,帶動青島市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企業中高端產品營業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在近年來實現顯著提高。
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聯潤翔紡織公司靜電紡絲納米纖維宏量生產技術、源海科技公司新型海藻纖維產業化技術……紡織服裝行業的創新推動著材料的高端化和產業的綠色化;在食品飲料行業,青島啤酒五廠百萬千升精釀啤酒生產基地、生物多糖多肽提取加工項目等重點項目帶動行業加速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技術急劇變革中,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深度賦能作用進一步凸顯,全面重構消費品工業企業的智能制造能力,拓展著青島消費品工業的邊界。
在即墨奇瑞超級智聯工廠,數字化賦能讓一條生產線在柔性制造中實現從“千人一車”到“千車千面”的突破。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為其打造的制造中臺,這條生產線不僅可以實現油車、電車、混動車三種動力類型、六大品牌、十多款型號汽車的混線生產,還可以精準滿足消費者在4S店選購時定制天窗、功能座椅、互聯網大屏等42項個性化需求。
再將鏡頭轉向萊西的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一臺500L容量的廢舊大冰箱被緩緩推到上料口,經過預拆解、冷媒回收、自動打孔瀝油、多重破碎、三級分選等自動化流程,變成了一堆堆拆解金屬、再生塑料、循環部件,并以這種全新的形態,重新進入產業鏈。在這座中國家電再循環產業首座互聯工廠,每年有200萬臺廢舊家電被拆解,循環新材料產能3萬噸,年碳減排能力約為1.7萬噸,相當于種植155萬棵樹。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今年1月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通知》,都強調了數字化回收體系的建設。海爾在青島投資落地這一工廠的意義不僅在于賦予廢舊材料新的價值,更在于其首先打造了全領域、全鏈路的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鏈接“制造-消費-再制造”的全流程,為行業提供了建設資源循環再利用體系的數字化樣板方案。
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容錯失的一環,可以為創新消費模式、壯大消費群體、拓展消費場景提供數字化基礎。在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青島自貿片區大數據算力中心等一批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拔節生長”,滿足青島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加速生長的需求,適應城市產業結構的演變和消費市場升級的新變化。
融通要素全鏈條
擴大內需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更加暢通的內循環。這意味著要打通生產、分配、流通等環節的要素全鏈條。
在生產環節,要暢通創新鏈,消除生產創新梗阻,用科技創新服務夯實雙循環發展根基。青島深化推廣的“云端研發”模式正在提升著城市的創新節奏:70%以上研發行為由產學研合作促成、80%以上創新需求一周內得到響應、供需對接時間成本節省90%以上。
從初創企業微觀層面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青島還創新了場景創新應用實驗室的培育機制,設立了全國首支場景領域撥改投資金“場景金”,通過“給場景、搭平臺、優政策”為更多企業實現技術和模式創新創造機會。82家實驗室所在企業成長迅速,累計研發投入12.2億元,已有32家實驗室所在企業累計獲各類融資34億元,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正在加速驗證落地。
在流通環節,要以暢通的物流體系為擴內需“通筋活絡”。2023年,青島全市物流業增加值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6.4%,占GDP比重超過10%。這一年,青島在國家版圖上承載的樞紐功能進一步被強調:青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加上此前獲批的青島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青島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青島“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全部獲批,成為全國獲批類型最全的綜合物流樞紐城市之一。
“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的開放優勢,讓青島得以更好地發揮樞紐作用,開辟了一條條暢通大循環的通道網絡。青島還被委以國家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的“重任”,將從“大流通”高度推動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內暢外聯的現代流通網絡。
在分配上,城鄉二元體制結構是制約需求釋放的瓶頸之一。積極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將創造更多擴大內需的新增長點,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城鄉縱深聯動覆蓋面。
今年1月出臺的《山東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對擔當區域發展“強龍頭”的青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進行了突出強調,要求到2025年,青島市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均達到78%左右。
對青島而言,這是新挑戰、新機遇,也是新使命。
面向未來,青島將在深挖內需潛力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