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4-03-14 10:32:03
原標題:啥是山東味兒?他要“吃遍”16市細品
來源:舜網
原標題:啥是山東味兒?他要“吃遍”16市細品
來源:舜網
陽谷張秋燉魚壯饃 受訪者供圖
《我的美食向導》拍攝現場 受訪者供圖
聊城空心掛面 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播出的美食紀錄片《我的美食向導》中,山東美食作家王老虎帶著導演陳曉卿在濟南喝羊湯。王老虎因為眼睛受過傷,只能戴著墨鏡,被陳曉卿戲稱為“濟南王家衛”。羊湯、燒餅、油餅、小菜,很簡單的一頓飯,王老虎和陳曉卿吃得津津有味,令觀眾垂涎欲滴。
王老虎很懂吃,知道什么好吃,也知道哪里好吃。這段時間,他正在進行一個關于山東的飲食影像田野調查,“吃遍”山東16市136個區縣。
為美食找到恰當的形容詞
翻看王老虎的微博(@王老虎尋鮮記),會流口水。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有些是特色名菜,有些只是普通家常菜,但每一道都看起來有滋有味。
2月27日那天,王老虎曬了一道石斛燉土龍,意在龍年討個好彩頭。有些網友既沒見過石斛,也不知道土龍。王老虎解釋,這是一道福建菜,其中石斛是一種植物,可用來煲湯食補,而土龍也并非像網友猜測的是蚯蚓之類,而是豆齒鰻。
出現在王老虎微博上的美食,并不總是如此新奇,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網友熟悉的尋常食物。王老虎喜歡包子,它簡單卻美味。在王老虎的網絡美食日記里,包子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朋友老尹家拿手的牛肉大包子,“面發得蓬松柔軟,餡兒香濃醇厚”,王老虎能吃仨。運河菜館的一個羊肉大包子,能治愈一天的勞累,讓王老虎繼續生龍活虎。自家一鍋蒸仨的大包子,王老虎一氣吃了倆。進入初秋,更是要吃一個大包子,一定要手切的肉餡,夠肥夠香,配上清脆且青翠的當季豆角,挺好。
在前不久播出的美食紀錄片《我的美食向導》中,王老虎帶著陳曉卿在濟南喝羊湯。實際上,羊肉、羊湯也時常出現在王老虎的微博上。通宵工作之后,王老虎最想吃的是曲阜的一碗粥泡羊肉,一碗糊粥,半斤羊肉,兩張餅,一根油條,再加一碟豆腐絲。從濟南帶著食材,去外地給朋友家做飯溫鍋,一定要來一道蔥爆羊肉。而到了東營,僅僅羊肉就可以湊夠一出“報菜名”,椒麻羊排、汆涮羊肉、羊肉獅子頭、羊肉鲅魚餃子、烤全羊,紅燜羊蝎子、鮮蝦羊肉丸、羊肉燒黃河口大閘蟹……
有些深夜,王老虎會在微博上念叨一些想吃的美食,它們往往不在眼前,比如江南灶侯師傅的干鮑糯米鴿,“一只妙齡的鴿子,用糯米和干鮑填飽了肚子,用一張油紙包裹著,在一口裝滿了熱鹽的砂鍋里焗燜,焗燜,焗燜,成就了唇齒間一口米糯鮑彈鴿香的滿足”,配圖油光鮮亮,透著一股糯米香。有時候只是一碗紅燒肉拌飯,在饑腸轆轆的時候,王老虎尤其喜歡它的“蓬勃”和“豐盈”。有時候是一碗葫蘆頭泡饃,“肥腸兇猛,泡饃溫柔”。
王老虎總是能為他吃過的美食找到各種恰當的形容詞。他不喜歡探店,更不喜歡像其他一些美食博主一樣用一個形容詞評遍所有菜。在他看來,每一個菜品的“味”與“道”都是不一樣的,而“道”才是“味”的根源。
跟著王老虎吃遍山東府
這些年來,王老虎一直在尋找美食的“味”與“道”。他認為,中國的美食是有文化脈絡的,與人的遷徙史息息相關,他希望能為美食溯源,食“味”知“道”。
實際上,僅僅是在《我的美食向導》里那短短的幾分鐘,一些觀眾便能看出王老虎對美食的研究之深。在喝羊湯的時候,王老虎就提到了羊湯的歷史淵源。他說,沿著歷史上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來看的話,往東清湯的多,往西濃湯的多,而這濃湯跟魯菜的吊奶湯是一個道理,大火猛攻。關于魯菜傳承,王老虎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應該傳承的是對食材和技藝的那種嚴謹、認真和用心,是以前那種對待食物的精益求精的態度,而非某幾個菜。節目播出后,王老虎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補充道:“食材、烹飪工具、儲存、運輸、人的口味等都在改變,與時俱進才是硬道理。”
從很早以前開始,王老虎便注意到美食的“變”與“不變”。他曾負責拍攝過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美食紀錄片,其間就發現人的往來也帶動了食物的流動,從南方到北方,從北方到南方,人們停留在哪里,便試圖把家鄉的味道帶到哪里,當然也試圖去嘗試、適應新的味道。
在這段美食紀錄片里,陳曉卿提到了王老虎正在進行的一個項目:山東的飲食影像田野調查。實際上,王老虎一直在與中國各地的美食打交道,深入食物的田野。他知道不同產地的羊有不同的烹飪方法,因為它們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晝夜溫差不同,草料酸堿度不同,肉質也就不同,有的適合清燉,有的適合紅燒,有的適合蘸鹽吃,有的則適合帶皮入菜。
這一次,王老虎重新將目光聚焦自己熟悉的山東。項目在去年便已經啟動,已經剪出部分樣片。王老虎為之取名為《小吃大味》(第一季),除了影像,同步還有書籍出版。王老虎和團隊選擇了山東16市的136個區縣,“跟著王老虎吃遍山東府”。比起展示一道道美食,王老虎更多地從當地的風土、風物入手,最后才推到風味,尋找其中細密的痕跡。
項目拍攝過程中,王老虎有不少新收獲。特別是在縣城里,他找到了多年未曾遇見的老味道,比如扒肉條、扣羊肉、瓦塊魚等,菜名還是原來的菜名,味道還是原來的味道。在王老虎看來,這或許是因為縣城相對封閉,一些老菜老味道也得以傳承、固守。
與味道之“道”關系最密切的還是人。王老虎拍攝聊城空心掛面,既關注制作過程中如何和面、壓大條、搓小條、逛條兒、晾曬,欣賞它們細若銀絲的形態、筋道綿滑的滋味,也拍攝這其中的道之所在:“面是長的,日子也是長的。一掛面,鹽定了筋骨,陽光和風給了生命,而賦予靈魂的,是夏金忠這樣的掛面手藝人。就像一個家,有愛,有親情,有責任,才有了和睦、團圓,才有了掛在門楣上的那個溫暖的‘福’字,這個字,是有福,更是幸福、長福……”
《小吃大味》(第一季)并不是王老虎第一次系統性地梳理山東美食。去年,他出版了一本《山東味兒》,講述魯菜那些事、市井煙火味兒和味蕾的鄉愁。這本書從“菜系文化、地方小吃、家常味道”三個方面,闡述山東味道,以及這背后的歷史人文故事。這本書得到了三位美食評論大家的推薦,其中董克平為此書作序,沈宏非評價這是“一部重建魯菜廟堂于田野的雄心壯志之作”,張新民則評論道:“生于斯,長于斯,吃于斯,寫于斯。老虎的這本《山東味兒》,傾注了他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家鄉味道的眷戀,是對家鄉、對食物最好的表達!期待有機會再去山東,跟著老虎細細領略山東味兒。”
不會拒絕碳水和油脂
在當下的生活中,美食似乎正在獲得前所未有的注意力。特別是隨著一些美食紀錄片和文旅新聞的傳播,美食已經成為文化地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味蕾到歷史,幫助人們簡單快捷地進入一個個文化場景。與之同時,“媽媽的味道”“春節的味道”……這些被賦予象征意義的“味道”,也讓美食進入一種集體的情感記憶中,承載起更多的文化意義。無論是一棵麥苗破土而出的剎那,還是一株青椒開花結果的瞬間,都不會想到,它們自然的生長和收獲,最后不僅是用來果腹溫飽,還會以美食的名義建立起社會橫闊和縱深的連接。
去年開始,淄博燒烤從煙火繚繞中突圍,成為火遍全國的美食。很多人千里迢迢奔赴淄博,以美食為入口,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滿足社會參與感、在場感的同時也在社交網絡上塑造了一個新的文旅景觀。王老虎當然理解這種與美食相關的熱鬧,理解美食為人們所帶來的快樂,也樂見一種煙火氣里的尋常食物可以掀起如此之大的波瀾。
今天很多人以“健康”的名義屏蔽了許多美味的元素,但是王老虎從來不會拒絕碳水和油脂。他的身體里還留存著饑餓的記憶,從“吃飽”到“吃好”不過幾十年,他欣賞美食的美感,也愿意去擁抱其中熱烈的食欲。
王老虎愛吃美食,也愛下廚做美食,是家附近菜市場里的“熟臉兒”,常常在家招待朋友。前不久,朋友送來一條近一米長的大鲅魚,他立刻想到做一桌鲅魚宴:鲅魚餃子、燒鲅魚尾、鲅魚丸子、干煎鲅魚……
尚在乍暖還寒的春天,王老虎已經惦記起兩三個月后上市的紫皮大蒜,配面吃,一絕。
原標題:美食是切口也是入口,從中可以“咂摸”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 啥是山東味兒?他要“吃遍”16市細品
作者:江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