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4-03-14 15:59:03
原標題:省內首例!智能化骨盆復位機器人微創治療復雜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在煙臺山醫院成功開展!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省內首例!智能化骨盆復位機器人微創治療復雜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在煙臺山醫院成功開展!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當前,我國的醫療體系、理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從過去以疾病為中心逐漸向以健康為中心轉化,隨著醫療器械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便攜化的發展,新時代下的醫療體系也孕育著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大發展。
近日,煙臺山醫院孫濤副院長團隊成功將智能化骨盆復位手術機器人首次應用于復雜骨盆骨折微創治療,突破性完成山東省內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全流程輔助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目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該手術的高質量完成標志著煙臺山醫院骨科打破經驗的束縛,突破心理的疆界,亮劍“硬科技”,攥指成拳成功破解“復雜骨盆骨折閉合復位經皮固定”這道國際難題;也預示著醫院在加速推動骨科微創診療理念與技術推廣層面邁上新的臺階,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低風險的診療服務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創新開辟數智化骨科發展新篇章。
圖一:數智化骨科手術機器人平臺
據悉,該患者有著骨盆多發性骨折(Tile C1.3型)、胸腰椎多發骨折并不全癱,腎、脾挫傷。骨盆骨折,是最嚴重的骨創傷,常伴隨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臟器損傷,致死(8%-37%)致殘(60%)率居所有骨折首位。手術治療難度大、風險高,一直是創傷骨科領域公認的難點。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耗人耗時,對患者損傷大,更大幾率導致大出血。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患者無法達到滿意的骨盆復位,最終留有殘疾。
圖二:患者術前影像資料
該患者為年輕女性,傷勢嚴重且傷后等待救治時間較長(傷后13天接受手術),除了骨盆骨折之外,還合并胸腰椎多發骨折并不全癱,腎、脾挫傷。若采用傳統術式,損傷較大,且需要分期治療骨盆骨折及腰椎骨折,同時還有繼發臟器出血的風險。副院長孫濤、東院創傷一科主任洪煥玉及其團隊反復討論后決定實施創新術式,采用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智能化骨科手術機器人全流程輔助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方式。
與傳統手術相比,該全球首創骨盆復位機器人通過自主創新研發的AI規劃算法(三分鐘即可快速規劃復位路徑);實時動態三維可視化導航(高精度實時光學追蹤定位);強勁的機械臂載荷160N(大負載下精準、勻速平穩操作),可由機器人全程參與、自動達成亞毫米級精準閉合復位,實現100%的閉合復位成功率及96%以上的閉合復位優良率,復位位置精度小于1.0mm,復位角度精度小于1°,真正實現“創傷小、切口少、出血少、疼痛輕”微創治療,大大降低手術風險,縮短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減少患者、醫護輻射暴露劑量。患者欣然接受該手術方案,表示希望自己能快速康復,回歸正常“美麗”生活。
術前,手術團隊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基于患者術前影像,借助基于AI與大數據的自動手術規劃,將患者健側肢體進行鏡像配準,通過精細化自動分割與重建,實現個性化、定量化的復位規劃。
圖三:自動分割與重建
圖四:人工智能復位規劃
隨后,術者分別將手術機械臂和機器人機械臂與患者健側、患側穩定固定、把持,并使用?彈性電動骨科牽引架與患者下肢穩定連接。通過對復位位置及路徑進行預覽并確認復位規劃后,使用智能化骨科手術機器人特有的力-位協同控制模式,在全程多角度實時可視、監控下,自動完成骨盆骨折閉合復位,術中透視驗證復位結果令人滿意。
圖五:術中透視驗證復位結果
最后,手術團隊利用智能化骨科手術機器人進行了螺釘通道及置入規劃,并借助手持導向器,在實時動態三維可視化導航下,精準完成螺釘置入,完成了對該例骨盆骨折的微創治療。
圖六:螺釘置入規劃、置入
術中透視驗證螺釘置入效果
經過2個半小時的“數智化微創手術”,患者手術切口僅有5個,切口平均長度小于1cm,術中出血量僅有50cc,“真·微創”治療效果著實令人滿意。智能化骨科手術機器人真正實現了看得見的‘快準穩’,不僅讓醫生有了‘超級助手’,真正意義上實現骨盆骨折微創治療,同時對患者康復和術后生活質量極為有利。
圖七:患者術后三天影像資料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手術設備的不斷演進,應用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輔助醫生完成更精準、更微創的手術已成為骨科手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數智化、微創化、精準化的手術理念,是現代骨科發展的重要趨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