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4-03-27 11:10:03
原標題:淄博高新區:營造聚才匯智新生態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淄博高新區:營造聚才匯智新生態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徐勐
累計擁有院士工作站33家,培養引進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56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選90人,省級及以上人才數量占全市50%以上……近年來,淄博高新區通過大氣魄集聚人才、全方位培育人才、實舉措用好人才、好生態留住人才,點燃創新強引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在“聚”,目的在“用”。作為全市的科技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淄博高新區如何交出人才強區高分答卷?“既要在環境上、政策上、待遇上形成引得來、留得住的‘磁力’,又要在機制上、空間上、服務上搭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舞臺。”淄博高新區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傾心引才
暢通渠道形成“強磁場”
淄博高新區堅持政府主導,強化市場導向,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拓寬引才薦才渠道,不僅在宏觀上把牢人才工作方向、優化頂層設計,還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人才工作專業化社會化進程。2022年8月,成立全市首個人才發展公司,構建政府和市場有序分工、良性互動的人才資源開發新格局;2023年,運用“部門+人才科創黨建聯盟+人才發展公司+引才機構”多主體協同的高層次人才引育模式,與5家第三方機構達成合作,建立面向企業負責人的常態化人才分類推送機制,精準匹配企業創新發展所需高層次人才400余人,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5人,入選數量位列全市第一,獲評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專家12人,位列全省區縣前三名。
如何暢通人才與淄博高新區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之路?淄博高新區不斷拓寬引才視野和渠道,通過打造“天淄雄厚·博攬英才”招才引智特色品牌,聘任6名高層次人才為首批“淄博高新區招才大使”,常態化開展云聘季、大學生工作團、名校直通車等品牌活動,設置人才節、“火炬杯”青年菁英創業大賽、人才俱樂部等活動平臺,高端人才引進工作獲省綜合評價第一名。
悉心育才
強化載體搭建“大舞臺”
“是淄博高新區提供的相關政策,給予我創業路上更多動力和扶持。”山東超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通說,2021年,他攜帶壓電MEMS傳感器項目參加了淄博高新區第一屆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一等獎30萬元的扶持獎勵,公司也隨之落戶齊魯智能微系統創新產業基地。目前,公司相關產品已應用于黃河大橋等8座長跨度大橋的健康監測。
才以業聚,業以才興。近年來,淄博高新區不斷完善國家省市區四級人才梯次化培育機制,搭建育才“大舞臺”,實施區級“火炬系列”人才工程,加強對本土人才的激勵培養,深挖高層次人才“蓄水池”,助力35名本土人才“破土而出”。
圍繞高效“育才”,淄博高新區不斷優化提升創新平臺能級,高標準建設淄博科學城,以“大孵化”格局拓展創新發展空間,不斷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生命周期孵化體系,擁有各類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36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5家。投資3.6億元建設了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和高分子材料、MEMS、電子綜合信息五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20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7家。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14家,院士工作站33家,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共建國家高新區MEMS研究院等14家研究院,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天地。
用才留才
創新機制打造“新生態”
人才工作既要有引才、育才的“前招”,更要有用才、留才的“后招”。淄博高新區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我有幸作為與國檢集團淄博公司技術合作的高校老師,參與到‘科技副總’的選聘活動中,角色轉換讓我在思想上從一個單純的技術推廣者,轉變為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科技開拓者。”吉林大學教授李芳菲表示。淄博高新區充分用好用活與高校人才共享機制,在提升技術“原創力”和成果“轉化力”上,緊密聯系高校、科研院所,為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提供人才支撐。
同時,淄博高新區推動政策創新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強化以人才政策升級引領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最優加一點”政策保障機制,在全面落實市級“人才金政”的基礎上,健全區級人才政策體系,連續出臺4個綜合性人才政策、2個專項人才政策,在全省率先發布“青年人才十條”“人才生態七條”,實施“人才金種子計劃”“來淄體驗券”等超常規舉措,首創淄博市內區級“優才卡”,向區內緊缺人才及優秀存量人才發放“高新優才卡”,開發“人才碼”,切實以政策活力提升引才聚才“虹吸效應”。截至目前,“人才智庫”已入庫高層次人才300余人,入庫人才項目221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