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4-05 09:03:04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風清景明正清明——各地倡導文明祭掃見聞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風清景明正清明——各地倡導文明祭掃見聞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題:風清景明正清明——各地倡導文明祭掃見聞
新華社記者
節屆清明,慎終追遠。近年來,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文明低碳的新型祭掃方式越來越受歡迎。變的是節俗,不變的是文明,無論祭掃形式如何改變,中華民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緬懷英烈等清明傳統文化內涵始終沒變。
人生盡處 春滿花枝
4月1日下午,在湖北武漢市石門峰紀念公園,山丘綿延,鮮花翠柏,一場集體公益生態藝術葬正在舉行。忽而雷聲陣陣,春雨降下,挽歌輕輕奏響,青年舞者在雨中起舞。起靈、送行、落葬,親友們手捧花束,目送22位逝者在此長眠。
“母親是一名從業40年的醫務工作者,她認為我們來自自然也應歸于自然,要求死后選擇無污染的環保葬禮。”一位逝者家屬說。
相關負責人柯明介紹,本次生態藝術葬在創意花束、胸針等設計上運用了因凍雨受災的松木,傳遞了生態理念,用音樂、舞蹈等藝術手法詮釋生命的厚重絢爛與溫暖情感。
據了解,石門峰紀念公園已連續8年舉辦集體生態葬活動,目前已有2000多位逝者安息于此,與蒼柏青松為伴。
湖北武漢市石門峰紀念公園的集體公益生態藝術葬現場。新華社記者 熊翔鶴 攝
“為親人寫下心里話,寄托對他們最深的想念。字短情長,細膩芬芳……”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吉林長春華夏陵園以“我們都好,只是想你”為主題,打造免費開放的公益祭思祠堂。
3日上午,在長春華夏陵園內,市民走進鋪滿綠色地毯、布滿鮮艷花朵的祭思祠堂,或獻上鮮花,或將思念寫在一片“樹葉”上投入“生命之樹”,或現場作畫放到相框內。
“公益祭思祠堂吸引了更多人用綠色低碳的方式寄托哀思。”長春華夏陵園總經理助理辛穎說。
“云”上祭掃 遙寄哀思
“沒想到科技也能給祭掃帶來這么多便利。”因為村里有“深埋不留墳頭”的安葬傳統,以前,山東東營廣饒縣李鵲鎮趙寺村的田先生并不容易能精準找到已故父母的墓穴。而現在,他在“數字公墓”平臺上輸入墓穴的坐標位置,用手機導航就能找到了。
2023年下半年,廣饒縣在有“深埋不留墳頭”安葬傳統的鄉鎮,創新推出“數字公墓”。廣饒縣殯葬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數字公墓”既有虛擬的部分,又有實體化的“數字公墓”示范園,可供親友到現場祭掃、寄托哀思。、
重慶市松鶴園陵園工作人員正在為代客祭掃做準備工作。(重慶市沙坪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移風易俗理念深入人心,用更環保、綠色的方式寄托哀思,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在長春華夏陵園微信公眾號上,陵園推出云紀念、云祭掃服務,人們可以為故人敬獻鮮花、點亮蠟燭,還可以寫下想對故人說的話,通過“天堂郵局”傳送思念。記者在“華夏云紀念”主頁里看到,已有105萬人次以此方式表達了哀思。
“在母親的忌日我會到現場祭拜,在清明節就通過線上祭掃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不論以什么形式,重要的是表達心中的愛和思念。”長春市民黃曉說。
插柳踏青 向上而生
以中國傳統祭祀祈福和詩酒花茶為主題的清明文化節3月30日在重慶福果山生命紀念園舉行。活動現場,有錦鯉放生、花燈祈福、絲帶祈福、吃清明粑、放紙鳶等“福文化”體驗;有《大國英姿》《說唱臉譜》等傳統文化節目表演;還有團扇題詩、酒文化品鑒、插花藝術體驗、明前新茶品鑒等活動,為游客帶來別開生面的清明踏青體驗。
在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當地學生參加鮮花祭奠活動。(受訪單位供圖)
在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梅花、櫻花、梨花競相綻放。古城街頭,投壺、錘丸、蹴鞠等傳統民俗活動令人應接不暇。在臺兒莊古城無名英烈遺址處及大戰遺址公園內,游客們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默哀致敬。
“剛才,我和家人參加了祭奠活動。革命先烈的故事激勵我們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蓬勃的朝氣面對生活。”來自江蘇的游客趙女士說。
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公祭典禮上,唱《黃帝頌》、敬獻花籃、恭讀祭文……參祭人員依次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并在陵園中種植橋山柏,讓巍巍軒轅殿、蒼蒼橋山柏見證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凝聚中華兒女奮進力量。(記者叢佳鑫、熊翔鶴、周思宇、趙丹丹、王佳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