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6-12 14:27:06
原標題:新發展階段下山東省大健康產業智慧養老模式研究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新發展階段下山東省大健康產業智慧養老模式研究
來源:濟南日報
□張曉東 侯冬悅 李軍
大健康產業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和全要素呵護,發展潛力巨大,已經成為繼IT產業之后全球“財富第五波”。預計到203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60歲以上人口已超2.3億,其中一半以上為空巢老人。山東省作為人口大省,近年來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階段。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已經從以治療為中心向前、向后拓展至預防到康復的全流程管控。
作為對傳統養老模式的一場革命,智慧養老將結合信息科技的優勢與力量,圍繞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醫療衛生、保健康復、娛樂休閑、學習分享等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務和管理,對涉老信息自動監測、預警,甚至主動處置。向老年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且低成本、智能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新型智慧養老模式。例如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
統”、南京“居家養老慢性病遠程綜合管
理服務平臺”及“智慧養老試點”等智慧
養老系統。我省醫養健康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我省智慧養老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基地分散式建設、覆蓋面窄、社區機構平臺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真正落地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并不多。本課題主要針對目前全省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制約因素展開調研分析研究,在政策引導落實、政府養老資金投入與退出、醫養特色園區打造、多產業融合協作、
醫院和學校養老基地建
設、護理人員培訓等方面
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 山東省大健康產業智慧養老模式的基本情況
山東省是全國唯一醫養結合示范創建省、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試點省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創建省。2020年,《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明確政府應當推進養老服務與管理的智慧化,發布了《關于開展省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的通知》;2021年,《山東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打造“智慧養老高地”,推進“互聯網+養老”等智慧養老模式等;2022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新模式。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4600億元;濟南、青島、煙臺、威海、臨沂、菏澤六大“雁陣型”醫養健康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74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康復、護理和養老服務延伸,建設智慧星健康養老社區300多個,智慧化社區居家醫養服務已惠及60余萬老年人。濟南市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先后建成智慧居家養老系統(智慧民政局養老服務平臺)、“7×24”小時全天候呼叫中心、12349養老信息平臺等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二 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政府主導促進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調研發現,當前智慧養老產業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組織參與運營,但政府資金投入大,社會組織參與積極性不高。以試點方式分散式建設智慧養老基地覆蓋面較窄導致“適老性”較低,公共服務平臺支撐能力不足,系統平臺分散且技術兼容性差;此外,依托大企業(主要是房地產企業)運營而建立的養老機構,對智慧養老宣傳不足,難以改變固有的傳統養老思維,且收費較高,老人難以接受。另外,智慧養老產業管理雖然由民政部門牽頭,但具體業務涉及衛生健康、規劃、人社、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部門推進和協調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及質量還需要健全相關的監管體制和法規制度。
(二)智慧養老產品“實用性”不足,與老年人實際需求脫節。
存在“重技術、輕需求,重產品、輕服務,重概念、輕場景”現象,產品開發與老年人實際操作契合度不高,設備操作復雜,適老性差,導致老年群體對智慧產品“不想用、不會用”。另外涉老信息的大數據采集、有效分析、充分整合、高效應用等信息化工作滯后于現實需求。
(三)智慧養老行業標準尚未建立。
目前針對智慧養老的行業標準、法律法規、服務規范、質量管理和監控、風險預防、評估評價、糾紛處理、信息互聯互通等相關的標準化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出臺的多項相關扶持政策仍需配套的執行標準或規范進行細化實施。另外,產品和系統接口通信、數據格式等標準不統一,導致難以實現互聯互通。
(四)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單一,市場化運作不盡如人意。
養老行業雖然呈現出市場化經營發展方向,但有其公共服務的特殊性:投資大、資本回收周期長、風險高。因此智慧養老的推進多依賴于政府主導和地方財政撥款,缺少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社會資本參與率較低。智慧養老科技企業存在規模體量較小、產品研發投入不足和消費者認知度不夠、購買能力不足、競爭力弱等問題。
(五)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尤其是高素質技術專業人員缺乏。
一方面是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大。目前提供養老服務的主要是社區內部管理人員、志愿者和社會專職服務人員。我國現有養老服務人員約30萬人,受過專業訓練者僅10萬人。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專業技能不過硬等問題。二是缺乏智慧養老專業從業人員。智慧養老融合了醫療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高。目前,此類高級從業人才較少,相對應的人才儲備體系尚未建立。
三 建議對策
(一)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助力支撐“醫養康”融合發展。
以智慧養老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作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面臨政策支持、新技術助力和國民健康意識提升等發展機遇。因此,建議從政府層面統籌推進,強化民政、衛生健康、財政、工信、科技、市場監管及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聯動和市區部門配合協作,加大智慧養老概念宣傳推廣,推進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醫護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各地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大健康智慧養老技術創新和成果實施轉化;積極推動相關產品進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建立完善“市—區縣—社區—街道”醫養健康服務體系(公共服務平臺)和有效運營機制;加強工作成效考核管理;出臺財政、稅收等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打造服務品牌,推動產業發展。
(二)創新驅動科技賦能助推智慧養老技術支撐。
建議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在保障數據安全基礎上實現與醫院、社區信息聯通共享,建立健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老齡人口信息等動態管理數據庫,實現健康分析與篩查、行為監測、安全監控等功能,保障居民的個人信息安全。
加強智慧養老技術創新與應用,支持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養老機構開展聯合創新,拓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研發智能型適老化產品。
(三)規范標準監督評價保障智慧養老產業有序發展。
行業規范標準化建設作為推動智慧養老模式有序發展的重要手段亟須加強和推進,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進一步規范社區機構養老服務。一是要研究制定智慧養老相關法規制度,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盡快建立統一的智慧養老行業標準,防止行業無序發展,保障服務質量。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務監督評價機制和保障體系。
(四)創新模式多方協同共建智慧養老新業態。
要建設智慧型綜合養老模式,打造兼容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地產機構養老、家政養老、旅游養老等智慧醫養管理服務新模式,就要不斷增大融資渠道,大力吸引風投機構的參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利用商業、辦公、工業、倉儲存量房屋以及社區用房等舉辦養老機構。
(五)專業驅動職業培養做好智慧養老產業人才支撐。
服務人員良好的個人素質、專業的業務素養和技能是做好養老服務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高素質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第一,依托我省高等教育資源,建立省級醫養健康產業高層次人才成果轉化基地、醫養健康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基層實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第二,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評定體系。依托行業協會、學會規范開展產業技能人員培訓。第三,促進養老服務工作職業化,健全考核和績效獎懲機制,提高智慧養老專業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水平,通過市場化手段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智慧養老服務中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