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聊城日報
2024-07-08 19:19:07
原標題:聊城古城和光岳樓的營造
來源:聊城日報
原標題:聊城古城和光岳樓的營造
來源:聊城日報
今年適逢聊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0周年和光岳樓建成650周年,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光岳樓的營造和聊城古城的建設有著莫大的關系。
現今之古城是聊城的第四座城,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建土城,距今已經有954年了。現在在聊城西北角殘存了一段城墻基礎,已經被妥善保護,城墻的基礎非常厚,有將近兩米,分六七層來建造。所以說,只說基礎這一塊,聊城古城墻長達四公里,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了明朝初期,為了加強城市的防御能力,東昌府城營建關鍵人物平山衛指揮僉事陳鏞又在土城墻的外面,加了一層磚墻。也就在這一時期,光岳樓開始興建。
光岳樓的四層主樓可以分為兩部分,一至三樓是一部分,四樓可視為單獨間。看起來結構十分復雜,其實分開了看也不復雜。中國古建筑的木結構,最主要的是柱,然后是梁枋等。光岳樓上最重要的柱就是金柱,一共32根,金柱高11.58米,直徑0.6米,直達三樓,建造手法干凈利落。這種柱列分布和宋代的建筑學巨著《營造法式》所記載的非常相似。為了擴大空間,光岳樓在柱列分布上大膽創新,省略了中間的四大金剛柱。四大金剛柱原本是重要的承重構件,省去之后,整座樓所有的重量都由內外槽的32根柱子來承擔,堪稱是古代建筑力學的一大進步。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行至三樓,可見四個內角的柱子已是“懸柱”狀態。這些柱子起于三樓,止于三樓,上方與梁枋扣合在一起,側面與斗拱后尾穿插,拉扯著木質框架結構,起到了平衡和穩固樓身的作用,增強了建筑的抗風和抗震能力。懸柱的使用,說明古人對結構力學的應用有相當高的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