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7-22 14:53:07
原標題:調查 | 激發“向新力”,新型研發機構怎樣做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調查 | 激發“向新力”,新型研發機構怎樣做
來源:青島日報
激發“向新力”,新型研發機構怎樣做
青島136家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拓展應用功能,持續產出新成果、賦能產業創新
最近,一項來自青島市科技局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68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80家,其中有12家兼獲省、市兩級備案。由此,全市目前共有新型研發機構136家,覆蓋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智慧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高效農業等優勢產業領域。
自從1996年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成立至今,我國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這些年,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我國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實踐產物,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科技部去年發布的《2022年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報告》,我國新型研發機構總數已達2400余家。
新型研發機構到底“新”在哪里?對這個問題,業界似乎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如何發揮這種新型載體的創新性、靈活性,全國城市各有探索。對青島來說,新型研發機構的“新”是從制度靈活性和功能多樣性兩個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新型研發機構“遍地開花”
新型研發機構最早只是一個“個體”化叫法,來自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建的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彼時,清華大學馮冠平帶著七八個“清華人”到深圳,深圳市政府給研究院20個編制和三年時間,要求這個事業單位三年后完全走向市場。
后來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研究院以企業化運作的方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通過孵化科技企業、促進成果轉化、凝聚創新人才、推進技術轉移等路徑,實現了造血功能。其探索和構建的“四不像”理論,至今仍被認為是新型研發機構的“元理論”:既是大學又不完全像大學,既是科研機構又不完全像科研機構,既是企業又不完全像企業,既是事業單位又不完全像事業單位。
這些特征,決定了新型研發機構既需要像大學和科研院所一樣從事前沿科技研究,但所從事的又不是脫離市場經濟的純學術行為;它也不同于依靠開展國家課題、財政經費支持為主的傳統科研機構,而是要面向產業提供服務,能夠實現自我“造血”功能;它可以以事業單位的主體注冊,但在體制機制上要擺脫傳統要求的掣肘,必須更加靈活。
再后來,這種發展模式被更多城市模仿、借鑒,新型研發機構也逐步進入政策話語體系,成為一個更加“泛化”的概念,并自2019年開始進入井噴期。根據科技部去年發布的《2022年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報告》,我國新型研發機構總數已達2400余家。
新型研發機構在建設主體日益多元化、“盤子”不斷擴大的同時,如何真正發揮體制機制靈活性,帶來實打實的產業成果和經濟增長,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不少先進地區正在因地制宜開展探索。
“發祥地”深圳將事業單位類型的新型研發機構法人納入“其他組織舉辦事業單位”注冊管理,進一步加大了事業單位制度與靈活化管理的結合力度。北京確立將新型研發機構設立目標與領導人員深度捆綁,要求必須由全球頂尖人才領導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同時確立個性化合同式管理方式,明確機構自主權和經費負面清單,確保其能夠根據創新需求自主管理、自主支配。江蘇構建“總院—分所—轉化公司”三級網絡架構,支持總院以“改造加盟”和“參與新設”兩種模式設立分所,并通過專利轉讓等形式讓成果轉移到企業創新中心,將產品推向市場……各地的探索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在深化政產學研合作、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
“國有民營”新模式
其實,“四不像”理論從本質上對新型研發機構提出了要求:制度要更加靈活。
以往,科研院所大都是公辦性質;而新型研發機構打破了這一“慣性”。以青島為例,青島提出的政府主導、“政府+”“企業+”“人才+”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模式,讓各種性質、各種形態的科研機構并存,打破了科研機構和政府之間單一的隸屬關系,將其轉變為更偏向于“混合”的關系。
這種“混合”主要是增加了合同的成分。在合同這種契約關系約定之下,政府對新型研發機構不能延續行政管理的慣性思維,而是鼓勵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形式豐富、靈活的自由探索。這就要求新型研發機構增強“自我治理”的能力。所以,在青島,不少新型研發機構雖然是事業單位的身份,但都會成立企業化運行平臺,采取“二元化”的法人治理模式。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
在這個領域,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以下簡稱“海藥院”)就是“先行者”。握著“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和“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兩塊牌子,海藥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運行,負責人既是院長也是董事長。在這種運行模式下,海藥院一端集聚人才推動成果產出,一端面向市場促進技術落地,搭建起了海洋藥物研究、孵化和轉化的橋梁,讓“藍色藥庫”形成“聚集開發、梯次產出”的態勢:聯合中國海洋大學、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研發的海洋一類新藥BG136即將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抗乙肝病毒海洋藥物LY102進入一期臨床試驗,還有多個海洋藥物正有序推進系統臨床前研究,在研海洋新藥和高端功能制品項目40余項。
一方面,新型研發機構依托事業單位身份的公共屬性、公益屬性可以獲得政府的背書,更容易與各類產學研機構形成合作;另一方面,它們的企業身份帶來了資金使用、人員考核和流動等方面的靈活性,可以讓機構更好地在市場中“自由搏擊”。
例如,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柔性引進四川大學化學學院高級工程師陳弦等專家,發揮其在基礎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方面的研發優勢,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成立創新工程中心,實現了啤酒瓶蓋密封墊粒料產品材料與生產裝備技術國產化,核心指標遠高于進口同類產品。像陳弦這樣的高層次人才,該研究院已經柔性引進了數百位。不再只認論文,更要認產值、認稅收,柔性引進的人才在研究院開展的科研和產出的成果,等同于在四川大學完成的工作,可以用于評職稱等需求。以人才為依托,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持續孵化、引進科技企業,直接、間接創造產值數億元。
依托事業法人開展科研創新、依托公司法人實現產業化,這種“國有民營”的模式讓新型研發機構解決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新型研發機構就比傳統的高校科研機構更貼近市場,比單純的企業研發更具引領力。
自我“造血”實現長期運行
“四不像”透露出來的另一個特色,是新型研發機構的多功能趨勢。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從做科研逐步向技術服務、投資、孵化、人才培養等功能和板塊延伸,從一元化到多元化,持續拓展著功能矩陣。
這也是全球科研機構的發展趨勢。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更加貼近的當下,人們對科技創新“利用度”的關注越來越多,科技創新的投入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成為評價新型研發機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這不僅是新型研發機構是否“有效”的評判標準,也決定著其能否通過自我“造血”實現長期穩定運行和發展。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主辦的智能網聯時代汽車技術開放論壇,匯聚專家智慧,探討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以下簡稱“吉青院”)在2020年度首批獲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經過幾年探索,建成集科技創新、成果孵化、企業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聚焦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電動化、長效化等研究方向,持續為汽車領域的產業化賦能。例如,依托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吉青院實現預見性巡航技術產業化,可綜合多種因素規劃車輛行駛最優車速,模擬最優秀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達到“油耗+行駛時間”最小化的控制目標,從而實現最優經濟性駕駛。據測算,該技術可令一臺年平均運行30萬公里的商用車每年節省3萬多元燃油費用,已應用于一汽解放高端重卡“鷹途”等車型。
在核心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新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青島的新型研發機構正有力地支撐和引領著青島產業高質量發展。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以下簡稱“青島產研院”)在成立之初就啟動了名為“海豚計劃”的成果轉化專項行動,面向優質技術成果,采用“多資源配置、資金開支梯度管理、節點督控、先投后股”的模式,與團隊一道開展產品研發、概念驗證及應用場景開拓,推動技術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依托于此,青島產研院與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在青島成立新一代內窺鏡工程中心,聚焦于高技術門檻的醫用內窺鏡領域,為團隊提供了技術資源對接、工程化難題突破、合作方資金支持等多方面服務,并成功推動了國內首款一次性可測壓實時控水輸尿管軟鏡的誕生。
整體來說,新型研發機構開始圍繞創新鏈條向上下游延伸,通過整體實現創新鏈條的“全覆蓋”和創新活動的“內部化”,以減少創新環節,提高創新效率。
還需進一步釋放“四化”優勢
目前,全國新型研發機構在具體建設中仍面臨著統籌布局不夠、管理方式較為傳統、經費使用受限以及人員身份管理不夠靈活等方面的掣肘,“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四化”優勢尚未完全釋放。
采訪中有專家介紹,新型研發機構本質是市場主體,核心在持續經營,而經營活動主要依靠成果產業化。換言之,如果不能實現市場化,新型研發機構就沒有生命力。所以,若機構僅依靠政府撥款,不通過產業化自我“造血”,難免陷入“新瓶裝舊酒”的誤區。
在這條科研機構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青島還需探索創新,在管理體制、經費使用、人員身份等方面為新型研發機構“解綁”。對此,不少行業專家給出了建議。
面對不同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不能簡單套用原有各類組織的管理規定,以免將“四不像”管成“四像”。應進一步從“功能主義”的視角出發,根據各類新型研發機構功能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
例如,大部分新型研發機構的運行方式是理事會領導下的機構負責人制——理事會主要是把戰略、定方向,運行管理權限基本上都交給機構的負責人來做。對此,需要進一步變“命令式管理”為“參與式管理”,釋放機構活力。
正如不少發達國家對其國家實驗室普遍采取“以評代管”“以評代建”的策略,不干涉開展科研工作的具體細節,我們對新型研發機構的經費使用也要進一步“松綁”。例如,以建立綜合預算管理機制、設立經費使用的負面清單制度、支持創新人才工資總額單列等舉措,促使機構靈活分配資金,以進一步拓寬市場。
還有的新型研發機構負責人建議,可采取不核定編制數量、不受崗位設置和工資總額限制等舉措,為招引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探索跨體制引才等柔性引才機制,通過“雙聘制”、給科研人員分紅等方式,實現對人才有效激勵,激發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要進一步鼓勵新型研發機構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創新工作,讓機構與當地產業相結合,從產業需求出發釋放創新引領力。為此,要進一步以新型研發機構管理制度的現代化為抓手,加快構建科創成果與產業應用之間雙向鏈接的快車道,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總之,新型研發機構是新事物新嘗試,也有新風險和新探索,只有摒棄“千人一面”,鼓勵“百舸爭流”,才能真正釋放“新”活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新型研發機構的青島實踐
青島提出的政府主導、“政府+”“企業+”“人才+”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模式,讓各種性質、各種形態的科研機構并存,打破了科研機構和政府之間單一的隸屬關系,將其轉變為更偏向于“混合”的關系。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
海藥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運行,負責人既是院長也是董事長。在這種運行模式下,一端集聚人才推動成果產出,一端面向市場促進技術落地,搭建起了海洋藥物研究、孵化和轉化的橋梁,讓“藍色藥庫”形成“聚集開發、梯次產出”的態勢。
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
柔性引進四川大學化學學院高級工程師陳弦等專家,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成立創新工程中心,實現了啤酒瓶蓋密封墊粒料產品材料與生產裝備技術國產化,核心指標遠高于進口同類產品。以人才為依托,持續孵化、引進科技企業,直接、間接創造產值數億元。
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
經過幾年探索,建成集科技創新、成果孵化、企業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聚焦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電動化、長效化等研究方向,持續為汽車領域的產業化賦能。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
在成立之初就啟動了名為“海豚計劃”的成果轉化專項行動,面向優質技術成果,采用“多資源配置、資金開支梯度管理、節點督控、先投后股”的模式,與團隊一道開展產品研發、概念驗證及應用場景開拓,推動技術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