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4-07-26 10:44:07
原標題:解碼新質生產力的“聊城答案”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解碼新質生產力的“聊城答案”
來源:山東商報
聊城,一座依偎在黃河畔,生長在運河邊的“兩河明珠”之城。近年來,聊城市積極融入國家和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發揮區位比較優勢,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數實融合、綠色發展等舉措,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3年,聊城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上企業81家,實現營收104.23億元,首次破百億,同比增長12.62%,跑出了產業發展的“加速度”。同年,聊城市600余項改革成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100余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有序承接,20項典型經驗獲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勵,一系列引領性、標志性改革成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獲悉,2024年一季度,聊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691.5億元,同比增速6.0%。日前,由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首場“聚力攻堅看進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24年以來聊城市發展和改革有關工作情況,聊城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的半年“成績單”。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鄭曉彤
固本培元
傳統優勢產業向上突圍
聊城是典型的傳統產業城市,傳統產業產值占比70%,擁有31個制造業大類中的29個,是全國最大的鋼管產銷基地、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之一。
在聊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百順看來,傳統產業既是聊城的“家底”,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以傳統產業催生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要正視高端供給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等問題。”
7月中旬,位于聊城市茌平區的山東駿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鍛造車輪項目現場,一條待投產生產線完成了組裝調試。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被列為2023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
“項目完成后,建成新能源乘用車鍛造車輪生產線1—2條,年生產能力100萬只,年產值不低于10億元。”在山東駿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樹新看來,這是公司由商用車領域向乘用車領域的“破冰突圍”。
事實上,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作為聊城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一直以來都是聊城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聊城市以延鏈、補鏈、強鏈為主線,聚焦城區和高唐兩大基地,構建產業鏈條完整、競爭優勢突出、集群特色鮮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當地汽車及基礎零部件產業已形成以中通、時風等為龍頭,集整車和零部件研發、生產、貿易于一體的汽車工業體系。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聊城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簽約招商9個,簽約金額31.26億元;68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34.9%。
守正創新
科技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聊城市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產業發展,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臨清市杜莊村的金耳智慧方艙內,工作人員正通過調試超精度秒級智能化控制系統“海為云”,為即將進艙的4200余個菌包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生長環境。
據了解,作為當地發展科技現代農業產業的典型案例之一,金耳智慧方艙是一項綜合利用電子信息、環境控制、云計算、大數據、5G和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創新項目。
“方艙通過對作物的生長條件實現精準控制,零人工操作、無污染、生產效率極高,幾乎不受外界環境影響。”臨清市新華路街道辦事處主任賈桂強介紹,金耳智慧方艙一年可以種植十茬金耳,可為農戶實現增收7萬元至8萬元。
從陽谷縣農信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創新研發以“農大761”為代表的高產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破解小麥優質不高產“卡脖子”難題;到莘縣在全國首創農藥處方制,在全域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的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作為傳統農業大市,今年以來,聊城市聚焦“建設農業強市”目標,從供給保障、科技創新、裝備升級、產業發展等方面入手,破解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挖掘發展潛力,強化要素支撐保障,發展具有聊城特色的現代高效農業。
除了特色農業,在聊城臨清,數字化轉型升級后的軸承產業,同樣發揮著“轉動”五洲的奇特魅力。位于山東軸承產業集群核心區的臨清市潘莊鎮,被譽為中國軸承之鄉,當地以軸承制造為主導產業,有著國內鏈條最完整、品類最齊全的高端軸承生產基地。其產品出口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70多個國家,年出口額約70億元。
“我們依托專業互聯網平臺,對入駐園區的16家企業實施數字賦能,利用工業互聯網+5G技術,通過設備連線上云,實現生產加工、產品銷售、資源管理全鏈條數字化,打造軸承數字化車間‘潘莊樣板’。”臨清市潘莊鎮副鎮長閆繼珂介紹,如今,軸承產業數字賦能示范園內8家企業已完成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園區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擁有各類專利84項,多項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壁壘。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臨清市聚焦軸承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服務賦能、數字賦能、科技賦能,破解傳統產業發展瓶頸,高標準建設軸承產業園區,著力培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持續創新“數實融合”新路徑,以新質生產力催化新型工業化,將產業園區化為基礎,打造軸承產業“數實融合”齊魯樣板,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當地現有國家級眾創空間1處,院士工作站1處,省軸承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1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單項冠軍企業2家,省專精特新企業22家,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試點園區及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各1個,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8家。
因地制宜
城市綠色發展蹚出新路徑
在聊城高新區,山東龍普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內,技術人員正在組裝調試一套新研發的節能空調熱水器系統。據介紹,這套系統有著提供熱水與冷風模式、提供熱水與熱風模式、僅供熱水模式、僅供冷風模式等多種工作模式,可用在賓館、酒店等冷量、熱量需求較大的場所。
“我們的節能空調熱水器系統,可以通過系統室內的熱量回收轉換成熱水,熱風不外排,比使用太陽能更加節能減排環保。”公司技術總監王偉介紹說,響應聊城綠色發展戰略,近年來,他們公司圍繞清潔能源創新求變,堅持科研創新與技術革新,深耕細作清潔能源細分市場,探索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聊城市因地制宜,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通過聚力打造循環型產業體系,當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9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98%,能源“含新量”不斷提升。
今年上半年,聊城市在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煤電行業轉型升級以及推進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增長方面成果顯著。據悉,聊城首批陸上風電可開發容量350萬千瓦,共9個標段,裝機量居全省首位,涉及7個縣(市、區),新增臨清、陽谷、冠縣、高唐4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被納入省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中長期發展規劃。
截至6月底,聊城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為457.51萬千瓦,同比增長15.50%,占所有裝機容量的28.36%,比重提高3.66個百分點;儲能裝機容量18.34萬千瓦,同比增長243.67%、占比提高0.8個百分點。1—6月份,當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33%,占全部發電量比重達10.81%。
眼下,作為山東省首個開展市級綠色制造示范培育的地市,聊城已然成為全省出臺“綠色制造”支持政策最多的地市。今年以來,聊城市成功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市共培育省級以上綠色設計產品9種、綠色工廠3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7家、綠色工業園區2家,市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67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