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8-04 14:27:08
原標題:大模型時代,青島的“藍色切入點”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原標題:大模型時代,青島的“藍色切入點”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全國已有117個大模型完成備案,而青島率先從政府層面提出發力海洋大模型,建設海洋大模型集聚區
大模型時代,青島的“藍色切入點”
人工智能(AI)是當今世界最具前景和影響力的科技領域之一,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目前,北京、上海、蘇州、成都等城市都出臺了“算力券”政策,強化對人工智能產業向上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效利用。
青島亦在此列。前不久,青島出臺的政策明確提出,每年將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的“算力券”,對算力“使用企業”和大模型“建設企業”進行補貼,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政策背后,彰顯了諸多城市著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緊迫感以及政策互鑒。但在這個大模型“群雄逐鹿”的時代,依托海洋優勢和特點,青島找準了自己的“藍色切入點”——青島是第一個從政府層面提出發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城市,并于今年6月印發全國首個系統謀劃和推進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開創了系統謀劃和推進海洋大模型領域發展的先河。
眾多高校、企業、院所發力海洋大模型
作為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最激烈的賽道之一,一年多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迅猛。目前,我國已有117個大模型完成備案,呈現“百模大戰”的發展態勢。在海洋領域,我國眾多高校、企業、院所加大研發力度,紛紛推出海洋大模型產品。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發布或報道10余個海洋大模型,包括“盤古”海洋大模型、“AI-GOMS”海洋基礎大模型、“曦和”海洋預報大模型、“瀚海星云”基礎大模型、“問海-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璞云”海洋氣象大模型、“OceanGPT”海洋科學大模型、“PortGPT”港口大模型、“ShippingGPT”航運大模型、“瑯琊泊”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廣為·智港”智慧漁港大模型、天潤智力環境人工智能大模型(AIGC)等。此外,還有山東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北極海冰大模型”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等多個海洋大模型正處于加速研發階段。
從海洋大模型研發主體來看,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不同主體均積極參與,涉及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華為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國實集團、天津港等企業,以及嶗山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等事業單位,集中在北京、浙江、青島、廣東、湖南、上海、天津等省市,這些城市幾乎都在獲批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11個城市范疇內。
從海洋大模型類型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等領域,屬于語言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系列GPT是語言大模型的代表,例如,“OceanGPT”海洋科學大模型主要處理海洋科學的問答和內容生成任務;“PortGPT”港口大模型創造了數字人助手“天天”,服務港口企業生產交接班會議、港口通識性問答和企業宣傳等。多模態大模型能夠處理和理解多種不同類型數據,如文本、圖像、視頻等,例如,“范蠡大模型1.0”可以實現漁業圖像、視頻等多模態數據采集、清洗、萃取和整合等,為漁業養殖工人、管理經營者和政府決策部門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支持。
從海洋大模型應用領域來看,主要包括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瀚海星云”基礎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的代表,這是一款面向國產新一代超算平臺研發的多模態泛領域海洋大模型,可以垂直賦能N個應用領域及X個應用場景,用于加速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相較于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具有更強的行業專業性,已公開的10余個海洋大模型主要服務于海洋預測、港口、漁業行業。垂直大模型進一步縮小大模型的應用范圍,例如,“北極海冰大模型”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聚焦于北極海冰預報。
體系化構建海洋大模型更具全球競爭力
相對其他城市而言,青島在海洋特色資源、算力、數據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具備優勢,有責任、有能力來引領海洋大模型的建設和發展。所以,當人工智能大模型風起云涌,各研發主體陸續發布海洋大模型時,青島率先從政府層面提出發力海洋大模型。
更為重要的是,青島致力于體系化建設海洋大模型,著力構建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內的基礎大模型矩陣、以“問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為代表的N個行業大模型和X個重點應用場景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著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研發建設大模型,需要“集齊”三大核心要素——數據、算力、算法。在已有優勢前提下,青島正在加快布局。統籌整合全市海洋數據資源,推動多源異構海洋數據的匯集,著力收集極端事件等稀缺性海洋數據,有效打破海洋數據孤島;加快建設國實算力中心、“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實現算力擴容提質升級,力爭到2026年總算力達12000P。同時,建設全市算力調度“一張網”,提升算力云服務能力,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青島日前出臺的“算力券”政策,對于算力“使用企業”和大模型“建設企業”都是利好,有利于算力資源高效利用。政策規定,青島每年將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的“算力券”。對于滿足“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萬元、算力費用超過10萬元”這兩個前提條件的企業,可通過青島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購買和使用算力服務,按照企業實際支付算力費用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同時,支持大模型研發企業購買算力和使用服務,企業滿足相關條件后,可通過全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按照大模型建設方實際支付算力費用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
此外,青島還在加強開放合作,促進海洋大模型的研發和能力提升。例如在港口方面,山東港口已與華為、嶗山實驗室等單位開展全面合作,未來將采用1+N開放合作模式,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港口大模型建設。
目前,青島研發的“瀚海星云”基礎大模型、“問海-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均已發布。其中,“問海-海洋環境預報”在多個主要預報指標上優于數值預報產品,預報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相較于數值預報模型在計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極大地節省了計算時間和能源消耗。未來,嶗山實驗室還將加快構筑“問海”大模型體系,研制氣候預測大模型、海洋生態預報大模型、極地海洋大模型等。
山東港口大模型整體發展規劃也在加快編制,已歸納形成港航服務、港口生產、設備運維、平安港口等10個大面、近百種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按照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先期選取了法務風險防控、設備智能運維、輔助經營決策等典型場景進行試點建設,已完成港口大模型基礎平臺搭建和功能開發,將陸續上線試運行。
不過,建設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當前我國已有117個大模型完成備案,已公布10余個海洋大模型,但并非所有大模型都得到了市場認可。當大模型應用逐漸走入深水區,我們的海洋大模型不只是在數量上“刷榜上位”,而是在應用場景上“切實有用”,才算真正的成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