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9-01 14:16:09
原標題:濟南全面深化改革展望之生態文明建設篇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全面深化改革展望之生態文明建設篇
來源:濟南日報
近年來,濟南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追藍逐綠、向美而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濟南幸福圖景可觸可及,濟南奮力譜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厚植底蘊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向好
今年8月初,一則消息引來諸多關注——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在黃河支流浪溪河中捕撈到瀕危魚類黃河刀魚。這也是在黃河入海口捕撈到之后,首次在黃河流域濟南境內發現。
物種再次“上新”,這樣的場景近年來在濟南不時出現。
小清河濟南段時隔60多年再次發現中華鳑鲏種群,佛慧山首次發現全球新記錄蝸牛物種,位于鬧市的大明湖迎來數十種有益處、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的“三有”鳥類“落戶”……
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發現野生林木種質資源50種、栽培樹種(品種)資源478種、陸生野生動物331種,其中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6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7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1種、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種、農作物種質資源177份。
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逐步上升,背后是濟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濟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加快提升現代環境治理能力,美麗濟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天更藍。2023年,全市細顆粒物PM 2.5較“十三五”末改善22.4%。2024年上半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3;PM 2.5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優。
水更清。21個國、省控斷面和16處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五年實現100%達標。小清河(濟南段)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地更凈。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廢棄礦山變“綠水青山”,全市已修復歷史遺留礦山圖斑461處,今年176處圖斑治理工程正在實施中。
泉水叮咚、萬木蔥蘢、美景絢麗,濟南厚植生態底色,不斷繪就美麗新畫卷。
逐綠前行
激蕩綠色發展澎湃動能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廢硅藻土等固體廢物并未丟棄,而是全部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達100%。在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的車間里,這只是“無廢工廠”建設中的一個微小場景,已成為常態。
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采用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廢棄資源充分利用、上下游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推進“無廢工廠”建設。其中,工廠實施污水處理厭氧去除率提升,每年降低污泥產生量約830噸,同比降低22.3%;“提級”使用生產車間熱能,綜合能耗同比降低13.0%,為減少碳排放提供新途徑。
提升工藝源頭減量、變“廢”為寶加強利用、建立體系規范管理……今年4月,38家企業成為濟南市第一批“無廢工廠”,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推動工業領域“無廢”發展。
“無廢工廠”只是眾多“無廢細胞”中的一種,更多“無廢園區”“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的生動場景正在濟南不同角落上演。
歷下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聚焦推動“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節能降耗、垃圾分類、反食品浪費”等工作,成為濟南市首批“無廢機關”;濟南市市中區泉澤小學打造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將廢水用于綠化灌溉和保潔;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推進全過程“無廢化”建設,景區門票線上化率保持在98%以上,年可節約紙張5噸以上。
“無廢城市”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濟南在全省率先出臺創建工作指南,從工業、生活、農村等領域入手,多層次立體推進各級各領域“無廢細胞”建設,讓“小細胞”凝聚“大能量”,加快建成覆蓋全社會、全民參與的“無廢城市”,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亮點模式。
濟南搶抓綠色低碳先行機遇,全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
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建設,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
加大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力度,加速完善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積極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健全排污權、水權等綠色要素交易機制,探索開展碳足跡工作,低碳試點示范多點開花。
濟南在全國低碳城市試點評估中獲得最高一檔的“優良”等次,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點綠成金
生態紅利持續加速釋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中,蘊含著無窮經濟價值。
在剛過去的盛夏,萊蕪區雪野街道房干村再次成為關注焦點——2024鄉村好時節·樂動生活主題年系列活動暨第24屆房干生態旅游節啟幕,為游客們帶來豐富的綠色盛宴。這個曾面臨發展困境的小山村,通過40多年的治山治水、植樹造林,走出了立足和依靠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華麗轉身的路子。房干村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也是山東第一個獲此稱號的村莊。
夏天,每當夜幕降臨,章丘區白云湖街道辛豐村的村民們紛紛走進果園,享受“抓金蟬撿金錢”的樂趣。在自家果園養殖金蟬,林上林下“雙經濟”讓大家收入明顯提高。辛豐村將金蟬養殖業規模化,組織采摘體驗活動,讓金蟬養殖業帶動起村里一二三產業,促進鄉村經濟多元發展。
5月開幕的2024年“源味南山·南山好時節”第二屆“采摘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系列采摘季,將持續到11月,推出22項采摘活動。南部山區立足生態優勢,賦能鄉村振興,推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作為省級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濟南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循序漸進,探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模式,讓生態建設成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動力”。
不斷將特色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加速釋放生態紅利。在濟南,越來越多人成為“兩山”理念的見證者、維護者、貢獻者,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共建共享
繪就幸福美好生活圖景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誰也不是“局外人”。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在濟南成為很多人的行動選擇。
“在戶外活動中,我們換了種方式履行義務植樹責任。”再回憶起,“凌攬戶外”驢友團體志愿者都覺得“活動很有意義”。今年6月,他們參加了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在龍洞風景區舉辦的“全民義務植樹+”走進山林活動,體驗森林步道,聽專家講解林業知識,沿途撿拾步道兩側垃圾、維護步道設施、懸掛防火標識、進行衛生保潔,共同栽下凌霄、爬山虎等攀緣植物。
誰說植樹月才能履行植樹盡責?濟南把履行植樹義務融入綠地建設、護林防火、濕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方面面,推動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由傳統單一的植樹造林向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等全過程、多形式轉變。市民不僅可以在踏青、郊游時,在公園、步道、綠道等不同場所參與植樹盡責活動,還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就近參與義務植樹盡責活動。
濟南今年創新建設50處“共建花園”,正在穩步推進中。每一個“共建花園”即是一處園林驛站,也是一處義務植樹盡責基地。讓居民享受綠色生活帶來的幸福與美好,更推動實現義務植綠“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濃厚。
濟南加快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今年將新建各類公園、綠化活動場地200處,新建各類綠道100公里,完成造林1.6萬畝、森林撫育6萬畝。
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必定是一座“生態之城”。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好山、好水、好風光、好場景不斷融入泉城百姓的日常生活。
帶小朋友在佛慧山敲核桃、喂松鼠,約三五好友相聚綠地草坪拉家常享美食,漫步大明湖“一湖一環”綠道感受悠閑時光,在功能多樣的公園邂逅美妙奇遇……濟南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城市綠化功能品質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悄然走俏,美好生態福利觸手可及。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濟南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以實際行動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