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國家文物局“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工作部署,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4年9月22日至24日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辦“情牽家國·意在超然”“東坡行旅”濰坊(諸城)游宣傳推介活動。
本次活動以“情牽家國·意在超然”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蘇軾知密州主題活動,攜手各“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城市一道,深入挖掘東坡文化特色,研究提煉東坡遺跡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
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秋,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期滿后,權知密州軍州事,首次升任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密州時屬京東東路,州府治所在今濰坊諸城。諸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魯東南歷史文化名城,因境內密水而得名密州。當地密州為京東東路第一大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龍山文化、東夷文化重要發祥地,是恐龍之鄉、舜帝故里、千年古州。蘇軾有詩贊曰:“漫說山東第二州,棗林桑泊負春游。”蘇轍也贊嘆:“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佳節和國慶黃金周即將來臨,正是出游好時節,來一趟濰坊諸城,盡賞密州之美。
1、超然臺——“天下第一中秋詞”“最美清明詞”創作地
蘇軾任密州知州后,增葺北城墻舊臺,蘇轍以“超然”命名,蘇軾作《超然臺記》述其“超然”思想,在此創作了天下第一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最美清明詞《望江南·超然臺作》,超然臺遂成為“天下第一臺”。
2、快哉亭遺址——“千里快哉風”發源地
蘇軾新葺密州城西北的送客亭,取名“快哉亭”,蘇轍和文同留下了歌唱此亭的詩作。蘇軾非常喜歡此亭,后于徐州、黃州分別建有“快哉亭”,密州快哉亭,為“千里快哉風”的源頭。
3、雩泉亭——蘇軾祈雨處
蘇軾為緩解密州的旱情,多次帶領屬下和百姓到常山山神廟祈雨,將廟旁山泉斫石為井,供周邊百姓飲用和灌溉,取名“雩泉”。又在泉上建亭保護,為蘇軾勤政愛民的真實見證。
4、黃茅岡——蘇軾“密州出獵”地
蘇軾常山祈雨有應后,回神廟祭謝,歸途中帶領屬下進行了盛大的狩獵活動。蘇軾策馬挽弓,“西北望,射天狼”,彰顯了報效國家的情懷。作《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開創了新的詞派——豪放派。
5、廣麗亭——常山“絕頂”
蘇軾在密州時,經常與朋友一起登常山。熙寧九年,作《登常山絕頂廣麗亭》,對人生、社會、仕途等進行了思考,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廣麗亭至今聳立在常山西峰,是常山又一文化勝景。
6、北蘇堤——第一條蘇堤
熙寧九年,蘇軾在密州城南的扶淇河上,帶領百姓修筑了堤壩,把扶淇河水引入城中供人們飲用。此堤比杭州西湖蘇堤還早十四年。“北蘇堤”是蘇軾心系密州百姓的真實寫照。
7、舜廟——“相將呼虞舜”之地
諸城是中華道德始祖虞舜的出生地。蘇軾在密州時,多次到城北諸馮的舜廟祭拜,追慕舜帝的功績和孝道。蘇軾在《登常山絕頂廣麗亭》詩中寫有“相將呼虞舜,遂欲歸蓬萊”。
8、盧山——蘇軾“五詠”的神山
位于密州東南部的盧山,因秦博士盧敖隱居而得名。蘇軾多次登臨此山,探訪盧敖洞,圣燈巖,登上飲酒臺,暢飲三泉水,作《盧山五詠》。盧山的奇光異景,引人入勝,自古以來,游人不絕。
9、障日山——密州“小峨眉”
障日山,諸城東南最高峰,因山高障日而得名,與盧山東西相鄰。蘇軾在《盧山五詠》中有《障日峰》詩:“長安自不遠,蜀客苦思歸。莫教名障日,喚作小峨眉。”將對家鄉的思念,傾注于障日山上。
10、馬耳山——“未隨埋沒”的雙尖
馬耳山為魯東南第一高峰,因“雙峰并峙、狀如馬耳”而得名。密州一場大雪之后,馬耳山第一次進入蘇軾的視野,“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成為描寫馬耳山最精彩的詩句。
11、韓信壩——蘇軾“思淮陰之功”的古戰場
發生在古密州的濰水之戰,對楚漢爭霸的結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韓信囊沙截流,水淹楚軍,取得勝利。蘇軾多次到韓信壩游覽,追憶韓信的功績,感嘆其未得善終。韓王壩月,成為諸城的八大勝景之一。
12、扶淇河——“扶淇自古北流水”
密州的扶淇河久負盛名,蘇軾于其上建流觴亭,與文友舉行了堪與蘭亭雅集相媲美的密州上巳雅集。蘇軾又在扶淇河修筑了大堤,造福密州百姓。扶淇河,流淌著濃濃仰蘇情思,閃耀著東坡文化的光芒。
13、明月亭·短松岡——東坡“思量”處
明月亭·短松岡位于常山東南坡。蘇軾路過此地,見矮松林立,想起了在家鄉手植的短松林,勾起了思鄉之情。晚上夢到了去世十年的發妻王弗,寫下了著名的記夢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14、常山——諸城第一文化名山
常山位于諸城城南十公里處,蘇軾當年多次登臨祈雨、狩獵,建雩泉亭。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祭常山回小獵》《雩泉記》等名篇。常山的景點有蘇公廬、廣麗亭、碧霞宮、安華塔、文博苑等。
來源:大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