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4-09-25 18:46:09
原標題:2024東方航天港產業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辦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2024東方航天港產業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辦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9月24日上午,在捷龍三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從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追太陽”夢圓之際,煙臺召開2024東方航天港產業發展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江成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頒發“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突出貢獻獎”。
來自高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企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200余名院士專家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東方航天港發展新階段:煙臺市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共建東方航天港研究院,煙臺國豐集團與之江實驗室、地衛二空間技術(杭州)有限公司、陸海空間(煙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星座,與陜西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新型運載動力總裝試驗基地等多個項目落地煙臺。
三年后,煙臺市有望實現“百次海上發射、百發火箭量產、百顆衛星上天、百億營業收入”。
聚焦三大領域
布局三大園區
煙臺海上發射實現“十三連捷”,東方航天港“前港后廠、北固南液、系統集成、出廠發射”的能力布局明晰,距離“全國最大、配套最全、集聚效應最強”的商業運載火箭生產基地總目標又近了一步。
展開產業鏈圖譜, “一站式”發射服務模式一目了然,足以詮釋為何是煙臺東方航天港成為全國唯一的海上商業發射母港:可滿足我國70%的商業衛星入軌發射需求,具備“近海一周兩發、遠海兩周一發”的保障能力。
“海上發射優勢日益突出,2019年首次海上發射,國內固體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首次近岸海上發射,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保障海上發射任務13次,累計發射衛星75顆。”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在會上指出,站上萬億新起點的煙臺深入落實航天強國戰略,搶抓商業航天發展機遇,聚焦“星、箭、彈”三大領域,重點布局打造東方航天港、煙臺衛星產業園和空天海戰略裝備智造城三大園區,初步構建起“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商業航天產業體系,快速形成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配套集成、衛星應用、航天文旅于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合作場景,東方航天港衛星產業垂直系統體系加快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瞄準建設國際一流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和國家級空天信息產業園目標,形成“一站式”發射服務模式,實現常態、高頻的海上發射態勢指日可待。
在發射端,煙臺市力爭到2027年組織保障海上發射100次以上;在能力端,到2027年建成投用2個半固定式海上平臺、多個固液發射工位、1艘機動發射船和1艘智能化指揮船,形成“固液兼容、冷熱兼備”的商業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母港和“機動發射+岸基發射”的海上發射新模式。到2027年實現“百次海上發射、百發火箭量產、百顆衛星上天、百億營業收入”,用5年時間集聚形成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開辟新賽道
重塑新優勢
仰望星空逐夢九天,再接再厲乘勢而上。
2024年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關鍵之年,“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煙臺舉全市之力推動商業航天建設“天地空一體化”的網絡布局,開辟了新的產業發展賽道。
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蓬勃興起,全市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航天產業基金,培育山東微納衛星創新中心、海上航天裝備創新中心等16個國家級、省級科創平臺,建成全國最大整箭總裝總測基地。啟動建設衛星工廠,打造柔性衛星生產線。投用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推進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基地建設,打造全國新型空天運載動力試驗中心,預計到2027年火箭制造能力突破年產100發。布局整星制造及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到2027年全面實現量產能力。
作為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海上發射母港的城市,煙臺圍繞“星、箭、船”三大核心能力建設,形成了海上有船、陸上有箭、天上有星總體格局,啟動了衛星星座組網,具備了星箭研制發射一體化優勢,目前已落戶山東長征火箭、九天行歌、東方空間、星河動力等頭部火箭制造企業,具備年產50發火箭的能力。
校地政企攜手
共謀發展引擎
自2022年起,東方航天港產業發展大會已舉辦三屆,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從未缺席。此次來煙臺,頭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光環的老人家,精神矍鑠地走上臺,從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江成手中接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突出貢獻獎”證書。
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我國商業航天市場潛力巨大,將成為萬億元級的新興產業。
從2003年武漢大學牽頭建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到2022年啟動我國新一代智能遙感星座建設,再到2023年全球首顆基于天地互聯網的智能遙感衛星-珞珈三號01星(煙臺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武漢與煙臺結下了不解情緣。
星座落戶衛星數據產業園以來,開放地球引擎系統平臺陸續上線,9家上下游企業相繼入駐。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融合、智能服務,空天數據應用加速崛起,星座運營體系構建成型。
“計劃到2030年研制發射衛星252顆,組成低軌對地觀測衛星星座,實時感知地理信息。”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過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密擲地有聲地說。
共話商業航天發展新方向,共謀未來產業發展新引擎,是校地政企義不容辭的使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認為,武漢大學與煙臺市在空天信息領域攜手合作,前期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果。此次與煙臺市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建東方航天港研究院,是鏈接學校和政府的重要平臺,也是落實全面合作的有力抓手。雙方將深度合作,將研究院建設成為服務山東、服務煙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據張平文介紹,瞄準國家商業航天戰略需求,東方航天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從火箭研制與發射、衛星和載荷研制、遙感衛星星座的運營和管理,到遙感數據生產和服務的航天產業全鏈條的全國頂尖研究機構。研究院按照“六個一”模式建設,包括一個國家級平臺、一個星座、一個成果轉化基地、一個研究生實踐基地、一支產業基金、一個產業運營公司。
其中,國家級平臺,在空天信息領域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1家以上,謀劃布局國家實驗室(基地);星座方面,武漢大學與煙臺市共同爭取在國家層面得到政策支持;成果轉化基地,研究院在煙臺建設打造成果轉化基地,推動武漢大學相關成果在煙臺轉移轉化;研究生實踐基地,由武漢大學每年派遣博士、碩士研究生在煙臺實踐基地培養;產業基金,依托煙臺市航天產業基金,設立東方航天港研究院子基金;成立產業運營公司,開展商業模式開發和成果應用示范推廣。
YMG全媒體記者 龐磊 張怡 通訊員 駱健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