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11-19 08:52:11
原標題:年產100萬噸!青島聚力打造具有都市農業特征、集約高效發展的新型果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年產100萬噸!青島聚力打造具有都市農業特征、集約高效發展的新型果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在平度市大澤山鎮,葡萄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萬余畝、輻射帶動6.2萬農戶,當地依托葡萄成熟季打造的第38屆中國·大澤山葡萄節,創下了兩個月接待游客80余萬人、帶動文旅綜合收入1.5億元、助力戶均年增收3萬元的優異成績。在萊西市河頭店鎮,東大寨蘋果遠銷至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俄羅斯,東大寨蘋果畝均純收益2萬至2.3萬元,帶動全村800余戶村民年增收3000余萬元。日前,青島市蘋果名特優品種評價展示活動暨萊西市秋季“黃河大集”第十二屆東大寨蘋果豐收季盛大開幕,以節慶活動促消費,為村民開辟出一條增收新路徑。
作為僅次于糧油、蔬菜的第三大農業種植產業,果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和建設農業強市的必然要求。
東大寨蘋果節 苗瑋 攝
在青島,果業是農業支柱產業之一,種植面積穩定在57萬畝左右,年產量約100萬噸,培育了“大澤山葡萄”“黃島藍莓”“東大寨蘋果”“云山大櫻桃”等一批叫得響的品牌,是我市“36111”穩產保供體系的重要組成。同時,果園也是大花園、大公園、大樂園,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社會效益突出、生態效益顯著,且主要種植在丘陵和山區,不與糧食爭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以蘋果種植為例,青島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種植蘋果歷史悠久,是中國現代蘋果發源地之一。近年來,青島不斷提高蘋果種植水平,優化熟期結構,穩定產業規模,提升蘋果品質和種植效益。目前,全市蘋果栽培面積穩定在11萬畝以上,年產量超26萬噸,種植蘋果品種20余個,主栽蘋果品種有富士系列、元帥系列、名月、維納斯黃金等10余個。據介紹,在剛剛結束的山東“農技杯”果品大賽上,青島市共斬獲金獎2項、優質獎7項,3個新品種獲評全省優新果品,5人獲全省種植能手稱號。
當下,如何將果業這一支柱產業升級?青島的路徑是發展現代果業,打造具有青島都市農業特征、集約高效發展的新型果業。
東大寨蘋果節 苗瑋 攝
這首先要大力發展設施果業。設施果業作為果樹產業的新業態,能顯著提高單位面積效益,是實現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青島,現代化智慧化的農業設施,讓種植更有效率、更添效益。
作為黃金緯度上的“藍海明珠”,青島藍莓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年產值超過10億元,設施種植大約占藍莓種植的半數。“今年我們的藍莓早早就上市了,果實大、口感好,根本不夠賣。”青島森茂常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偉介紹,在大棚內,他們引進了基質栽培技術和全程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讓藍莓栽植密度擴容2到3倍,實現定時定量水肥供給、智能測溫、便捷控溫,在土地改良、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蟲害的防治、果實的采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神農漁業公司大棚則更加集約高效,在這里,漁業養殖全年作業,藍莓生長期為11月到次年5月,藍莓采摘完后,便開始培育豆芽,豆芽最佳生長期是6月到10月,在時間上實現了無縫對接。董事長姜春雷介紹,這是新型立體設施農業項目,在土地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節省人力成本、增加收益等方面,較傳統大棚種植有了質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果業自身擁有的文化屬性也被重視和挖掘。在青島,依托果業,大量特色農文旅活動正在加快打造。比如,基于采摘,打造了區域性蘋果節、藍莓節、草莓節、梨花節、葡萄節、櫻桃節等果品主題節會,這些年,還將節會“前置”至櫻桃花、梨花盛開的盛花季,進一步延伸了增收鏈條。通過“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極大拓展果業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與精品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現代果業,還要強化關鍵技術集成攻關、加快品種更新優化,并且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在全市現代果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突出科技創新驅動,加大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堅持推動育繁推一體化,吸引國家果品產業技術體系、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果品創新團隊、青島農業大學等優勢科技資源在青島落地發展。推廣農機農藝高度融合的果樹省力化簡約化栽培管理技術,示范推廣作業平臺、開溝機、彌霧機、耕翻施肥機等經濟實用型果園機械,著力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果業機械化管理體系,讓現代果業成為青島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通訊員 馮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