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4-11-30 13:25:11
原標題:山東人民沒有忘記陳振麓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山東人民沒有忘記陳振麓
來源:青島晚報
“無論你在哪里,當風從耳邊吹過,云從頭頂飄過,那便是我來看你。看你現在過得比我當年想象中還要好,看這盛世如我所愿。這盛世里,有你有我。只要我的名字不被忘記,我就活著。只要你記得我,我就活著。”無論是在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還是在平陰縣烈士陵園,記者都被陳振麓烈士的事跡深深打動。
感動:墓碑前緬懷烈士
歷史沒有忘記他,山東人民沒有忘記他。11月29日上午,參加遷葬儀式的全體人員在深切緬懷陳振麓烈士的同時,也向千千萬萬的烈士致敬。他們如同璀璨星辰,激勵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陳振麓的墓碑上鐫刻著“陳振麓烈士(1913-1939),玫瑰鎮北辛村人,男,1933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37年11月東北軍工委決定成立青島市委,由陳振麓任市委書記,1939年在濟南犧牲”。
隨后,平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黃緒軍分別向青島晚報和《英雄陳振麓》劇組頒發表揚信。報道陳振麓烈士事跡的《青島晚報》、陳振麓紀念郵票和《英雄陳振麓》紀錄片視頻,由該局收藏并將進行廣泛傳播。“讓烈士忠魂遷葬到烈士陵園,彰顯了我們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傳承和弘揚烈士精神不僅是緬懷過去、激勵未來、凝聚社會正能量的重要途徑,更是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黃緒軍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媒體平臺,加強烈士精神的宣傳教育,廣泛宣傳陳振麓烈士的英雄事跡,提高社會對烈士的知曉度和認同感,讓更多人感受到烈士精神的偉大力量,讓烈士精神更好得到傳承。同時,通過加強烈士陵園的建設與管理、開展烈士紀念活動、完善陵園設施,提升陵園環境,為烈士提供一個莊嚴肅穆的安息之地。”
“《叔叔陳振麓二三事》這本書,是我的父親陳玉珩根據檔案資料整理的事跡,包括青島晚報的報道也收錄了進來。對于這本書和青島晚報的報紙,我們陳家所有人都會代代相傳,學習我爺爺的光榮事跡,知道我們家出了這么一位英雄。”陳振麓的侄孫女陳艷自豪地告訴記者,“今天,我們全家人圓夢了!現在我們后輩還有很多人在軍隊里,他們一定會秉承我爺爺的遺志,繼續為人民服務,做出更大的貢獻。”
探尋:跨世紀夙愿背后
一封信,引起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探尋。去年,青島建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紅色系列紀錄片時,王紹君團隊收到了原中共青島特支書記李欣的女兒李寧的微信:“歷史不能忘記英雄陳振麓。”李寧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找到了陳振麓親屬的來信。信中說,因上世紀歷史原因,烈士證明等檔案資料丟失,希望戰友證明陳振麓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助其早日“歸隊”。在拍攝紀錄片《英雄陳振麓》的過程中,深受感動的王紹君團隊核實細節后,于今年10月聯系了相關部門和本報記者,共同幫陳振麓的家人實現85年來的跨世紀夙愿。
“《英雄陳振麓》劇組在拍攝時得知,陳振麓烈士埋葬在我縣行政區域內。局長黃緒軍帶領工作人員到玫瑰鎮北辛村了解情況,經過細致摸排,實地考察并確認了埋葬在村里公墓內的陳振麓烈士墓。服務中心向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匯報了這一線索,并聯系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經過積極搜集資料,確定了其烈士身份。青島晚報刊發的新聞《追尋歷史 讓英雄歸隊》,對陳振麓烈士的事跡進行了客觀詳實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正能量反響。”平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0月底,工作人員專程到濟南市歷城區與陳振麓的侄孫女陳艷見面,通過溝通了解,親屬表達了盼其遷入烈士陵園的想法。
工作人員盡快與陳振麓的親屬確認了碑文內容,著手進行刻碑工作,并將陳振麓的名字刻在平陰縣烈士陵園的英名墻上。日前,記者接到平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邀請,赴當地參加陳振麓烈士遷葬儀式,見證烈士忠魂“歸隊”。
紀念:閃耀在醒目位置
在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宣教中心和抗戰館內,記者均在醒目位置看到了陳振麓的照片和生平事跡。通過進一步查閱《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日本入侵青島檔案》《青島黨史人物簡介》等權威資料,記者對陳振麓的光輝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據青島市檔案館的史料記載,陳振麓于1933年參加馮玉祥等人領導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6年,他考入位于青島的國立山東大學生物學系,并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青島地方部隊。1937年9月,陳振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青島特支成立后擔任組織委員。1937年11月,他帶領部分“民先”隊員和進步學生進駐嶗山畢家村。東北軍工委決定,撤銷中共青島特支,成立抗日戰爭時期第一屆青島市委,由陳振麓擔任市委書記,加緊籌備抗日游擊隊。1937年11月底,青島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嶗山抗日游擊隊第四中隊成立,陳振麓擔任中隊長。
1938年1月,陳振麓等人率領游擊隊分批前往諸城,與高密游擊隊的抗日力量會合,組建高密游擊隊第四中隊。隨后,中共青島市委與中共高密游擊隊工委合并,組成中共魯東南工委,陳振麓擔任工委委員。1938年3月,陳振麓帶領第四中隊轉移到江蘇省。1938年秋,陳振麓因嚴重肺病和體力透支,暈倒在連云港戰場上。黨組織將他安排在日照的醫院進行治療和休養。在此期間,陳振麓仍然支撐病體,全心全意為黨工作,培養和發展了一批黨員。1939年1月,陳振麓的病情加重,家人長途跋涉將他抬回濟南。2月,陳振麓在彌留之際,仍然唱著《國際歌》,展現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傳承:十幾位后輩從軍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后來人。陳振麓的侄子陳杰曾保管他的照片和遺物,遺物中,有陳振麓的大學校服、學籍表、生物作業手稿,以及戰友的信件。2011年,陳杰去世后,他的弟弟陳玉珩繼續保管珍貴的照片和物件。“我叔叔真想著真槍實彈地和日寇拼命,他和大學同宿舍的李欣、王希堅有共同的革命意志,組成了嶗山抗日游擊隊第四中隊。”陳玉珩介紹說,“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他們與高密游擊隊會合,108人轉戰南北,打擊敵偽。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糧食和彈藥都供不上,我叔叔他們三天三夜沒吃飯,彈藥也打光了,可是所有戰士沒有一點退縮。”
“當時我叔叔重病在身,長期的艱苦生活損耗了體力,吃草根、糠團,最后實在堅持不住,他吐血暈倒了,被戰友們搶救過來,運到地下小診所,葉喬波醫生一看不行,說‘這個病我們治不了,趕緊通知濟南的親屬’。我的爺爺陳冠弼,雇了幾個人用擔架抬了他20多天,才回到濟南十畝園的防空洞里。”陳玉珩哽咽著說,“我叔叔死活不進醫院,因為當時那是日本人的醫院,他說寧死也不能吃日本人的藥。在養病期間,他給我的姑姑和大哥這些親戚,講述革命道理和親身經歷,讓親戚們深受觸動。”陳振麓的二姐陳振寅后來犧牲在河西,三姐陳振禧女扮男裝,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堂兄陳振麒到山東聊城參加革命。一個人,影響了一家人。如今,陳振麓的家族已經培養出十幾位軍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不久,在小年凌晨,我叔叔已經筋疲力盡。他忽然挺起身,睜開眼,喃喃地說話,親戚趴到他的耳邊才聽清。唱完國際歌,他用盡所有力氣,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起來,起來,殺鬼子’。他沒有結婚,沒有子女,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陳玉珩眼含熱淚,內心翻涌著。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后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陳振麓親屬的心愿。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首席記者 張譯心 攝影 宋新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