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財經網
2025-02-17 14:32:02
原標題:創業板過會20個月后,煙臺這家公司“夢碎”A股IPO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原標題:創業板過會20個月后,煙臺這家公司“夢碎”A股IPO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在IPO排隊近兩年半、上市委審核通過20個月后,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百瑞”)的A股上市“夢碎”。
2月16日晚,深交所網站發布信息稱,因邁百瑞和保薦人申請撤回IPO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邁百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邁百瑞原計劃發行不超過10110.18萬股新股,募集資金16億元。此次終止創業板IPO后,邁百瑞的下一步動向引人關注。
令投資者感興趣的還有,邁百瑞的“兄弟公司”榮昌生物(688331.SH)2022年科創板上市曾募資約26億元,但近三年公司連年虧損,累計虧損近40億元。
創業板排隊已近兩年半
深交所網站信息顯示,邁百瑞IPO申請文件于2022年9月28日被受理,同年10月26日被問詢,在經歷過兩輪審核問詢后,創業板上市委于2023年6月16日召開會議審核邁百瑞創業板IPO,最終獲得審核通過。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邁百瑞IPO排隊未滿9個月就過會,可以說進程相當順利,但從2023年6月至今,邁百瑞IPO一直未能向證監會提交注冊,已經給終止審核埋下了伏筆。從申報材料被受理算起,邁百瑞此次沖擊IPO耗時近兩年半,但結果讓人遺憾。
招股說明書顯示,邁百瑞成立于2013年6月,2020年11月變更為股份公司,注冊資本40440.71萬元,公司位于煙臺市,王威東、房健民、林健、王荔強、王旭東、鄧勇、熊曉濱、溫慶凱、楊敏華、魏建良等10人為實際控制人。
據介紹,邁百瑞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藥領域的CDMO企業(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企業),專注于為單抗、雙抗、多抗、融合蛋白、抗體偶聯藥物、重組疫苗、重組蛋白等生物藥提供專業化、定制化、一體化的CDMO服務,可覆蓋從早期研發、細胞株開發、生產工藝開發、分析方法開發、質量研究、臨床樣品生產、國內外IND/BLA 申報到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環節。
邁百瑞表示,公司是全球少數具備提供抗體偶聯藥物全鏈條CDMO服務的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累計覆蓋超過140家不同類型的國內外客戶,并累計承接超過310個處于不同階段的CDMO服務項目。2020年至2022年公司CDMO業務收入的復合增長率約51.88%。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報告,邁百瑞2021年在中國生物藥CDMO的市場份額約2.3%,在國內抗體類CDMO領域排名前三;此外,該公司目前在國內生物藥 CDMO企業的生物反應器總規模排名第二。
邁百瑞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屬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的的“生物醫藥相關服務”產業,基于在生物藥CDMO領域的專業化能力,能夠助力客戶有效降低藥物在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及上市后的商業化生產階段的成本,推動提高藥物的研發及生產效率并縮短藥品上市周期。
2020年至2022年快速由虧轉盈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邁百瑞對公司及其所處的市場成長性信心十足。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報告,2021年全球、中國生物藥CDMO市場總量分別已增長至210.77億美元、159.31億元,2017年至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分別達17.2%、52.7%;未來受創新生物藥上市的驅動,全球、中國生物藥CDMO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總量將分別增長至462.07億美元、494.44億元,預計2021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1.7%、32.7%。邁百瑞認為,這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成長空間。
據披露,截至2022年末,邁百瑞累計已承接超過310個處于不同階段的CDMO 服務項目,CDMO業務在手訂單金額為7.86億元;該公司正在執行的CDMO項目中,已有3個項目處于Ⅲ期/關鍵臨床試驗階段、8個項目處于Ⅱ期臨床試驗(不含關鍵臨床試驗)階段。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邁百瑞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利潤也實現了由虧轉盈。上述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746.61萬元、38766.53萬元、50764.14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09.49萬元、5956.14萬元、12888.31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0023.43萬元、14790.47萬元、18802.02萬元。
按照原本的規劃,在IPO成功后,邁百瑞將把募集的16億元資金投資到兩個項目中,其中11.2億元用于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及運營總部建設項目,4.8億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為了解邁百瑞撤回IPO申請的原因及下一步打算,經濟導報記者2月17日致電該公司投資者關系部門,但電話無人接聽。
“兄弟公司”近三年虧損近40億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盡管邁百瑞此次A股IPO失敗令人遺憾,但邁百瑞的實控人們曾成功推動了榮昌生物的上市,募集了大量資金,只不過仍未改變榮昌生物持續虧損的狀況。
據了解,邁百瑞的實控人王威東、房健民、林健、王荔強、王旭東等10人,同時也是榮昌生物的實控人。2022年,榮昌生物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約26.1億元,分別用于新藥產業化、抗腫瘤抗體新藥和自免及眼科抗體新藥研發及補充營運資金。
在此之前,榮昌生物已于2020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募資約5.9億美元,創造了2020年全球生物技術IPO募資最高紀錄。
榮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抗體藥物偶聯物、抗體融合蛋白、單抗及雙抗等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和生產,由于新藥研發管線持續增加,導致研發投入居高不下,榮昌生物業績近年來持續虧損。
經濟導報記者從Wind數據了解到,2018年至2020年,榮昌生物沒有產品上市,營業收入可以忽略不計,但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2.70億元、4.30億元、7.84億元;2021年,也就是其在科創板上市前一年,榮昌生物新品上市帶來企業短暫扭虧,實現營業收入14.26億元、歸母凈利潤2.76億元。
但從2022年至今,榮昌生物又陷入虧損泥潭,且虧損數額巨大。2022年和2023年,榮昌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7.72億元、10.8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99億元、-15.11億元;業績預告顯示,榮昌生物2024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4.70億元。
在榮昌生物募集了大量資金卻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同一批實控人再推一家“生物醫藥相關服務”企業IPO,確實容易引發投資者的關注和疑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