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5-02-20 09:14:02
原標題:青島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青島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要素,以產業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截至目前,青島擁有國家、省、市各級技術創新中心超1000家,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5.36%,帶動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縱觀當今前沿技術進步,企業始終處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關鍵位置,助推著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梢哉f,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密碼”,正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企業成為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為此,青島堅持把企業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實施“沃土計劃”等扶持政策,著力打造“科小-高企-上市高企”梯次培育體系,鼓勵這些科技企業,尤其是科技領軍企業充分發揮其研發投入強、技術水平高、人才儲備足等優勢,攻關共性關鍵技術并增強成果落地的承接能力,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厚植沃土。截至2024年底,全市“科小”企業數量9777家,高新技術企業865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93%。全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達1.2萬家,加計扣除總額超392億元、創歷史新高。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但前沿技術與市場需求并非天然高效對接,讓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到“生產線”、從“書架”走上“貨架”,才能真正讓前沿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青島堅持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大力構建“企業出題、院所答題、市場閱卷”的融通創新模式,推動科技成果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在持續發力下,2024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億元、同比增長12%;面向52家重點高校院所機構和128家重點企業征集成果和需求4100余項,促成“校企牽手”合作775項。前不久,又出臺《青島市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十條措施》,力求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科技成果跟蹤對接機制、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成果轉化聯合支持機制和科技評價激勵機制落地落實,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
在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城市競爭日趨激烈,青島堅持把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握住,聚力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布局上,遵循產業梯度發展的邏輯,按照先導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未來產業的架構升級產業體系,靶向發力40個產業賽道,加快培育形成創新的產業增長點,牽引帶動全產業體系能級躍升,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落實上,成立市創新型產業體系專項小組,統籌推進“10+1”產業發展,每個產業均由市領導牽頭負責、成立工作專班強力推進,構建起“專項小組統籌,牽頭領導掛帥,產業專班主抓,承載區市主戰”的工作格局。通過構建符合城市實際、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體系,一批影響力強、創新潛力足的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細分賽道在市場競爭中構筑優勢,一批研發投入高且產品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加速崛起,一批引領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的領軍人才加速集聚。
經濟發展的信心來自蓬勃的新質生產力。只要我們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一定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當更多從0到1、從1到N的科創成果涌現,城市發展必將呈現全新“可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