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2-28 08:55:02
原標題:述評 | 未來產業:“搶跑”新賽道,創建“先導區”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述評 | 未來產業:“搶跑”新賽道,創建“先導區”
來源:青島日報
未來產業是顛覆性科技創新的載體,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被擺在核心位置的當下,充分認識未來產業的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特征,發揮未來產業的創新引領作用,以高技術提升產業發展的高效能、高質量,成為全國前排城市的共同選擇。
當前,青島正在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其中“超前發展一批未來產業”被設定為主攻重點產業方向之一。這項設定,源于青島在未來產業方面已經有了不少賽道清晰、目標明確的發力點——市南區支持中國移動等企業推進衛星通信與地面5G、物聯網融合發展;嶗山區加快推動太赫茲、深海開發、空天信息等一批未來產業在短中期內規模實現倍數級增長;即墨區聚焦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環節,推動深海裝備與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超前謀劃、系統布局,青島從頂層設計入手,由市科技局牽頭研究的“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方案”正在編制當中,將圍繞太赫茲、深海開發、衛星互聯網、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賽道,構建“8+X”未來產業體系,為青島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打造強力引擎。
運用新技術、開拓新空間,青島的創新型產業體系正闊步“向未來”。
“搶跑”產業新賽道
未來產業意味著技術密度更高、發展潛力更大、可持續性更強,是用新技術開辟新賽道的典型代表。結合發展實際,青島在太赫茲技術、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先進半導體材料等領域以顛覆性技術為引領,“搶跑”新賽道。
太赫茲波是電磁波譜中介于微波與紅外線之間的頻段,具有穿透性強、安全性高、帶寬大、瞬態性、指紋譜性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無損檢測、疾病診斷、低空經濟與通訊等領域。根據簡樂尚博的調研數據,全球太赫茲技術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增長至29.59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23.9%。
在源頭創新方面,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北航青島研究院等一批駐青高校院所均在太赫茲領域有研究基礎。在產業落地方面,青島青源峰達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精度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快速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太赫茲三維層析成像系統等整機產品已經上市,太赫茲源、探測器、光纖飛秒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實現了全國產化,與豫檢集團、寧德時代、遠景能源等200多家龍頭企事業單位達成了深度合作。
與太赫茲相比,類腦智能的發展則處于初期階段。通過模擬人類大腦神經元運行機制、感知模式與認知機理,類腦智能借助機器強大的信息整合、搜索、計算等能力,軟硬件聯合以形成接近人類智能水平的智能機器,是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在類腦智能領域,青島尚無成熟產品,但海信網絡科技、山東極視角、以薩技術、芯恩等約10家企業已在該領域開展產業布局。據麥肯錫預測,今年起全球類腦智能產業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預計到2030年,年均增速將達到100%。青島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算力基礎等類腦相關領域擁有較好基礎,集聚了一批高精尖企業,為類腦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有力支撐,此番已經趕到了“風口”前。
此外,在量子信息領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大學等科研團隊均有涉獵,相關研究覆蓋高溫超導量子感知、量子通信、光譜學與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方面;青島鯤騰量子、思儀科技、中國電信青島分公司等在相關產業領域已有布局。以海洋為特色,中國海洋大學牽頭成立的海洋量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海洋量子通信和傳感技術、量子算法和軟件等領域深耕,推動海洋信息感知和測量、海洋大數據處理和計算的量子化、智能化、高性能。
先進半導體材料領域,聚能晶源、瀚海半導體、華芯晶電等重點企業已形成一定集聚效應。華芯晶電磷化銦襯底等產品通過了國內外50多家客戶驗證;高測科技、賽瑞達等一批半導體裝備企業在半導體材料切割裝備、擴散退火裝備等領域形成發展特色……
探索發展新空間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出自著名太空歌劇《銀河英雄傳說》的“名句”,在今天的視角下恰如其分地描繪著青島發展未來產業的前景——在海洋電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衛星互聯網等細分領域發力,“上天下海”探索發展新空間。
青島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院長王雨君認為,不必把未來產業“神秘化”,未來產業也有其發展規律,要因地制宜進行布局。他的觀點代表著不少業內專家的共識:依托資源稟賦發展未來產業,青島最大的資源優勢是海洋場景,適合以海洋場景為驅動,深耕海洋電子信息、深海資源開發等賽道。
近年來,青島從頂層設計謀劃,布局深海開發等未來產業先導區,獲批青島市深海極地開發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大洋鉆探、深海開采、深海生物、海底監測等領域,向著“未來”奔跑,全力“駛向”深海。
自1996年研發生產海底電力電纜以來,青島漢纜已經相繼為海洋石油開發、島嶼供電及海上風電場提供了2000余公里的海底電力電纜。以其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推進深海高端裝備國產化,深海開發領域的“重器”持續在青產出。例如,海油工程(青島)承建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等深海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再如,山東海洋集團投資運營我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深藍2號”網箱,均在青島順利出塢。
發力海洋電子信息產業,青島海舟科技、鐳測創芯、海研電子、羅博飛、森科特、泰戈菲斯、勵圖高科等企業覆蓋了“感、傳、存、算、用”等多個環節,研制“硬核”裝備、打造“聰明大腦”,在蔚藍的大海上編織了一張“未來之網”,助力青島“掘金”海洋數據。
如果將視線從廣袤的海洋上移到無垠的天空,青島在全國的顯示度也很高。例如,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發布低空新戰略和星圖低空云V1.0版本新產品,同步提出與青島市共建低空試驗場,開展低空戰略合作。再如,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二期主體去年完工,有力支撐航空發動機領域源頭創新。
空天信息產業是運用火箭、衛星、低空飛行器等空天設備以及空間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收集、存儲、處理、分析來自空天領域的信息并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產業。在該領域,上述大設施、大項目在青島并不鮮見。
在更早以前,青島市空天信息產業集群就已入選全省未來產業集群,目前正打造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產業核心集聚區。依托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家級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青島聚焦航空整機制造、衛星互聯網、空天信息系統、空天動力裝備等領域,建設國家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創新策源地、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產業基地,為未來產業搶占發展主動權。
“確定一點”就“推進一步”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超前發展未來產業,就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青島明確要堅持系統謀劃、超前布局、有序推進,聚焦未來信息、未來制造、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未來產業,推動技術相對成熟的太赫茲、海洋電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等短中期內規模實現倍數級增長,尚在培育期的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波浪能、衛星互聯網等中長期內成為新興產業中堅力量,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對此,青島將重點開展產業賽道研究行動、科技創新引領行動等七大行動。例如,每年布局100項左右關鍵技術攻關,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物聯網等領域賽道,加快推進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星海互聯”示范工程等一批引領性項目落地。
充分認識未來產業的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有效發揮未來產業的創新引領作用,對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以顛覆向未來的具體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專家結合青島發展實際建言獻策。
王雨君表示,首先要認清底層邏輯,信息、能源、材料是所有行業的“底座”,當然也包括未來產業。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固態電池、先進半導體材料等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材料賽道,都是未來產業的主流賽道。其次要抓住關鍵產品。未來產業的“爆點”往往出現在中游的產品環節,在布局未來產業賽道時,要培育引進生產關鍵產品的重點項目,從而真正帶動產業集聚。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產品能否做出來、用起來、好起來,離不開人才、場景、資金這些驅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三腳架”,它們決定了未來產業生長的“土壤”。王雨君指出,在人才、資金等方面,青島培育未來產業的創新生態還有缺口,需盡快彌補短板。
當然,任何行業都是在周期波動中發展向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的未來產業可能波動更劇烈,不能因為短周期波動而輕言放棄,要看重未來產業的長期價值。在動態中把握“確定性”,王雨君強調,要加強對未來產業技術路線、商業邏輯的研究,在整體“不確定性”中抓住某個環節的“確定性”,“確定一點”就“推進一步”,積跬步以至千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