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5-03-04 14:36:03
原標題:山東力爭突破AI大模型等核心技術瓶頸
來源:濟南時報
原標題:山東力爭突破AI大模型等核心技術瓶頸
來源:濟南時報
3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加快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2月,山東省印發實施《關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謀劃提出100項引領性、支撐性重大事項,其中重大政策49項、重大試點示范20項、重大工程31項,為先行區建設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提供堅實支撐。
每年實施100項以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根據《意見》,到2027年,先行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5%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6億千瓦左右,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上示范先行,形成一批首創性、開拓性改革經驗。到2030年,新質生產力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決定性成效。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孫來斌介紹,在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聚焦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數字經濟培育三個關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事項。例如,建設空天動力、水動力平臺、深地探測等大科學裝置;每年實施100項以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50項以上重大產業攻關項目;打造世界級高端石化、先進鋼鐵、高端鋁業基地;構建全省算力資源“一張圖”等。
在全面綠色轉型方面,孫來斌表示,從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三個方面,進行深化部署。例如,大力發展核能、風能、光能等零碳能源,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有序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核動未來、氫進萬家等科技示范工程;實施泰山、沂蒙山、黃河三角洲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
此外,根據《意見》要求,在拓展區域協調發展上,山東將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與沿黃省份戰略協同,持續優化“兩圈聯動、三核引領、陸海統籌、全面發力”區域發展格局。在海洋強省上,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布局20個左右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在鄉村全面振興上,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健全鄉村特色產業培育體系等。
根據《意見》,在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方面,山東將完善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協同發展的交通體系,織密海運外貿航線和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壯大至中亞、歐洲等跨境海鐵聯運,發展中韓陸海聯運。在融入開放大局方面,實施境外市場開拓行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深化對日韓、東盟、中亞、非洲等地方經貿合作。在制度建設方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上合示范區綜合改革等。
年內完成300家省重點實驗室重組
《意見》中多次提到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記者從3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山東省科技廳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重點產業,高標準布局120項左右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力爭突破AI大模型、先進芯片、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硫化物固態電池等核心技術瓶頸,培育20個以上突破性農業新品種,新獲批1類新藥1個至2個。
會上,山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洪國介紹,今年將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一企一策”動態跟蹤支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省重大科技項目80%以上由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承擔,推動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雙鏈主”。強化平臺支撐,年內完成300家省重點實驗室重組,依托企業建設省重點實驗室比重提高到80%以上;依托“鏈主”企業建強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一批標桿創新平臺。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深化“科融信”綜合服務機制,推出“魯科貸”“魯科擔”“魯科保”等系列產品,力爭年內“科融信”服務平臺輻射科技型企業超3萬家、金融機構超150家,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超200億元。
王洪國表示,山東省科技廳還將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加強中試、熟化,縮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距離。完善山東科技大市場運營機制,常態化開展“山東好成果”發布、融資路演等活動,推動成果與企業精準對接。
今年山東再培育
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00家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二級巡視員王楗夫介紹,下一步,山東將高標準建設全省制造業創新中心體系,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每年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000項以上;優化保險補償、首購首用等政策體系,每年培育推廣“四首”產品600項左右。深入實施“1233”行動,每年遴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40人左右,培育人才引領型企業15家左右。王楗夫表示,將加力建強現代化工業體系,縱深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每年推動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加力推進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設備更新,鞏固提升高端化工、工業母機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搶先布局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
在優化產業鏈群生態方面,王楗夫表示,將深入開展產業鏈突破工程,用好“總鏈長+鏈長+鏈主”推進機制,聚力做強18條標志性產業鏈和66條重點產業鏈。持續辦好“十鏈百群萬企”專項行動,推動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卡位入鏈、融鏈固鏈。全面提升集群能級,推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邁進,積極打造差異化、多業態發展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在加力釋放實數深度融合效能方面,山東將深入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加快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提升先進計算、視聽電子等產業規模。提速建設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力爭今年新開通5G基站3萬個。縱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運營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力爭今年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4%左右。
此外,新黃河記者獲悉,山東將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今年再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家、綠色工業園區20個。統籌做強循環經濟產業鏈,今年新培育省級以上能效“領跑者”20家、水效“領跑者”10家左右,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劉海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