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1期“濟南好人榜”評選中,濟陽區精神衛生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洪軍上榜敬業奉獻好人。
“諾大個濟陽就沒有一個能看精神病的醫院,每次看病、買藥都得跑市區,來回一趟得耽誤一天的工夫”,在沒有專科醫院前,看病難一直困擾著濟陽當地老百姓。直到2014年5月,濟陽才真正建起首家精神衛生專科醫院。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高洪軍。從濟南市衛生學校畢業后的高洪軍在基層衛生院摸爬滾打了近20年,2010年1月起開始擔任原回河鎮衛生院院長。
“如果我們能填補這一空白,不僅能方便病患就醫,還能提升整個區域的診療水平。”面對當時濟陽精神衛生工作的一片空白,高洪軍下定決心開創濟陽首家精神衛生專科醫院。
從爭取資金、政策建成高標準衛生院,到招聘專科醫護人員組建團隊班底,再到組織員工外出學習輪訓,僅用兩年時間,原回河鎮衛生院精神科正式收治住院患者,開創了縣域精神衛生醫院從組建到收治病患的驚人速度。
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就診人數增加,精神科醫師數量遠不能滿足患者需求,高洪軍帶領團隊成員報名參加了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的轉崗培訓。一年后,他的執業范圍加注了精神科,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精神科大夫。以“解除病患精神病痛”為己任,對病患深加關愛,對工作孜孜以求。
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應急處置工作中,他更是不顧個人安危,沖在最前面。有一次,孫耿街道的一名女患者在病房突然發病,跑到護士站把門反鎖并揚言要撞墻自殺,要求半小時內讓民警帶著她的家人來見她,并準備2萬元現金。
情況危急之下,高洪軍選擇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在征得患者同意打開門后,孤身一人走到護士站與患者交流、周旋、穩定患者情緒,等待專業救援力量的支援。最終,成功解救了這名患者,事后才發現,高洪軍的一只手無意間被劃出了深深的傷口。
在高洪軍看來,關愛患者就是要從細節做起,從點滴做起,從情感關懷著手。在他的帶領下,濟陽區精神衛生中心不僅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更為社會帶來了深遠的社會效益,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可靠“守護者”。
“俯下身子踏實干”,是高洪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始終扎下身子,把工作重心放在臨床科室,每天披星戴月,早來晚走,細心關注著醫院每個病區的情況。
無論是清晨五點還是深夜十一點,常常能在病區看到他的身影——巡視病房、檢查環境是否適宜患者睡眠、與科內醫護交流工作、詢問近期工作感受、聊聊未來規劃與想法,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高洪軍堅持“老帶新”“傳幫帶”的工作理念,每周都會帶領科室醫護進行大查房,精確到每一位患者,查看每名患者的病歷及醫囑,給予科內醫師合適的治療建議及意見,在他的帶領下,30多位中青年醫師成長為業務骨干。
年輕醫師們不僅學到了寶貴的專業知識,更感受到了他對患者深深的關愛和責任感。“高院長來啦!”每次他到病區巡視病房,總會有多名患者熱情地打招呼,他也總是笑著向患者致意,細心詢問他們的狀況。
“他不僅是我們的醫生,更像是我們的親人,每次見到他,心里就感到特別踏實。”在醫院的診室里、病房里懸掛著一面面錦旗,承載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更是對醫院醫療技術、服務品質的高度認可,對醫護人員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
也正是高洪軍帶領下的一次次改革、創新與奉獻,成就了今天的濟陽區精神衛生中心,在職干部職工近150人,擁有6000平方米的病房樓,可容納精神障礙患者300余人,治療方法從原來的單純藥物治療擴展到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康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多種方法,極大緩解了濟陽區精神病患者就診難、住院難的現狀,成為無數患者心中的溫暖“醫”靠,書寫縣域精神衛生事業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