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3-26 10:12:03
原標題:菏澤牡丹IP:從綻放到“長紅”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菏澤牡丹IP:從綻放到“長紅”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陳新振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
隨著2025世界牡丹大會和第34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以下簡稱“2025菏澤牡丹節會”)的臨近,菏澤牡丹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牡丹是菏澤的最大特色、最亮麗名片,彌足珍貴的城市IP。打造成功的IP不僅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更是一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菏澤牡丹IP如何從驚艷綻放到“長紅”?菏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過持續創新、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菏澤牡丹IP走向“長紅”,實現長期的文化和經濟價值,讓菏澤的高質量發展更有靈氣和朝氣。
打造節會品牌是保持牡丹IP長久生命力的關鍵。以舉辦牡丹節會為例,菏澤已成功舉辦了6屆世界牡丹大會、33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節會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整合文旅資源、展示城市魅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菏澤牡丹節會延續“讓世界愛上菏澤牡丹”這一主題,為期一個月,無縫銜接牡丹、芍藥花期,將為游客帶來“四月芳菲未盡,五月芍藥接春”的賞花盛宴。采取“主會場+分會場”的舉辦模式,菏澤是主會場,在韓國京畿(jī)道驪州市和重慶市墊江縣設立分會場。廣邀多國駐華使節、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媒體代表,來菏參加節會活動、發表主題演講、開展學術研討,搭建起交流合作、互促共進的“牡丹橋”。比如,今年的全國牡丹賽花會,市外報名人數首次超過市內,更多牡丹精品、芍藥名品將在菏澤“同臺競技”、爭芳競艷,也把更多的美麗和芬芳傳遞給世界。
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是提升牡丹IP影響力的基礎。在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鵓鴿堂村的“曹州刻瓷”非遺工坊,用白瓷、青瓷、骨瓷等瓷盤雕刻的牡丹花卉、山水亭臺、仕女簪花等刻瓷作品琳瑯滿目,畫面栩栩如生,絢麗多姿。“我的創新主要是結合地域文化,拓展了刻瓷傳統的題材內容,比如菏澤牡丹、戲曲等題材在作品中都得到了轉化和體現。”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州刻瓷代表性傳承人馬憲榮說。菏澤衍生出牡丹剪紙、牡丹刻瓷、牡丹絲綢、牡丹漢服等各類牡丹特色文創產品、琳瑯滿目。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曾提出菏澤牡丹有“三大特性”,分別是雍容氣、英雄氣、民間氣,蘊含了剛強、奉獻、正義、浪漫的文化性格。菏澤立足多元的牡丹文化,先后編寫以菏澤牡丹為題材的電影、戲曲10余部,出版有關牡丹書畫集、影集70余部,編著牡丹文化著作及刊物100余種,工筆牡丹畫暢銷國內外市場,《菏澤牡丹譜》將各色系、花型、品種的牡丹全部收集,即將出版發行。具有牡丹元素的文創作品已逐步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熱播電視劇《國色芳華》,使用了2500株菏澤牡丹、芍藥,讓屏幕前的觀眾為之傾倒。
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是鞏固牡丹IP地位的重要手段。菏澤是牡丹產業的先行者,著眼全產業鏈,從種業端、種植端、市場端不斷深耕細作,讓這一“美麗產業”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通過實施“牡丹+”工程,深層次、多領域、全方位地挖掘牡丹價值,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各類牡丹生產、加工、出口企業達到120余家。種植方面,對全國牡丹種植苗木的支持率達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國的90%,牡丹年宵花銷量突破60萬盆、占全國的50%,芍藥鮮切花年銷量1.2億支、占國內市場的70%。加工方面,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醫藥類產品260余種,產品遠銷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菏澤牡丹產業帶動就業50萬人,2024年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富貴之花”已經變成“產業之花”“富民之花”。
讓牡丹IP“長紅”,菏澤一直在努力。菏澤融合牡丹芍藥的華美、黃河文化的壯闊、紅色文化的厚重、綠色生態的優美,傳統鄉村的寧靜、城市休閑的舒適等元素,策劃推出30條以“休閑、觀光、研學、黃河、紅色、鄉村、城市漫游”等為主題的“打卡花樣菏澤”系列精品線路。循著這些線路,游客可以走進40個國家A級景區,沉浸式感受菏澤繪就的國色芳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