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5-03-27 14:14:03
原標題: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發布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發布
來源:濟南日報
本報3月26日訊(記者 張靜 實習生 李知寒)今天,記者從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對人才政策“雙30條”(2024版)進行全面系統評估,廣泛征求各類人才、用人單位和專家學者意見建議后,濟南對人才政策“雙30條”再優化、再豐富、再提升,修訂出臺了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
近年來,濟南全力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持續打造“我在濟南剛剛好”城市人才IP,建立完善“一節一賽、一會一禮、一校一行+海右人才傳播矩陣”“6+1”人才招引體系,城市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
2024年,濟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過1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87.5萬人,濟南連續3年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
加大對青年科創人才支持每年新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
年輕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加大對青年科創人才特別是創業人才支持力度,新增3項具體政策,每年新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
其中,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創業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0名左右創業人才,每人給予一次性50萬元資金支持;新增海聚泉城專項人才“蓄水池”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5名左右高層次人才,每人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新增博士后創業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0個左右處于初創階段的博士后創業企業,每個給予30萬元至50萬元資金支持。
博士后人才是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在給予博士后設站單位資助、博士后創新項目資助和博士后留濟補貼的基礎上,新出臺了“博士后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重點扶持處于初創階段的博士后創業企業。
在扶持創新方面,創新項目資助標準由最高5萬元提高到7萬元。在扶持創業方面,分別給予博士后初創企業30萬元或50萬元的創業支持資金。在留濟補貼方面,針對企業新引進的博士后,留濟補貼由原來的25萬元提高到30萬元。
加強產業人才引育
建立產業領軍人才培育庫
人才是產業創新的“源頭活水”,產業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產業人才隊伍。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更加突出服務產業,持續貫通全鏈條人才支持體系。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裝備等全市標志性產業鏈,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構建起了涵蓋頂尖人才、產業領軍人才、青年創業人才、技能人才的全鏈條人才支持體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和產業發展需要。
另外,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進一步優化了產業領軍人才、技能人才支持政策,通過豐富支持類別、優化流程機制、強化精準對接等舉措,進一步釋放人才活力,更好推動“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
在優化企業家引育、產業領軍人才、現代產業學院等政策基礎上,新版人才政策“雙30條”與省級人才工程相銜接,新增經營管理人才項目。同時,聚焦全市標志性產業鏈,增設專項人才“蓄水池”政策,支持掌握核心技術、具有高成長性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全市新質生產力培育和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支撐。
下一步,濟南將建立產業領軍人才培育庫,進一步發揮好重點人才工程牽引作用。同時,研究制定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細分領域人才專項行動方案,在人才引育留用、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籌推進高素質優秀企業家、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高水平技術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五支”產業人才隊伍建設。
打造全市“1+N”項目孵化矩陣
最高給予2000萬元支持
城市創新創業生態的打造,需要持續而系統的政策引導與制度創新,離不開專業精準的服務保障。
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更加突出多元賦能,持續完善全要素創新創業體系。此次政策調整,疊加導入平臺載體、金融對接、配套服務等多維度支持政策,加速提升濟南對人才的磁吸效應。
平臺搭建方面,新增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建設相關政策,整合全市各類平臺載體,廣泛鏈接海內外人才項目、賽事引才項目等優質資源,打造全市“1+N”項目孵化矩陣,根據成效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
金融支持方面,堅持“長期主義”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成立首期3億元的海右人才基金,帶動形成“財政引導基金領投、市場化基金跟投”的雁型科創基金投資矩陣,以“耐心資本”“大膽資本”陪伴人才成長成才。
配套服務方面,新增政策服務團、金融服務團、法律服務團、知識產權服務團等精準高效的專業服務,探索構建科技創新容錯免責機制,打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制度環境,讓廣大人才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創新創業。
新設“濟南獎學金菁英獎”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是集聚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平臺。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更加突出校地融合,持續打造全方位協同聯動體系。
在“濟南獎學金”基礎上新設立“濟南獎學金菁英獎”,加大對有意留濟就業大學生的支持力度。新增校企聯合培養工程碩博士等高層次人才、高校自我市企業選聘產業教授(導師)支持政策,按照聯合培養的碩博士人數、選聘的產業教授(導師)人數一次性撥付補助資金。優化對現代產業學院和產業急需專業的支持政策,創新提出“訂單式”、定向、定崗等人才培養方式,從源頭上促進高校人才供給和產業人才需求精準匹配。
鑒于拔尖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周期長的客觀實際,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單列兩條“支持高校助力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支持高校結對職業院校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支持駐濟高校與我市中小學校(職業院校)在科學教育、拔尖創新后備人才早期培養、“3+4”“3+2”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度合作。
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高校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梁,也是促進人才作用發揮的關鍵所在。本次政策調整,充分吸收新修訂出臺的《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相關內容,更大力度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融合發展,更高效能促進科技成果在濟落地轉化。
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市內應用導向,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新增高校聯合企業成立技術研發中心,以產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突破、重大技術成果轉化、重大創新產品研制為重點,開展“訂單式”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從科技成果轉化源頭供給上予以支持,將支持措施和財政資金聚焦到科技成果市內轉化上來。
突出創新職務科技成果資產管理方式導向,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新增支持高校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將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視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行為,形成的國有股權納入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范圍,資產處置等事項由高校自主決定,賦予高校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權,建立區別于一般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專業高效、機制靈活、模式多樣的科技成果運營服務體系。
同時,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突出投入產出結果導向。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新版人才政策“雙30條”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項目成立企業的,財政以“股權投資”方式予以支持;新增支持建設科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財政以“股權投資”方式予以支持,主要是發揮高校科研優勢,整合提升優質平臺資源,集聚各類人才項目、賽事引才項目,開展技術轉移和創新創業孵化。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提出健全人才政策常態化宣介機制,辦好海右人才節、“雙創”大賽、大學生開學畢業“雙典禮”等特色引才活動,持續擦亮濟南城市人才IP品牌。
對人才關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優化服務舉措。比如,聚焦青年人才關心關注的住房問題,在保障購房補貼、生活補貼優厚待遇的基礎上,追加住房公積金繳存及留濟補貼、人才公寓等后續支持,進一步降低人才在濟生活成本。
此外,為強化資金保障,“十四五”期間濟南市級人才資金投入年均增幅達4.42%,2025年預算安排總規模保持全省首位,筑牢了人才發展財力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