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3-07 07:50:03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目前農村出現了三大重要變化,其中之一是,農村出現了大批“城歸”,最近幾年,不少從農村外出打工的人,紛紛回來創業。
記者采訪了山東代表團的五名村支書,他們同時又是帶領村民致富的企業董事長。在他們看來,村里要想吸引更多“城歸”,就得形成足夠的農村產業。
王金書。
宗成樂。
王銀香。
劉國田。
劉嘉坤。
農大博士后成了村干部
成排的別墅、上千畝的森林公園、寬闊的林蔭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明縣武勝橋鎮玉皇廟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書,笑著描述自己村中的美好景象,他同時是山東玉皇化工集團董事長。在他們村,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別墅,面積最大的能達376平米、6個臥室,供村民免費居住。“我們住得比城里人還好。”
1984年王金書出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制定了發展工業、以工促農的戰略。他發現,玉皇廟村地處中原油田腹地,油氣資源豐富,便大力發展化工企業,走深加工、精加工的路子。
企業發展起來了,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回來了。“我們村沒有貧困戶,也沒有留守兒童。”王金書說,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勞動力陸續回來了,大多在自己的化工企業就業,最近的廠區距村里只有五六公里,來回班車接送,晚上回村睡覺,平均工資每月四千多元,比出去穩定多了。
王金書發現,村里大學生的身影越來越多。“我們有位村干部就是中國農大的博士后,本村的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是中國農大的本科生,回村就業的本村大學生已有20多個。”
1月15日,厲以寧在第八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從“城歸”中看出,中國的農村正在發生一場人力資本變革。“城歸”回鄉創業,一個(新的)藍領中產階級正在形成。
年輕人回來了,留守兒童少了
“過去農民是身份,一生下來,父母如果是農民、戶口是農民,你就是農民。現在要把農民概念回歸職業概念,而且要讓它成為一種很多人愿意干的、令人羨慕的職業。”近期,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來大家會渴求當農民,農村成為稀缺之地。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李登海說,在他身邊,“城歸”越來越多,不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有的成了養殖能手,有的成了種植大戶,“例子太多了,舉不過來。”除了“城歸”,不少大學畢業生、城市白領、退伍軍人也選擇到農村創業,主動當農民。
他認為,作為返鄉大學生或城市白領等群體,他們有知識,懂技術,懂營銷,視野開闊,具有一定的市場認知能力,獲取信息快。“能夠在農村發現新的機會,在沒路的地方開辟出路來,打造出新的農業形態,如觀光農業等,推動農村發展,帶動農民致富。”
“‘城歸’現象集中出現在2016年,他們回到家鄉,通過自主創業,實現了創富,帶動了村民就業,也使得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滕州市張汪鎮大宗村黨總支書記宗成樂(山東大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說,年輕人回來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三產融合,“城歸”才有用武之地
“吸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尤其是吸引年輕人回鄉,關鍵還是要靠產業帶動,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宗成樂的這番話,得到了多位來自農村的人大代表的認可。
他說,目前來看,“城歸”等群體回鄉創業的畢竟還是少數,吸引年輕人回鄉,還要給他們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有了工作機會,才能長久地留住年輕人。“我們村通過發展玉米深加工,再到煤電產業,進而以工促農,發展生態種植,最終實現三產融合,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鄉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菏澤曹縣磐石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深有同感,她所領導的銀香偉業集團,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從最初的初級農產品,到農產品深加工,再到運輸和物流,打通了整個產業鏈,實現了三產融合。“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拓展電商業務,打通線上線下,吸納了很多返鄉的年輕人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濰坊昌邑市奎聚街道楊家洼村黨支部書記劉國田(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認為,在“城歸”就業創業方面,除了三產融合,發展生態農業也是一個必然趨勢。在他看來,不少“城歸”都瞄準了現代農業、生態農業,比如家庭農場的逐步增多,實現了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種植,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青年電子創業園引來三百多年輕人
互聯網和電商也在推動著“城歸”返鄉創業。“沒有互聯網,我可能在農村呆不下去。沒有電商,我不知道回農村干啥。”返鄉創業一年多,家在聊城莘縣農村的竇民山說出了這番感受。
2015年夏天,30歲的竇民山突然辭掉省城濟南的正式工作,回到老家創業。“當時就感覺農村的機會來了,沒想那么多。”他先是加盟了一家快遞公司,攬下周圍多個村子的快遞業務。接下來,他又瞄準了當地香瓜產業,從農戶手中收來香瓜,經過分級、包裝后,放到網上去賣,還創立了自己的香瓜品牌。
宗成樂所在的大宗村,經濟發展新機遇寄托在我國特有樹種元寶楓上,葉子既能制成茶葉,也能加工成精油,具有清熱解毒、降血脂血壓等功效。這些產品被放到村里的電商平臺銷售,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個茶利潤空間很大,一年掙幾十萬的也有。”
“村里至少有300人在做電商,大都是附近村的年輕人。”宗成樂說,村里還專門設立了青年電子創業園,除了賣茶葉,年輕人還利用電商銷售農副產品,如微山湖咸鴨蛋、松花蛋、土豆、蘑菇等。
“城歸”創業
資金技術等是難題
“農村必須先搞好道路、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平邑縣九間棚村黨支部書記劉嘉坤認為,只有先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吸引人才,留住年輕人,促使更多“城歸”出現。
宗成樂稱,“城歸”現象只是剛開始顯現,目前來看,返鄉的年輕人仍是極少數。“即便在村里比在城里掙得多,很多年輕人也不愿意回村,在城里呆習慣了。”另外,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也需要引導。
返鄉創業的“城歸”也面臨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他舉例說,當地一名返鄉創業的人員進行苗木栽培,但最終因為沒有達到銷售預期,連村民的土地流轉金都無法支付。
“相比城市,農村的創業環境比較復雜。”他認識的一名“城歸”,打算流轉上百畝土地開發家庭農場,因為其中幾戶村民反對而作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